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强烈的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教育环境作为整个教育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对学校教育环境及其构成要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和改善学校教育环境,促进整体教育的推进和发展。
关键词:学校教育环境;思想品德;学生发展
教育环境是指影响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正确的思想传递活动的外部因素的总和。外部环境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宏观环境,也包括学校、家庭、工作、社区等方面的微观环境。其中微观环境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要重视微观环境的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环境。
1 学校教育环境的完善、发展与社会文明时代的步伐同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而且教育的内容不是一经确定就永恒不变,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因此只有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紧紧结合微观环境变化,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讨论,,及时总结,及时做出调整,提出新的教育要求,更新学校教育内容,才能让学校教育充满生命力,紧随社会发展步伐。
1.1 学校教育环境与学校教育的职能的效应
学校的职能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和水平制约,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学校的职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具有很大差异。
学校教育环境与学校职能共同点就是塑造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人。人既是学校教育环境的创造者,也是学校教育环境的直接作用者。学校教育环境作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而作为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 学校教育环境要重视学校教学要素内容的建设
学校教育环境简要的说就是教学环境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良好的微观环境所蕴藏的真善美可以使学校教育功能和作用更大程度的发挥。
2.1 重视校风班风的建设
校风作为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一所学校的学风、教风、领导作风无不与校风有关。良好的校风建设时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良好的校风建设离不开班风的建设。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班级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和素质的主要场所。优良的班集体、良好的班级风向、正确的舆论导向、浓厚的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产生直接而远大影响。所以在学校教育环境中要发挥校风、班风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2 重视教学方法的建设
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将教学方法在学校教育环境建设中摆在突出的位置上。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利用各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触类旁通,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掌握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我们要使每个学生能够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将学校教育环境的感染力作用于每一个学生。
2.3 重视教育评价的创新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做出价值判断。在学校教育环境建设中,要勇于打破旧的评价体系,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避免对教育评价体系生搬硬套,不追求模式化,不着重理论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教育的共性共同发展,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不能将不合理的评价体系成为阻碍和限制教育发展的屏蔽。
2.3.1 教育评价应在评价方式上创新
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建设需要一种科学的、先进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评价体系,评价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素质教育和创新型国家的发展之路上,要改变书面考试作为单一的评价形式,将书面考试形式向多种考试方式体系改变,将理论知识考试与实践操作考试相结合。让考试真正意义上为社会发展教育和学生发展服务,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
2.4 重视学校培养观念的改变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高度的科学化、信息化,信息量与日俱增。这都潜移默化而又强力影响着教育。现代的学校和学生都要改变传统的培养形式和观念,将学校教育的阶段性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
学校应将各种教育因素进行整合,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机制。“学校应改变单纯的灌输学生知识而是应该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将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从网络中、从新闻媒体舆论中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3 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提高学校教育的时效性
1、我们要将教育环境的宏观性与微观性保持一致,发挥宏观环境对人影响的根本性,微观环境对宏观环境的能动作用,促进宏观环境的优化。要立足于微观环境的建设,设法加强对小环境的净化和改造,对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的改造。将学校教育环境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努力营造对学生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因素,通过对教育对策的研究克服消极因素对学生发展的阻碍,尽可能的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优化积极因素,从而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氛围。
2、要加强制度文化的优化与创新。将各种学校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合理化。良性的制度文化是学校教育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种科学理性的制度有利于保障学校教育环境高效健康的发展。同时要理性的对待制度,使制度具有艺术性,不能强化制度从而破坏正常的教育环境,要将教育环境与制度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3、学校教育应重视新闻媒体舆论的导向性。通过积极的正面的宣传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营造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育人环境,将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展示给社会各界,让社会了解、支持、重视学校教育环境的建设。充分发挥媒体网络的互动性、灵活性的特点。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作出改变。让学校教育环境真正能够为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学校在一个人的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重视学校教育环境对人成长的巨大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努力构建一个开放、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让各级各类的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守恒,查啸虎,周兴国.教育学新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5 : 53-104.
[2]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3-115.
[3]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