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针对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和作业布置进行了探讨,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的精髓,了解并应用数学思维,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从而实现教学由以前的“执行预设”过渡到今天及今后的学科素养生成。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减量提质
在当前国家“双减”的形势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使其真正达到减负、提高质量的目的,是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以下就结合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以及进一步减轻义务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即“双减”这一教育背景,谈谈对中学数学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期给各位教育同仁借鉴和参考。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在数学课堂上,应突出“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尊重生命,遵循规律,和谐共生,最大化再现”的数学知识创造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目标导向、以培养核心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从数学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课程标准具体化,形成一个立体的目标。核心素养是对立体目标进行深入和具体的落实。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是教学的主线,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自然而然地进行、延伸。在教学实践中,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精益求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能有一个全面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猜想、观察、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考方式的改善。
(二)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将学习者的经验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适时、精确地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不能仅注重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在活动,使他们更多地参与和体验。重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整个教学活动,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变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指导与合作工作。
(三)注重在课堂上进行思维训练
思维是由感觉到思考,然后经过认知处理,最终以言语或行动表达的一种心理活动;而学习的心理机制也是一样。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思维”的核心能力上。
(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在数学教育中存在着许多抽象的问题,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教学案例,并在学生自己的观察、操作和思考中逐渐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在数学问题中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积极推进信息化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把网络技术引进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成为数学的主体,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选择。互联网+可以很好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将网络技术引入中学数学,可使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加新颖,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和逻辑性。
二、优化作业的设计和执行
“双减”的方针是要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在学校里学好、做好功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科的特性,教师应对作业设计和执行进行优化,实现作业“三化”:当堂化完成作业、多样化的作业形式、科学化的作业设计。
(一)完善作业管理机制
教师要把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机械重复和单一的训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并注重分层安排,并尽量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辅助练习,不得安排体罚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评改过程着重于对学生的错误问题的记录与分析,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纠正,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处理;二次批改作业的审核,以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二)对作业的“量”进行控制
数学作业要做到适时适量、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易有度。数学作业可以设置为由两部分组成:必做和选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以避免机械的重复。在“双减”的指导下,已经不适合用题海战术,老师们要选择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题型来训练学生,从一道题中搞清楚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数学作业的布置不是以量取胜,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思维,掌握解题的方法才是目的。
(三)针对作业设计质量进行改进
数学作业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把新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认识结构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要用心设计安排作业,按照课型(概念课、探究课、习题课、习题课)进行单独的题型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增强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要注重一题多解及变式训练的题型,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四)强化对作业完成的指导
初中数学作业应注意“点拨”的过程指导教学,注意适当引导学生的思维,适当的指点和规范的作业形式。
(五)对作业批改和反馈的跟进
初中数学作业要重视批改作业的及时性,批改作业要做到适时批改和有效批改,尽量多地增加老师面批的时间和数量,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一如既往地保持对课堂的敬畏和热忱,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优化数学作业布置和设计,减负提质教好数学,全力以赴让学生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余江, 叶九菊. 基于“双减”背景的初中数学教学探析[J]. 世纪之星—初中版,2021(5):2.
[2]张红兰. 论“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J]. 新一代:理论版,2021(22):2.
[3]刘慧敏. 基于“双减”背景的初中数学教学探析[J]. 世纪之星—交流版,202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