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数学课堂知识容量大,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要求,新高考对学生的理解记忆,逻辑推理,阅读提炼,分析建模,空间想象等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这就迫使着数学课堂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下,结合高中生数学课堂的学习现状,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培养学生数学课堂的高效学习
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数学;学习策略
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新的知识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区别于浅层学习的,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个性化学习。数学课堂高效学习用最少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的课堂。衡量课堂学习高效与否:从教师角度上看,教师是否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使教学目标达到更高要求;从学生角度上看,学生是否学会数学知识,能力培养上是否使自身充分发展的课堂。这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一)学科特点
虽然数学学科在高中所学科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课堂的氛围不同于语文学科的轻松活泼,拓展眼界,也不同于历史的上下五千年,更不同于物理化学科目中的有趣实验,高中数学课堂相对枯燥,高中阶段相对于初中阶段,数学学科难度加大,知识点零碎,理论性和抽象性特点更加显著,还停留在初中学习状态的学生跟不上高中数学学习的节奏,导致高中生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生自身以及外界环境原因
结合本校学生现状,生活条件优渥,沉溺于网络世界,进取心不足,自身学习能力比较差,情绪化严重,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课堂不专心听课,老师讲的激情飞扬,学生却思绪飘忽,跟不上课堂节奏,做不到实时对课堂内容复习整理,课后抄作业现象严重。个别学生父母对其要求不高,现在很多高中生的父母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对孩子的约束力不够,家庭教育放飞自我,太过溺爱,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吃苦精神,遇困难就放弃。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记忆知识点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往往叫苦连连,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不去记忆,学生养成不记忆知识点,更不可能融会贯通使用知识点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厌学弃学。在教师方面,课前是否认真准备一堂课,上课过程是否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设问是否切入课程重心,重点难点是否充分体现;在同学方面相互间不理解,比着不学,一个班级中,如果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非常感兴趣往往可以带动一个整体学习数学的氛围,学生间的影响也很大。
二、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学习策略
(一)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修订版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定位数学课程新的价值观。高中数学教育应当不仅仅把“高考数学”作为唯一导向,应当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在深度学习的视角下,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的学习态度,新旧知识衔接的能力,探索新知的能力,数学知识的建构能力,实践能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构建数学课堂高效学习氛围打下基础。
(二)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种类繁多例如“讲授法”“主体参与”“三零1515”“学历案”等等,这些教学模式各有特色各具特点。例如沭阳如东中学提出的“三零1515”教学模式,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要求教师最多讲15分钟,30分钟内要至少有15个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可能比较适用于此学校的学生主体情况,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适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发现适合本班学生数学学习的的学习模式,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结合本校是三星级学校,生源质量一般的情况,要想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注意要数学任务和问题相结合,通过能激活课堂活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感兴趣。例如在讲苏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九章9.2节独立性检验这节课的时候,从高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文科就怕数学不好,理科就怕英语不好。”试问:文科学生总成绩不好与数学成绩不好有关系吗?高中生吸烟对学习成绩有影响吗?吸烟与患肺癌有关吗?怎样判断两个变量的关系呢?——调查研究。但调查研究选用不同的样本,数据不同,比例不同,数据所体现的差异性不同,怎样针对不同样本数据设置统一的评判标准?针对不同的样本数据,可能做出不同的判断,那么你有多大的把握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就提出了卡方。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未知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来激活课堂。
采用质疑探究式教学。教师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是深度理解,数学的理解性学习包含学习者对数学基础知识、方法的掌握,并进行知识间的迁移和联系,能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深度学习的眼界也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隐藏在教材背后动态的数学,学生可以质疑教师甚至是数学家的观点和方法,在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产生的碰撞中,产生认识数学世界的动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尝试、犯错、质疑都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可贵之处,是学生经历发现数学知识的一个过程,因此可通过下列方式进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和求真意识,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言,并且要善于捕捉到学生发言中的亮点,对论证不完整的地方指明正确的方向,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适当的学会“示弱”,课堂学习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信赖学生。
(三)注重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学生常常说这节课的数学内容自己都理解了,没过两天感觉自己的疑惑点还有很多;提笔去写一道稍有难度的题目时,不知道往哪方面思考,但经过老师分析或者点拨往往豁然开朗等,这些都是因为缺少自主反思的学习,是表面的学习,学生忽略了自主深度思考,忽视自己对知识的再认知过程。例如:在学完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变量的相关性这节课时,学生对相关系数有了认识后,学生就自认为学得很好,而后问学生样本中心点是什么时,回答不出来,忽视了对知识的整合和再认知。为了让自我反思能力较弱的同学养成好的反思习惯就制定了每节课后思考:本节课我学习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哪些是需要记忆的知识和前后知识有什么联系?我能解决哪类问题?我还存在哪些困惑?反思是对自己所学的一个再认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审视,对自己学习的做出正确评价。课后要求学生整理错题,并让学生批注上思考过程,只有形成不流于形式的整理才能让学生深刻的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课后反思是数学课堂的一种拖延和延伸,反思的力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高中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学生现状,在深度学习的理念下,转变课堂教学理念,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胡晖.基于深度学习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J].新课程·下旬,2019(8):44.
[2]马晓丹.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数坛在线,2019(10):90-91.
[3]孙德军.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0):28-29.
[4]马玥聪.基于深度学习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D].河北示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