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直面学生的品格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品格教育资源,发挥化学实验的品格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锤炼意志品质,成为一个品格优秀的时代强者,成为心理强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关键词】化学实验;品格教育
一位老师没收了学生的手机而惨遭学生的毒手;一个中学生拒交试卷,还辱骂老师;一位学生因为受到老师的批评而自寻短见;多位同学在校园殴打一个女生,还将照片上传到网络;等等。我不禁问一句,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偏激和暴戾呢?也常听见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很自私,完全不顾集体荣誉;现在的孩子很冷漠,不会关心和体谅别人;现在的孩子不会自律,沉迷在各种游戏中;现在的孩子也缺乏耐性和毅力,稍难一点的题目就不肯去思考;等等。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是我们的教育缺少了对孩子的品格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缺失。品格教育是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痛心疾首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在本学科的教学中,分担一下对学生的品格教育,如何发掘本学科特有的品格教育素材,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品格教育,发挥学科的教育功能。
一、化学实验能让学生懂得自律
1.利用化学实验,点燃学生的良知
弗洛伊德认为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于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欲望的抵制。心中有良知,行为才会有自律。实验结果是实验者进行实验的欲望,如果我们能按照实验的客观规律和操作步骤实施实验过程,从而获取相应的结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有些人为了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出现篡改数据、实验结论弄虚作假等行为,这种行为就是缺失良知的体现。在高中的化学实验中,我们就要纠正这种行为。例如在中学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尊重事实。如果实验结果与教材描述的现象一致,固然是好的,但如果不一致呢?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寻找问题的原因,是试剂级别差异、使用量控制不当,还是仪器不干净、药品受污染、操作失误等,不断分析原因;而不是为了迎合“完美的结果”而违背自己的良知,放弃自己的真实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上,允许学生大胆书写自己的结论,并能写出原因分析。这样的实验教学既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还点燃他们的良知。此外,在实验中控制药品的使用量,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顾及别人的人身安全,爱护仪器、规范操作等都是学生致良知的体现。
2.利用化学实验,教会学生克己
克己是指在情感方面要求一个人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文章开头时所列举的现象,无不是一时的冲动所致。学生正处在青春阶段,思想还不成熟,行为还是有些偏激,这需要学校的教育。在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可以用来教会学生克己的素材。例如学生多次实验失败后,如何引导学生克服沮丧的情绪;学生遇到实验事故后,如何引导学生战胜畏惧的心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与实验设计发生冲突时,如何引导学生克制烦躁的情绪;与其他同学存在意见分歧时,如何抑制激动的心情。人的情绪可以从正面引导培养,也可以从反面去磨炼。化学实验中有很多素材可以用于调节学生的情绪,调整学生的心态。当负面情绪被克制住,我们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才会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化学实验如此,生活亦如此。
3.利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学会自控
化学实验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控制的好处。仪器操作控制不好,会带来实验的失败或危险;试剂使用量控制不好,实验现象不明显;外界条件控制不好,产率不高;实验步骤控制不当,会让实验的效率降低;等等。作为学生,能从控制化学实验的方法中掌握自控能力,将掌控实验经验应用在平时的生活中,便能获益良多。例如从加热试管要预热迁移到学会控制劳逸结合的工作学习方法,从控制药品使用量迁移到学会控制生活与工作的适合点,从设计实验步骤中学会有序地分配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从控制化学实验的外界条件学会控制外界因素对自己的影响等。从化学实验中培养出来的自控能力,是学生的宝贵财富,也是学生迈向成功人生的优秀品格。
二、化学实验能让学生懂得尊重
1.尊重规则
规则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守相应的实验规则。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创新,但也不能离开规则的限制。到实验室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使用仪器要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实验药品的使用要遵循药品的使用规则,使用危险品时应遵守危险品的使用规则。无规则不成方圆,遵守是保护自己、保护别人的一种高尚品格,从遵守化学实验中的规则开始,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树立尊重规则意识,培养尊重规则习惯,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将使人生终身受益。
2.尊重别人
学生完成一次化学实验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实验背后繁复的准备过程,是值得让学生体会的。每次的学生实验,我们可以让一个学习小组去实验室协助实验室管理员做各种实验准备及实验后的整理工作。从准备药品仪器、配制试剂、分装试剂、分发试剂仪器、回收处理、清洗仪器、归类保存等大量的工作中,可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学生珍惜每一次实验的机会,做好每一个化学实验,就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的体现。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老师,不能因为老师的一次失败而起哄,甚至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质疑,因为意外的东西谁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同学之间合作完成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在形成共识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意见分歧和争端,不能全盘否定别人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要学会融合同学之间意见,在尊重别人意见的同时,提出自己合理的想法。在实验过程中,不妨碍、不伤害、不影响他人。尊重他人的本质就是尊重自己,意见发生分歧时要宽容体谅,多发现他人的长处,不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化学实验让学生懂得责任
1.认真负责的态度
从学生的角度讲,责任就是要认真,认真做人,认真做事。要做好化学实验,也必须要认真对待。对实验仪器的清洗、组装,实验试剂的添加,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仪器的组装和拆解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在化学实验中既要认真动手细致操作,又要认真观察、思考分析,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就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这种认真做事的作风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2.绿色环保的社会意识
平时要求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珍惜药品,不造成浪费,爱护实验仪器和设备;设计实验时最好采取绿色环保的药品;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使用最简单的仪器装备。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爱护你周围的环境,就是爱护这个地球,爱护你的国家。老师在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演示过程中,要强化环保意识,对有毒气体的实验一定要有尾气的处理装置或实验改装装置;对每次实验的废水、废渣要及时处理,不任意排放等。这样的行为教学,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思想,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这样在日常的生活,学生便会自觉地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3.积极参与的社会责任感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关注国际、国内,重大环保、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事件。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对事件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在对事件进行了解、讨论、评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测定本区域的空气质量、酸雨情况、河水的污染程度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的环境,并能提出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积极参与的社会责任感。
自律、尊重、责任是良好品格的体现。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我们利用化学实验为抓手,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品格的教育,既很好地体现了化学的教学特色,又落实了立德树人任务。品格的教育不再只是德育老师、班主任的事,每个学科的老师都要勇于分担这个责任,善于发掘和践行学科的品格教育功能,共同来托起孩子的未来。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育人功能的研究”(课题编号:2020YQJK24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钟瑞玲.以“我与化学”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6):54
(责任编辑:王玉霞)
江门市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 李胜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