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每一个学生在人生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教育时期,也是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发育方面的重要时期。因此如何围绕着这一时期做好对于学生在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上面的调整,从而帮助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克服困难与挑战的勇气,为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就成为当前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日常。
【关键词】现实疗法;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围绕这一阶段做好对于自身重要能力以及在心理方面的培养,就要充分的发挥班主任的角色。本文就此围绕当前的小学班主任的实际情况,从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角度出发,结合现实疗法的具体内容展开对于相关问题和措施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者提供一定的思考。
一、现实疗法的相关思想
(一)现实疗法的概念
现实疗法最早出现于美国专家格拉塞于1961年出版的《心里健康还是心理疾病一书》中,在书中他首次对于现实疗法进行了相关的思想阐述。而在这一本书发布之后,围绕着现实疗法的相关思想就受到广泛的讨论以及运用。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一理论已经逐步得到了
完善。
而从宗旨上来说,现实疗法所体现的宗旨是“要求个体接受自己的一切行为,且对自己的行为具备一定责任感,进而帮助自己找到快乐并获得成功。”由此不难看出对于格拉斯个人来说,结合这一观点他认为对于当前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出现了对于自身“不负责任的情况”,而这也导致一些精神疾病发生。但对于这些问题产生的疾病从根源上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于自身不负责任的一种推卸,所以对于现实疗法来说,就是帮助病人去围绕着日常生活实际以及结合自身生活的具体内容来做到对于现实生活中自身责任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培养。同时鼓励他们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去面对问题,进而在自身的能力范围之内去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对于自身需求的满足。所以对于现实疗法其在其概念上面还强调能够引导当事人去达到对于自身需求的满足,并且在追求需求满足过程中,还能够为当事人去寻找更好的方法。
(二)现实疗法的特征
而对于现实疗法的特点,现实疗法相对于其他疗法来说其属于一种新的理论和方式,因此对于现实疗法来说在本质上与其他的一些疗法相比更重视对于人心力量的发挥。同时它认为人都是以自己的内心欲望作为了解世界的窗口,所以对于人来说,其每一次抉择都被认为是当下已知的最为正确的选择。而在这一系列的特征背后还体现出三个突出特点;一就是现实疗法在传统精神疾病的治疗观点上与传统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二是现实疗法更加强调责任的重要性;三是现实疗法更加重视对于当下潜能的激发。
二、现实疗法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意义
(一)从应用优势来看
对于当前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育上面还体现着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就是体现在发展速度上面的特点,对于这一点无论是从小学生当前智力发育速度还是思维发育速度来说相较过去都比较快,因此他们在这一阶段的个人心理变化以及个人对外表现上面也会发生极大的转变。其二是他们在个人发展协调性上的特点,对于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也较为协调,尤其是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阶段学生在心理发育上面处于一个“平静发育”的时期,但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阶段发育上体现出来的就“较为激烈”。其三是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发展上面还体现出来的“良好互动性”,具体来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在日常的事物感知以及对待问题的看法上面较为浅显,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能够结合孩子所表达出来的看法做到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其四是对于发展体现出来的可塑性,这也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现实疗法”上面的一个重要机遇,尤其是对于他们在心理品质与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上面就能够有效的借助他们所体现出来的阶段可塑性做到及时的
跟进。
此外考虑到心理健康在人生发展阶段中的重要意义,围绕着心理健康的培养以及心理良好发展心态的垫定,就需要借助“现实疗法”等手段做到及时的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更好迎接他们人生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
最后通过将现实疗法运用于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其本身就具备非常优秀的自身实践性,同时结合我国在小学教育中的实际来看,围绕着不同年龄段,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他们运用“现实疗法”也能够体现出不同层面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在展开现实疗法的过程中,还能够充分与他们的个人实际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充分的借助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来完成对于他们的教育。因此在这一实践意义与优势的影响下,我国的许多相关的专业教育人士对此此也展开了深刻研究,而这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在未来学校教育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方面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从而达到对于素质教育的更好完善。
(二)从应用场景来看
现实疗法应用于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以及应用对象还能够做到不同的效果展示,例如围绕着日常的教育生活,做到对于现实疗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原有的师生关系。这一点结合现实疗法的核心来说,其体现的是“人们当下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人们自己的选择”,所以也在无形之中强调了人控制自己的作用,而不是传统层面的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与别人的思想,这也与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对于小学班主任在其日常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做到对于这一观念的体现,具体来说就是围绕着日常的心理教育工作过程中,无论是从思政角度,还是从心里培养角度都不能够过度的将自身的观念内的东西强加于学生,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在个人思想观念和世界观的具体观念都没有成熟,而过度的将一些不符合他们阶段特征的东西,强加于他们的日常教育中去。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对此老师不妨转变思想,利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达到对于学生的健康教育,充分的给予学生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围绕着这一轻松的环境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对于师生关系的良好处理,还能够为他们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个人成长中发挥促进作用。例如当学生之间在日常生活中不免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问题,对此老师在处理时应该选择一些温和鼓励的方式去做到对于学生的感化,而不是一上来就采取威胁达到对于学生的教育。所以围绕着具体的做法以及结合现实疗法思想,能够达到对于师生关系方面的良好促进,形成和睦的师生关系。并且围绕着教育过程中还能够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反思对于自身问题所在,从而达到对于自身的省悟。
三、现实疗法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对于现实疗法应用于小学学生的日常心理教育中,关键要做好引导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同时兼顾教育其本身含义——“围绕着学生在日常上做到对于自身存在的认识。”所以考虑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建设开展时,小学班主任在具体落实上要充分的借助科学合理手段,达到对于学生自我认知方面的促进。如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围绕着这一部分,学生在开展现实疗法时,老师就可以充分的将一些趣味小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为学生做好对于其自身的认识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例如在举行每周一次的班会时间,班主任就可以提前在班会前的安排事项中专门筹备一项集体游戏的时间,而在游戏的选择上要有较为突出的指向性。例如选择像“你演我猜”这个游戏,这个游戏主要是将班上参加游戏的同学都安排在一起随机抽取数字,而每个数字对应着不同的图片或者四字成语,当学生选好自己的数字之后老师再将数字所对应的图片或者四字成语递给那个学生。然后让学生当大家的面用30到45秒的时间进行肢体语言的表演,之后再有请下面一位同学进行对于其联系从而猜出上面表演同学表演的图片或者四字成语。由此决出胜负,对于猜对同学老师提出鼓励,而对于猜错的同学老师就可以让他在纸条上面对自己用四字词语或者一句简单的话简单描述下来之后,再由老师将这些猜错的同学所写的东西统一收集到一起放在事先准备到的盒子中,然后再由台下同学随机抽取朗读出来让大家进行猜测,最后对于猜中的人可以让他上台进行游戏感受和游戏体验的分享。通过这样的游戏,主要是让学生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之中,围绕着自身的认识以及对别人的看法做到反馈和响应,从而更加客观的达到对于自我的认知。
而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强了他们对于当前自我现实以及对于一些正确观念的建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自我提升的需求以及关键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更加深层次的潜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小学阶段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班主任的重要工作日程之一,而将“现实疗法”应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就能够有效达到对学生的教育,同时充分的融入到德育实践中去还能够达到对于学生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卓燕红.现实疗法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9(09):227.
[2]胡秋芬.现实疗法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辞赋,2018(09):224.
[3]季玉秋.探析现实疗法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17):89-90.DOI:10.16704/j.cnki.hxjs.2019.17.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