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业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育大辞典》中有关作业的解释是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后来又根据进行活动的场所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不言而喻,作业具有检验和巩固的作用。在各科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作业量大、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是基于“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从分析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现状提出提高作业设计效果的措施,在切实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有效发挥课后作业的价值。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物理;作业设计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无形之中让处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乃至家长都倍感压力。为了能够让学生提高成绩,顺利升学,大部分教师都实施题海战术。但是初中物理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来说是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它更贴近生活,通过所学习的知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现象。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基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立刻就显露无疑。基于此,笔者开始思考,必须对初中物理作业设计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现状
物理作业设计的初心是为了检验学习成果,复习巩固知识,丰富学生思维。因为社会快速发展,对社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影响个人未来发展很大的中考有着很大期望。导致很多的教师在物理作业设计的时候偏离了最开始的初衷,由此物理作业设计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最突出的就是布置过量的作业。目前学生的物理作业至少需要花费30分钟,如果按照“双减”要求,作业总时长不超过90分钟,那物理就已经占据三分之一了,这样的时长分配肯定是不合理的。其次作业内容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化,未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设计。除此之外,作业内容形式单一化。初中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教师并没有深入挖掘教材,设计贴近生活的作业内容;还有些教师不能够就学生作业情况及时的反馈;以及在学生有疑惑的时候,未能进行答疑。
二、“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作业的设计措施
(一)减量增效,提高作业质量
“双减”政策的核心不仅仅是为了减负,终极目的是增效。如何在减少作业情况下,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绝大部分教师困扰的问题。需要符合“双减”政策的作业时长,既然要减少初中物理作业量,那提高作物理作业的质量是势在必行了。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班级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有清楚的了解,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题型和数量。
例如,在设计八年级上册《声现象》的作业中,因为本章节是初中物理中比较简答的一章。教师应该筛选一些比较经典的题目,甚至自己编制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基础题目。利用好少量但足够经典的题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知识的灵活迁移。
(二)创新模式,丰富作业形式
因为初中物理相对于其他科目是更贴近生活的,因此也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与此同时,处于初中的学生正是对世界充满求知欲的阶段,教师应当将学科的乐趣和学生的特性一把抓。不断研究创新教学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物理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活性作业中的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杠杆》的作业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在家进行一项有关力与力臂长度之间关系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来理解知识。例如,自己先不借用任何工具拧螺母,再借用不同长度的扳手拧螺母。最后总结出力臂越长,用力越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生活化的作业设计,例如《密度》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对相同体积的棉花和铁的质量,验证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三)个性设计,满足差异发展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老生常谈,但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等主客观的原因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还是很容易被教师忽视。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刀切”的作业设计不仅不能够发挥作业的效果,更违背了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发展。教师需要经常和学生交流,研究学生,不仅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实施差异化的作业设计,以寻求更高的作业价值。除此之外,顺应新课改,促进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例如,在九年级《内能》章节的作业设计时候,《内能》是初中物理中难度较高的章节,教师要考虑到九年级距离中考时间不多,章节的难度,根据不同学生的物理学业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都能从作业中巩固所学知识,实现学生在自己最适合理解范围内的发展。
总而言之,基于“双减”背景下,摒弃以往低效的作业设计的方式,改革和创新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是迫在眉睫。积极稳步的落实贯彻“双减”精神,拒绝无效的内卷。每位教师必须肩负起不断探索创新作业设计的重任,通过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物理作业设计的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谢小梅.“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与实施方法探析[J].新课程,2022(23):212.
[2]彭雪梅,苟树林.“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2(14):66-68.
[3]沙苏慧,胡旭东.“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后作业设计:问题及对策[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