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活动,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必须进行精准的课前设计。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研究,从绘制校园地图、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探寻美食之源、极地之美探索等课前设计,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课前设计;优化课堂;核心素养
相对于传统教学,新课程的实施更加注重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接收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地理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地理课堂,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地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研究学生心理并发现学生的独特性,全面、创新地进行课前设计。
一、绘制校园地图,培养学生识图读图能力
众所周知,地图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尤其对初中生而言,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核心。在七年级上册的《地图》一课,笔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应用地图学习地理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案例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打破陌生感突破认知障碍,从而根据自身经验可以清晰地感知。经过精心设计,笔者布置任务:让学生游览最熟悉的校园,并画出校园地图。通过笔者耐心指导,以身作则地参与,最后所有学生都能静下心来把观察到的校园画成平面图。
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中印双方发生激烈的肌体冲突,中方四人为了保卫国土壮烈牺牲。在为勇敢牺牲的壮士们潸然泪下的同时,也希望学生们可以通过这次事件明白一个道理,太平生活的背后凝聚了多少守边壮士的坚守和牺牲。于是,笔者布置“关注中国边境新闻,画出边境简图或者写一篇歌颂边境战士的文章”的课前作业。大部分学生画了中国西藏地区与印度交界的简图,并附上了对边境战士的慰问和感激。
三、探寻美食之源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农业》一课中,教师要做的是通过精准的课前设计,把人地协调观等地理素养通过课前的指导,在每个学生心里留下烙印,懂得人类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也明白因地制宜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布置周末作业,让学生回归大自然,接触所有认为和农业有关的事物,拍照带回课堂分享,还可以通过拍摄食物或者设计菜单的方式完成作业。
(以下的设计围绕标题、围绕中心)
四、极地之美探索
在备课《极地地区》一课中,笔者发现一个神奇的地方——乌斯怀亚,地球的最南端城市,通过大量的视频和资料调查,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了新的想法。笔者通过让学生设计去南极地区旅游的线路和学生假想式探索来激发学生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之心、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们都应永不停止探索的脚步,越过书本的文字和图,去开展大脑独特的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精准的课前准备也能带领学生好好领略这世界的美。
五、结语
笔者列举的课堂案例的课前设计,既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又充分展示了课前设计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的高效性体验。精准的课前设计,需要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可探讨性,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笔者还注重让学生联系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问题,学会利用所学知识看待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并从自己的角度来处理实际问题,这不仅是综合应用能力考查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付桂军,高胜滨.初中地理课例的设计策略——以“学看地形图”为例[J].地理教学,2017(14):34-36.
[2]杨利超,张晓玄.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的思维路径——以初中区域地理“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为例[J].地理教学,2020(10):41-43.
[3]郑浩然.我的一节地理课——地理竞赛课《设计旅游活动》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