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着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教育的不断改革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阅读数量要提升,阅读质量也要提升。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看到课内外阅读衔接的优势,立足教材,挖掘课外阅读素材,开展学生喜爱的阅读活动,创建阅读环境,让书香溢满校园。同时,教师还要借助写作的检验功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用智慧点亮学生的童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实践途径
阅读是一个蓄力的过程,要有大量的积累,阅读所给予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才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既然要达到这个目标,那仅仅对教材内的文章进行阅读远达不到学生发展对阅读量的需求,教师要看到教材外广阔的阅读素材,找到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既优化了阅读教学,也从整体上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依据教材知识,挖掘阅读素材
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前提是符合学生实际,这一实际就可以从当下学生所学教材出发,从课文中找到课外阅读的链接点。这种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一来是在教师了解学生基础阅读能力上做出的选择,更适合学生;二来,课内所学相应课文的知识点,可以直接作为课外阅读的辅助“工具”,阅读更高效。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为例。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节选片段的主题,如根据课文中最经典的“故今日之责任……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学生明白该节选部分主要论述了少年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带着对主题的认识再进行课外阅读,效率会更高。第二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查找《少年中国说》的整篇文章,展开课外阅读。但因原文是文言文,所以学生在理解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之前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互联网查阅有关解释,对原文进行白话文翻译,当然,不要求句句准确,只要求对文章主题、脉络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此,课外阅读在帮助学生丰富文学储备的同时,还丰富了其语文技能。总而言之,课内外阅读材料完全融合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懂得发挥二者不同的价值,实现学生多方面的成长。
二、开展阅读活动,强调阅读实践
对于小学生来说,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更有趣,更感兴趣,所以在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时,教师也要看到阅读实践的价值,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阅读偏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阅读实践方式,让课内外阅读衔接更具现实意义。
例如,在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可以向校方说明自己的教学理由,在征得学校和家长的同意,以及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博物馆,让学生与文物近距离接触中,发出对历史了解的欲望。在结束参观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与文物,与历史相关的书籍,如朱凤瀚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张静、齐东方的《古代金银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等,对于这些名篇的阅读,教师同样要考虑到学生在理解方面的现实情况,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只是大体了解即可,待自身能力足够时,再深入阅读。之后,教师还可就学生的阅读成果展开演讲比赛,“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历史”。这种课内外衔接阅读,实现了对课内知识的延伸,对学生各领域知识储备的丰富。
三、创建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让学生更适应阅读,更习惯阅读,更深入阅读。但因学生年龄较小,所以教师在创建阅读环境时,还要遵循多样性原则,以更加丰富的形式,活跃阅读氛围。对此,可以由学校出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书籍,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增加阅读指导课程,在校园内增设阅读场所、阅读教学录播室、校广播站阅读节目等,实现课内外阅读的相互促进。
具体来说,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时,为了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联合小广播站,开展“阅读革命故事”活动,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广播站进行阅读,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红日》《红岩》《青春之歌》等。当关于红色、关于革命的朗读声出现在校园时,校园内自然就形成了浓烈的阅读氛围,学生对课内所学的《七律·长征》等相同主题的文章也会有更深的理解,课内学习的效果也会带有一定的自主性。
四、插入作文练习,检验阅读成果
作文,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够检验学生对文章重点的抓取能力,能够应用学生积攒下的课内外阅读素材,活跃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外阅读材料,如《世界经典动物名著列那狐的故事》、梁实秋《猫的故事》、刘亮程《狗这一辈子》,引导学生分析各文章分别是站在什么角度或者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描写动物的。学生或给出《猫》用活泼的文字风格描写出了猫古怪的性格;或给出《世界经典动物名著列那狐的故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了强权与弱势群体的对抗等。在学生明确各文章的重点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所读文章的写作手法,对自己身边的动物展开描写,形成一篇小作文。如此,学生便用写作完成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作文也会因阅读的加持变得更出彩。
结束语
简而言之,课内外阅读衔接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以及文学储备量增长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抓住课内外阅读衔接的优势,深挖教材中隐藏的课外阅读“链接点”,组织多样化的阅读实践,营造阅读氛围,最后以写作的形式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阜阳市2021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师生大阅读活动的县域‘书香校园’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FJK2106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魏霞.分析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1(15):2.
[2]蔡妙琴.立足课内衔接课外——探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途径[J].小学时代,2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