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项目学习引领下的小学STEM教育实践探索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如何因地制宜开展STEM教育、如何突破STEM课程与教师匮乏两大瓶颈、STEM教育如何实现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如何协同社会资源开展STEM教育、如何打造有机的STEM教育生态”是STEM教育实施中普遍存在的困境。本文通过提炼顺德本真未来学校开展项目引领下的小学STEM教育实践的经验,提出缓解以上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STEM教育;实践困境;缓解途径

STEM教育是让学生面对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将科学探究、工程设计、数学方法和技术制作有机统一,让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应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跨学科整合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2017年10月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也明确地将创意物化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目标,推荐了体验物联网、用计算机做科学实验、开源机器人初体验等活动主题,引导中小学开展STEM教育。在过去几年,顺德本真未来学校开展项目引领下的小学STEM教育实践探索。结合我校实践,谈谈如何在项目学习引领下开展STEM教育。

一、创新STEM教师培养路径,实现STEM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充足的STEM项目导师是STEM项目式学习大范围落地与实施的前提与保障。为了大量、高效地培养STEM项目导师,把学校现有的各学科教师转化成专业的跨学科STEM项目导师,实现STEM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我们以“集中培训,理论武装”→“联动教研,融会贯通”→“实践应用,促进成长”的培养路径开展了四期的STEM项目式导师培训。

(一)集中培训,理论武装。在过去四期的项目式学习开始前,学校都会集中各学科骨干力量,开展STEM项目式学习培训会。培训会中,培训导师就STEM的概念、教育理念、意义价值、以及该期项目式学习的主题、操作方式等多方面开展探讨,让与会老师对STEM 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认识,用先进的STEM教育教学理论和前沿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同时也让各位老师熟悉本学期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框架。

(二)联动教研,融汇贯通。聚焦项目式学习的主题,不同学科的老师组成“年级STEM课程开发共同体”,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建议等备课指引下,综合运用集中培训习得的理论,融通各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进行每课时项目式学习内容的深度开发。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项目式学习的内容得到有效的开发,实现STEM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另一方面,STEM项目导师也对STEM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实践应用,促进成长。完成备课后,“年级STEM课程开发共同体”中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项目导师、项目副导师、项目跟班导师的组合,以“一班三师”的教学人员配备,一起走进STEM项目式学习的课堂,指导学生STEM项目式学习的开展,实现STEM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实践意义上的融合。老师们把STEM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又从教学实践中得到反馈,不断重构与深化自身的STEM理论认知。

由此,我们成功地把对STEM“外行”的各学科教师转化成专业的STEM项目导师。在过去两年4期的STEM项目式学习培训活动中,我们成功地从最初的只有10人的专业STEM项目导师队伍,发展到现在72人(约占学校教师总人数的40%)庞大的专业STEM项目导师队伍,突破教师匮乏瓶颈的同时,实现STEM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二、创新STEM开发思路,因地制宜开展STEM教育

学生STEM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学校STEM课程的开设。为因地制宜开展STEM教育,突破学校STEM课程的匮乏,我们创新STEM开发的思路,通过STEM+学生需求、STEM+本土特色、STEM+时事热点、STEM+研学旅行的方式,开发并实施了系列STEM课程。

(一)STEM+学生需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往往能形成学习的驱动,对学生需求的有效改造,能帮助我们开发STEM课程项目。如:针对我校因扩建围蔽施工,学生在校的种植区域减少。为满足学生的种植需求,我们设计了《垂直垂直小菜园,阳台新生态》学习项目,让学生共同围绕打造班级阳台小菜园的项目目标,一同学习蔬菜的种植与养护、植物种植架的设计与搭建等相关内容,最终把班级阳台打造成小菜园。

(二)STEM+本土特色。本土特色是开发学生感兴趣的STEM项目的重要资源。在过去几年,我们立足顺德“美食”与“桑基鱼塘”两个本土特色,深挖它们的教育价值与学习价值,开发出《如何将顺德菜推广至北方地区?》与《探寻百年桑基鱼塘,智创未来农业生态》两大STEM学习项目,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

(三)STEM+时事热点。时事热点往往蕴藏这许多富有挑战性的待解决问题,而且许多的时事热点真实具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时事热点也是STEM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去年我校聚焦“拉闸限电”这一社会热点,开发出《发展绿色能源,建设美丽家园》这一STEM学习项目,学生通过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拉闸限电背后的真相;通过探究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开发、设计与制作绿色能源之家模型,最终形成绿色能源使用建议。

(四)STEM+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我们STEM课程的重要来源,我们依托学校春、秋两季的研学活动,在顺德周边城市寻找了农科院茶研究所、中山陶艺基地、中山迪茵湖等12个研学基地与平台,助力学生开展各类STEM项目学习。

三、创新资源协同格局,协同多方资源开展STEM教育

STEM的课程建设,仅仅依靠学校教师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为有力地推动STEM课程的建设与开展,打造校内外互通互联的STEM教育生态,我们主动地寻找家庭、社会与网络的资源,形成“家-校-社-网”的“四位一体”STEM课程联动新格局。

(一)家庭方面。我们依托学校内现有的家长课程品牌,根据STEM项目式学习的需求,让学生家庭的力量有机地融入课程的开展和建设中。例如,我们在开展主题为《如何将顺德菜推广至北方地区?》的STEM项目式学习中,一方面,我们协同学生家庭的力量,帮助学生在家中烹饪顺德特色菜,从中了解顺德菜的制作方法;另一方面,我们根据学生家长的职业特点,借助在餐饮行业的家长力量,组织学生到“凤城食都”、“顺峰山庄”等顺德著名餐饮区域进行游学调研,实地考察顺德菜品的特色。

(二)学校方面。我们依托顺德一中教育集团的学校集团互助共生优势,协同顺德一中教育集团各成员校的力量开展STEM教育活动,共建顺德一中教育集团少年科学院,为学校师生搭建STEM创新教育的广阔舞台。在过去两年,我们连续组织了两届的四、五年级学生,到顺德一中教育集团各成员校中,开展STEM游学访学活动,成效显著。

(三)社会方面。我们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方式,努力寻求社会上的STEM学习资源。一方面,与学生一同“走出去”,依托社会资源,开展STEM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主题为《垂直垂直小菜园,阳台新生态》的STEM项目式学习活动中,依托学校投资方广域集团在校外打造的“开物未来庄园”,组织学生开展植物土培和水培的STEM教育实践活动;依托学校春、秋两季的研学活动,在顺德周边城市寻找了农科院茶研究所、中山陶艺基地、中山迪茵湖等多个研学基地与平台,助力学生开展各类STEM 学习项目。

另一方面,我们也极力把校外的社会资源“引进来”,扩充校内开展STEM 教育的能力。在过去几年,我们携手中国移动成立“5G+智慧校园”,实现5G校园全覆盖,助力学生在校园内使用移动终端开展STEM项目式学习;此外,我们还引入了广域集团的资金支持以及?州艾卡德?建筑设计院廖博士设计团队和大疆机器人教育团队的帮助,完成了学校STEM未来学习空间群的设计,并于去年9月完成一期工程,手工场、绿工场、身工场、MR室联网以及大疆机器人实验室5间STEM未来教室正式投入使用。

(四)网络方面。我们致力打造网络的资源库与交流平台双功能。作为资源库,为让优质的网络资源更高效便捷地助力学生学习,我们依托校园5G网络与移动终端,一是通过“搜索引擎+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分析的能力;二是备课团队把经筛选整理的学习“干货”“存”在二维码中,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使用平板电脑扫一扫,从而高效便捷地获取高质量的网络学习资源;三是以钉钉“云课堂”为依托,向学生推送居家STEAM学习资源。作为交流平台,我们依托钉钉班级群与学校微信公众号两大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在钉钉班级群上作STEM项目式学习的交流与分享,并由班主任推荐优秀学习成果,发布于学校微信公众号,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交流。

经过几年扎实推进与有效实践,我校STEM教育新生态的构建逐步显现。未来几年,我们将继续探索项目引领下的小学STEM教育,培养学生指向未来的多元化学习。

参考文献:

[1]黄志红.中小学STEM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0(02):41-42.

[2][4]田慧生.加强中小学STEM教育恰逢其时[J].基础教育课程,2018(07):7-9.

[3]王宏泽.“第三届中国STEM教育大会”西安举行[N].光明日报, 2019-10-21.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