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日渐受到大家的关注,大学里专门设立就业指导中心,设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课程,但是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不够的。在高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人或事,引导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思考,进而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对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关键词】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日常生活
引言
职业生涯是个人生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前认知和规划,可以让个体的人生生涯更能发挥效力。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通俗的理解,就是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职业,过怎样的人生。高中生的日常生活是以学习为主,一切服务于高考,对社会或者行业信息都缺乏了解。但现在的社会,又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教师如何通过这些日常中发生的人和事,引导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呢?
一、日常生活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虽然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发展很快,他们可以运用假设和推理等逻辑方法进行思考,并由外部事件转化为对内部的自省。促使高中生思考假设未来:“自己会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等问题,这些日常生活的思考,教师们可以进行相关教育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探索、发现,帮助学生们构建健康的价值观。教师通过日常生活的信息加以分析并带着学生思考,日积月累,“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生涯意识,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选择自己能力所在并感兴趣的社会分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二、教师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职业生涯规划随着个人长期的规划与实践不断修正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而中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十分关键,教师在繁重的高中阶段,更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放在日常言行教导中来,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受到职业生涯的渗透,从而树立他们的职业生涯的一个启蒙意识,并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探索自我,做出规划,并要有长远的目标、中期计划以及有效执行的近期行动,并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在学业紧张的高中校园,教师通过日常人物、事物引导学生思考,并培养他们的职业生涯意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二、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我认识,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三、教师协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目的的细分与落地,并引导学生重视高考,让学生认识到高考是实现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关键,从而积极主动地备战高考。
(一)通过日常人和事培养高中生的职业生涯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校园日常的人物、事物构建、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比如在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中,通过各类消息报道,有“钟南山、张文宏、李文娟”等抗疫专家,还有支援武汉的各省医生护士、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可爱的外卖小哥、为学生上网课的老师等各行各业突出的人物,教师们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及其故事,为学生分析这些职业的特点,让学生对这些职业产生兴趣,了解这些职业的背后,了解从事这些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然后让他们提出自己以后想从事的职业,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方向,是让学生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意识。
(二)结合学生经历,探索自我,实现职业生涯规划
给学生树立了职业生涯的意识后,怎么把这个朦胧的想法落地呢?首先得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家庭。作为学生第一次对未来职业进行定位思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人生的大方向。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向帮助学生了解自己:(1)个人爱好。研究者普遍认为,从事与兴趣相关的事业,会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人生幸福感;(2)家庭背景。毋庸置疑,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环境、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乃至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都是影响学生选择专业时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学生要学会找到自身所需的和家庭期许的平衡点;(3)社会需要。受市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的专业需求多,有的专业需求少,甚至专业岗位饱和,若学生没有分析社会的需求、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一味盲目选择,很容易造成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某些专业热门,或者毕业后可以拿到高薪,不考虑自己适不适合就盲目选择,这很容易造成对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甚至国家的消极影响,所以要结合自己、家庭和市场的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4)优势和长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结合以上四点考虑,学生就可以探索自我,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
(三)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的细分与落地
有了目标,就应该有怎样实现目标的计划。职业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是有点长远,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其职业理想分为三部分:长远的目标、持续进行的中期计划以及有效执行的近期行动。长远计划是以实现学生自身的职业理想,通过职业发挥效力、为国做贡献为目的;中期计划是要掌握理想职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只有夯实基础,掌握技能,发挥自己才能容易的达到职业的需求;短期目标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通过高考,现阶段,只有通过高考走向大学,才能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让学生更主动、更用心的掌握高考知识,通过高考,实现他们的职业梦想,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三、总结
通过日常生活的实例与自身经历与理想的结合,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有职业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学生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学生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后,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经验引导,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细化落实。
参考文献:
[1]高佩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1(35):219-221.
[2]任卓.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
[3]曾妍.从高中毕业生专业选择看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D].湖南大学.
[4]刘雯雯.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D].2016.
[5]陈淼芳.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