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用技术教育是指以学生的实际运用为主,对理论具有较强抽像性的课程。而深度学习则是让学生以认知性、运用性、主动的去教学,是以学生为教育课堂中的导向主体,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来培育学生的批判与反思精神、感受体验过程、掌握使用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本章以普通高中学生深度学习为课程基础要求,来探讨通用技术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并由此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能力,从而鼓励学生积极掌握与应用技能知识,从而培育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能够合理使用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探究教学方法
一、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必要性
以深入学习为核心的通用技术学习课程,能够调动普通高中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状态,使他们长期处于高度投入的学习阶段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帮助他们将现有的内容和方法与新事物建立联系,通过批判性的思维掌握新方法,完成对新内容的意义建构,以及通过迁移应用、发现与反思学习方法等,达到全面开发他们高级智慧水平的学习活动。
二、普通高中教师通用技术教学方法的问题研究
通用技术在教学中面临着不少问题,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二方面:一是教师过于关注课堂目标的实现,这就会导致教师们在课堂中很多时候都只用于讲授书本知识,而忽略他们自己实际的技能,他们总是处在被动的接受阶段,这就会使得他们教学的热情不高,无法真正积极地投身到课堂中,进而使得教师通用技术教学结果并不理想。另外,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陈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不注意对教学方法的革新,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感受到一般技术教学的乏味,学生无法主动投入到深度教学的状态,或者学生也不能认真学习知识点,从而不利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培养。所以,面对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教师们必须采取更多样化的方法和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通用技术课堂品质的有效性,由此才能使学生以更深入掌握的态度,来掌握通用技术知识点。
(一)课堂学习上要运用问题教学方式
通用技术课堂的主要知识点一般理论性相当高,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实用性,所以教师们要想形成更为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掌握通用技术知识,就要根据教师以往的课堂实践,创造性的改变传统问题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更加积极地运用问题教学方式,通过教材内容中的问题,引发他们的问题和兴趣,从而营造问题式课堂环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身到课堂学习中,他们在问题式和好奇心的驱动下,也能更加积极地投身到课堂活动中,去探索知识点,他们在探索活动中通过不断总结知识点,寻找方法并克服自身困难,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概括综合意识。由此可见,教师若以深入的掌握为基础来开展通用技术教学,问题教学方法将是一个十分可行的教学策略。
(二)利用多媒体PPT,展示教学内容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内容都相对抽象繁杂,学生在上课中,很难感受内容的重要性,这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与把握。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PPT形式呈现教学,以帮助学生更为快捷有效地掌握教材知识。我们通过多媒体PPT,不但可以将教材内容展现成生动活泼立体的场景,更为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而且可以激发他们掌握新技能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他们自主探索、研究、思考的意识。
(三)开设通用技能比赛项目
通用技能大多教学内容都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并良好地使用在实际中,而教师们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就应该开设各种类型的通用技能竞赛活动,使学生自主地利用学到的通用技能知识去设计产品和制造工具,不但可达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还能够使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紧紧地结合,从而鼓励学生进行实际使用知识,在各种比赛中都有良好的成绩,并由此来提高学生对学习应用技能的学习欲望和信心,鼓励学生更努力地去掌握应用技能。由此可见,学校教师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举办高中校院内的应用技能竞赛项目,对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还可对他们进行更多的竞赛活动。教师在通用技术课堂上进行各种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他们的整体水平,也有助于增强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课程中,内容掌握是关键,也是教师课堂上有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学生高效学习最有利的保证。教师只有进一步贯彻提问教学方式,通过PPT结合课程内容,给他们呈现生动形象的内容,他们才能够比较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应用的内容,同时,要指导他们独立研究课程内容,进行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让他们从竞赛方法的实际运用中提高他们掌握应用技能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以便更加积极、独立地在知识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课程内容的认识。使学生扎实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提升通用的质量与效益,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杜小双. 高中英语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
[2]周立晶. 基于项目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3]薛松.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