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维导学是当前教学的新模式,它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预习、课堂教学以及反馈三个环节进行设计,确保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初中数学作为教育的重要学科,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可以在三维导学练习中进行分层设计,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本篇文章从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反馈三个角度上进行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三维导学;分层设计
三维导学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它是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主动就问题进行探究,并且融入到教学的不同环节,增强他们的主体地位。在三维导学的设计中,应该体现出它的分层特点,注意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其中,并且联系生活实践,确保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教师形成有效的互动,有关人员应该就此进行研究。
一、课前自主预习的分层设计
预习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阶段,主要是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大概的了解,明确数学概念的重点,为课堂学习提供相应的保障。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学生找不到预习的重点,往往是将教材内容进行通读,这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不利的影响,可能会进入学习中的误区。在课前预习的分层设计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预习分为不同的阶段。首先,需要学生在预习中对涉及到的概念和公式进行了解,通过教材中的案例明确它的主要内容,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理解。其次,在课前预习中,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还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对预习中的重点进行设计,考虑到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性,可以筛选不同的练习题目,教师可以进行多样性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帮助。另外,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分层目标的设计,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设定,包括大致理解、熟练掌握等,并且记录下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方便在课堂上进行询问。课前自主预习的分层设计主要以学生的体验和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相应的保障,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转换过去的教学观念。
二、课堂教学的分层设计
课堂教学是三维导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数学概念的学习以及问题解决中。教师在分层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融入到其中。首先,需要构建探究式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数学的知识概念较为多样,教师可以通过主题辩论教学模式的应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就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究,说出自己的解决思路,注重过程中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其次,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通过悬疑思路的设置,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将问题分为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对最终结果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的分层设计中,还应该注重课堂练习的重要性,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算式与方程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实现在数学概念上的过渡,并且在公式、定理的练习中进行分层设计,选择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可以在参与中了解数学概念的应用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练习的设计中,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课后反馈的分层设计
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课后反馈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学工作提升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以及意见收集,从而不断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也是后续备课设计的主要依据。在三维导学的分层设计中,需要注意反馈内容的分层设计,尽量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首先,教师需要以自己的角度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复核,通过教学进度、教学任务等方面,明确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时间安排上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原因的几个方面,是否教学节奏上存在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自信的观察,包括在课堂过程中,明确他们的学习状态,是否与教师处于同一学习维度上,是否可以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应。然后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明确学生在理解等方面的不足,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另外,在完成信息收集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的设定,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更多的资源融入到课堂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且与教师形成有效的互动。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三维导学主要是从课前、课堂以及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设计,可以将分层理念应用到其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预习以及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为他们提供多元的环境和空间,注重对反馈信息的收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清文,姜华文.利用三维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1.
[2]黄慧玲.浅谈初中数学实现”三维导学”的策略分析[J].读天下:综合,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