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万方网论文查重

从新课标对“交际情境”的提出与要求可见其重要性,交际情境是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内隐载体,指导学习任务群的写作应用;而写作实践是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外显载体,为实施写作学习任务群提供有效途径。因此,在写作中创设交际情境是引导学生写作的关键。

(二)基于情境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中的运用

高考语文科的命题在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加强对能力和素养考查的研究探索中,借鉴国内外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着意加强情境化的命题设计。

在高考语文“表达与运用”考查部分,从语用题的具体语境设计,再到作文的任务驱动,无一不是交际语境的具体运用。例如2015年全国I卷给某一事件相关方写一封信、2017年给外国青年写一封信、2019年面向“复兴中学”全体师生的演讲稿,都是有特定阅读对象的交际情境写作。2020年3月份深圳高三线上测试写作任务第二项是写一篇驳论文,也是辩论稿的一种形式,可见高考命题设计一直强调真实的交际情境。

(三)基于我国目前教育现状的教学实践的实验

情境化语文教育教学代表李吉林指出,“情境教育”应立足于我国“本土”文化。疫情下,以网络为依托进行的“云课堂”模式,逐步与传统教学融合,这是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显著的现状。

目前线上学习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模式的云课堂模式,它改变了传统封闭的课堂模式,本身就是真实存在的交际情境,同时也更加贴合高考情境化的命题趋势。(见图1)

二、构建网络交际写作情境富有真实性,拓宽实践空间

(一)写作情境的真实性

在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中,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明确要求学生“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凸显了交际情境的构建对思辨意识的培养。而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更是直接提出“教学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

因此,将写作建立为学习任务群,通过真实的交际情境的建构,拓展写作学习的实践途经。从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来看,语文学科认知、学生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实践三个情境维度是“三位一体”、相互融合的。

(二)“三位一体”有效融合拓宽实践空间

在语文学科认知视角上,线上学习开展以来,现实生活的交际情境正在逐步变成“互联网+”模式云课堂的“云交流”网络交际情境模式。教师通过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等交互式终端可以实现课堂互动,也可以通过上传微课到个人微信订阅号等实现课前资源学习、课后知识归纳和反思等,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写作方法,深化写作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在学生个人体验的认知上,高中学生初步具有公民意识,也有独立思想,他们不仅能利用微信订阅号、公众号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时事观点,也能利用美篇、简书等,形成“自媒体写作”发表文章。因此,生活中处处都是网络的交际情境“微写作”,使写作情境的构建变得更加真实具体,从而可以分享不同的情感体验,表达个性化观点,具有广阔的社会实践空间。

在社会生活实践的认知上,网络交际情境融合社会生活热点,利用网络交互,开展语文写作实践,强化了交际情境的写作目的,丰富了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使个人表达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相互融合,从而拓宽了交际情境写作的实践空间。(见图2)

三、网络交际情境写作任务设计融合性强,提升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一)链式结构明确,合理设计写作任务

高中学习任务群的核心是“任务”,设计好写作学习任务,使之形成有逻辑关联的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设计“写作指引”,从传统“教什么”到关注学生需要“学什么”,充分体现学生写作学习中的自主性、主动性,更侧重在网络交际情境中的具体实践运用。

其次,学生在接收到“写作指引”后,充分明确、梳理自主学习资源,利用网络条件搜集写作素材、人物故事、时事材料等,形成自主学习的“写作资源包”。

最后,将个人自主学习的“写作资源包”上传到班级写作资源共享平台上,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网络形式,形成富有个性化特点的“写作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在班级Q群作文中,提交网络写作的学习方案,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制定“写作任务”。

以上三个主要环节环环相扣,呈现出明显的“链式结构”特点。依据教师所给的学习内容的逻辑,学生从上一个环节的完成情况,进行问题推导,反思调整,循序渐进,从而形成一组写作学习任务。(见图3)

(二)网络交际情境写作任务设计融合性强

学习任务群之所以可以称之为“群”,不仅在于“群”内部任务环环相扣,链式相接;更是在于群与群之间,呈现出密切的关系与关联。因此,写作学习任务群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听、说、读、写四大基础能力是息息相关的。以下以单元融合为例,探究网络交际情境下学习任务群的融合性。

在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针对互联网出现后,语文学习呈现的新特点而设计的,这个任务群可以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文学阅读与写作”两个任务群融合,穿插在学生的写作学习任务中。(见图4)

在古典诗歌单元与写作任务群的融合中,首先,老师设计写作指引,明确写作的形式,从仿写到对句、律诗、词等,形式多样。而学生主要完成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的写作素材积累。通过课内古诗鉴赏的学习,明确诗词的基础知识,积累一些常用的诗词意象。通过课外古诗的拓展延伸,积累语感。师生共同设计,把写作的主题内容确定在目前最大的社会背景“抗疫”和古典诗歌的经典主题“春日”上,设计写作任务群:

任务一:作诗激趣

老师通过班级Q群,发布“春日诗会第一场”写作任务。让学生对诗,或是做相同主题的绝句或律诗。学生直接在班级Q群里发布自己的作品,探讨诗句的意象、表达的情感。

周末,学生自主利用APP“美篇”把学生和家长的诗作整理成《春集》,通过网络转发、留言,宣传自己的作品。

任务二:定篇定题,巧写律诗绝句

学生通过线上“云课堂”学习了教材单元《唐诗五首》和《蜀道难》之后,结合课文关于律诗的基本知识,师生共同设计“诗会”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诗歌写作任务二,学生可以选择以下情境任务之一:

(1)酬答诗:请你以古典诗词的形式,供收到外国援助的组织答谢选用,来酬答外国友人的盛意。

(2)赠诗:全球战疫中,中国也向世界各国输送防疫物资。请你了解受赠国的历史文化,可以对句或者整首诗,来跟随捐赠物资抵达他国。

(3)回赠诗:疫情期间,表现各省市抗疫正能量的标题很多,例如“粤”来越好、“沪”你周全、“浙”风挡雨……请你从中华民族的古诗文的瑰宝中挑几句,或者自创诗句,以对句或者整首诗,来答谢各省医疗代表队。

任务三:英雄之城,诗以咏志

学生观看《英雄之城》纪录片后,写一首律诗,表达所思所感。将时代背景融入写作,让课内知识学以致用。利用课堂时间组织《英雄之城》诗会,学习效果得到即时反馈。

任务四:妙学词牌,自由创作巧仿写

学生通过线上“云课堂”学习了教材单元《宋词四首》和《诗词三首》之后,进行词的仿写,主题交给学生自由发挥。学生从线上学习出发,放眼全球大时代,再到青春和人生的思考。

网络交际情境下的四个线上学习任务,形成了一个融合性极强的写作任务群。学生通过“腾讯课堂”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然后通过“美篇”等社交网络媒体设置网络文章,完成“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同时呈现“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成果。

网络交际情境给写作任务群的设计带来了丰富的融合性。虽然写作目的各不相同,写作形式各有差异,但学生能够通过写作任务驱动,完成自我创作,融合时代背景,把写作真正推向交际情境的创作。而语文学习,也在这个过程中,从课本的语文,走向生活的语文,生命的语文。

四、网络交际情境下写作评价设计双轨化,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东北师范大学徐鹏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路径》中指出,“形成系统、完整的评价机制,记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群的过程性表现”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教师需要“外显学生的思维状态和学习轨迹”。因此,写作学习任务群的评价往往隐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课堂的过程性评价和高考情境化命题的结果性评价之中。唯有在学习过程中,使写作评价双轨化,才能形成系统、完整的评价形式。

(一)利用“写作规划单”丰富过程性评价

在即时交互式的网络交际情境中,学生发表的观点能即时被看见、被反馈,达到写作交流本身真正的目的。例如“议事堂”的微写作任务,基于网络交际的即时情境,任务由学生主导、设计和自主实施,是“互联网+”云课堂模式下,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语文写作任务。

老师指导学生,搜集时事素材采用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等线上课堂的形式,充分利用“云课堂”的即时交互性,让学生设计写作活动。确定写作议题,发布“写作规划单”,在规划单中详细落实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写作任务,并且形成评价方案。

形成写作议题,然后发布议题,利用课前时间进行线上“微写作”活动。例如学生关注到防疫隔离措施中,对隔离人员家中的宠物没有明确安置方案,人员隔离结束返家发现宠物饿死家中的新闻报道。因此把它作为网络课堂“微写作”活动的写作议题,设计多方观点,让同学进行课堂线上讨论,并且设计学习任务,为呼吁关注隔离家中的宠物设计宣传标语。采用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等线上课堂的形式,充分利用“云课堂”的即时交互性,让学生设计写作活动。

网络课堂留言非常积极,多个学生能从标语使用的语言形式、使用对象、使用环境等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在网络交际情境中,以公民视角,客观分析新闻,理性表达观点。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注重写作的过程。学生通过写作任务规划单,来完成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各个步骤。同时“云课堂”的即时生成,让老师能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即时评论反馈。但是学生更想看到的是这种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给写作文带来的效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果性评价”。

(二)利用星级制及时反馈结果性评价

语文教学的传统课堂,写作的最终结果呈现通常是学生的考试作文,一般采用教师批改的方式进行,而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常以整体分数的呈现写作的结果性评价,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及时、有针对性的点评,久而久之,导致评价滞后、不能反馈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不良状况。学生在日复一日写作中,问题无法得到呈现与解决,能力无法逐步提高,渐渐丧失写作信心。

而网络交际情境下,即时反馈的“互联网+”课堂模式能大范围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改,从而促使学生通过评改他人文章,感受、体验写作的魅力,进一步反思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向、表达思维和表达形式,最终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引导学生写作从“中心明确”到“中心突出”的升格过程中,可以设计互评表格:

通过网络交际的真实情境,学生及时得到结果性评价的学习反馈,学生之间作文互评互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了语言语用能力。

结语

在认知迁移、情感价值、测试评价的维度上,情境化命题设计在语文新课标改革中愈加凸显。作为语文教师,寻找适合的情境化教学形式,深化学习任务群的任务设计与应用,融合多个任务群的学习,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最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因此,基于目前国家教育现状,利用好网络交际情境的时代背景,构建真实写作情境,融合多个学习任务群,凸显写作地位,完善系统写作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拓宽写作实践空间,也能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更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上是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方案一些不甚完善的思考。

【本文系广州市越秀区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基于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研究”(越教类[2018]20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张开.情境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中的使用[D].语文建设,2018.8

[3]徐鹏.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路径[J].语文建设,2018.9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