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巧设任务重引领多段推进成效添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在新课标大背景下,整本书阅读任务备受关注。本文以《红楼梦》为例,通过在导读阶段、整体感知阶段、核心推进阶段、整合分享阶段分别设置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任务引领学生阅读,最终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任务引领;多段推进

引  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定了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最受一线语文教师的关注。而在最新公布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用了整整一个单元的篇幅,要求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教材中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不管是寥寥数语的短诗还是数十万字的宏篇巨著,其本质也是个例子。从本质上说,《红楼梦》就是一部小说,根据小说三要素,常规阅读经验是梳理情节,探究人物,进而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整本书阅读的抓手从这个角度看来显而易见。教材也基于小说特征,给出了相应的阅读指导,如抓住情节主线,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但问题在于,整本书阅读与平时课本中的短篇、片段不同,如何避免“只见一叶,不见泰山”的局部视野,如何把相隔十数章的人物、情节进行前后勾连,如何在学业繁重的高中对这部七十多万字的巨著进行有效阅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成为师生面前的重重难题。如何引领阅读教学真发生,让学生真阅读、深阅读,是教师在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郑红萍认为:(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单位,引导学生沉浸于生动多样的活动情境,围绕任务与教师、同伴开展对话与交流。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师生的多边互动,力图创立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解决相关的特定任务,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科素养。有感于此,笔者认为,任务引领是整本书阅读策略中最核心的要素。

所谓“任务引领”,是指教师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和不同的阅读阶段,结合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教师把整本书阅读中的重点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系列任务当中,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教师通过设计任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下面,笔者以《红楼梦》为例,根据不同的阅读阶段,设计多重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

一、导读阶段

导读阶段适宜布置“读前导”任务,“读前导”即在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名著之前引导阅读,目的在于既激发学生对未读文本的阅读欲望,也对接下来展开阅读做好基本的知识和情感铺垫。

有鉴于此,《红楼梦》读前导任务可设置为以激趣为主。可从情节设疑,挖掘小说情节中的可疑之处,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如“贾宝玉被贾府众人捧在手心中,有一回却被父亲打板子打得剩下半条命,会是什么原因呢?”可从人物命运角度设疑。如“林黛玉六岁进贾府,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贾府上下都看出两人情投意合,为何最后贾母等人却安排宝玉与宝钗成亲?”可从比较中设疑。如“金陵有个贾府,贾府有个公子叫贾宝玉;江南有个甄府,甄府有个公子叫甄宝玉。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亦假来假亦真,你猜猜两个宝玉孰真孰假?”在对小说情节、人物命运作大胆猜想的同时,学生毕竟希望得到印证,想得到印证,就必须打开名著进行阅读,读前激趣目标就达到了。

课前导还可以设置后续阅读铺垫任务,如“开篇第一回,曹雪芹直言此书‘满纸荒唐言’,但据考证,他在一贫如洗的困境中对《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用兀兀穷年、呕心沥血形容不为过。把苦心孤诣的书作称为‘满纸荒唐言’,这是为何?请查阅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初步感知这巨大的反差隐藏的苦衷。”查阅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实际上就是知人论世,这是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之一。“知人”,就是读懂作家作者,从他们的家庭出身、成长经历、父母师友等多方面了解其思想情志。“论世”,就是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了解当时社会对作者带来的影响。此任务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感知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整体感知阶段

整体感知阶段,适宜设置梳理性任务。梳理全书的重要内容,或者梳理重要人物信息,或者其他起提纲挈领作用的内容。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红楼梦》开头五回可以说是全书的总纲领。课本的阅读指导第一点就是“把握前五回的纲领作用”,指出“阅读和把握前五回对于理解全书非常重要”。课本也明确提出一个阅读任务,把握《红楼梦》的人物关系。

综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设置了一个相应任务:阅读第二、第三回,梳理荣宁二府的主要人物关系,做成思维导图。《红楼梦》人物众多,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历来是学生阅读主要障碍之一。如果连人物都分不清谁是谁,后续的人物形象分析更无从下手了。放在荣宁二府的主线中进行梳理,便于理清人物的亲疏远近甚至利益牵连关系,能对后续阅读并理解各人物的言行心理起到莫大的作用。可以说,理清《红楼梦》的人物关系,是解读文本意蕴的一把重要的钥匙。

三、核心推进阶段

深圳宝安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倪岗认为,名著阅读的课型有一种“读中推进课”,旨在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名著作品丰富的内涵。笔者认为,对整本书阅读来说,学生在阅读推进阶段特别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倦怠情绪,或半途而废,或硬着头皮,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如果处理不当,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为了阅读的顺利推进,可提供方法指导,搭建阅读扶手,结合课本的阅读指导,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设置相应任务。

(一)设置专题探究,激发阅读兴趣

课本阅读指导明确指出阅读时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本阅读任务也明确要求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综合两点,笔者设置了人物探究专题。以王熙凤专题为例,笔者给学生设置了几个可供选择的任务:1.试从王熙凤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分析其泼辣性格;2.从“毒设相思局”一回看凤姐的心狠手辣;3.从“林黛玉进贾府”一回看凤姐的八面玲珑;4.从“协理宁国府”一回看凤姐的精明能干。然后还设置了两个必选任务:1.请另选一个(或数个)回目分析凤姐的性格特点;2.请你揣摩曹雪芹的写作意图,综合评价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任务设置用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首先给学生提供分析人物的支架,可由某一件事或某一回目中分析人物的某一性格特点。教师选择几个典型事件,概括出人物的典型性格,让学生在阅读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筛选,加以分析印证。进而让学生自选回目和典型事件,对人物性格进行概括后分析。这其实也是对文本人物作分析的常见方法的训练。最后由点到面,取本舍末,串联人物已得的特点,完成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二)优选精彩片段,引向深度思考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时代比较久远,语言偏文言质,时代与语言等因素给很多学生造成了阅读困难,不利于阅读的顺利推进。教师的“读中推进课”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先为学生提供了“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指导,再布置相应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疑记录下来,以帮助理解和思考。《红楼梦》是一部值得再三品读的作品,自问世以来,诸多学者研究《红楼梦》,形成了红学。除去上文提到的“宝玉挨打”等,《红楼梦》还有非常多的精彩片段。笔者选取精彩片段,展示脂砚斋及近现代红学大师的批注,让学生思考前人们的解读是否合理。在与大师们的思想碰撞中,学生不断修正自身理解,也可以收获自己更为独特的理解。一边圈点一边批注,是一个逐渐将浅层阅读转化为深层思考的任务,是一个培养思辨性思维的任务,是一个让学生真正把文本养料转化成自身文化积淀的任务。

四、整合分享阶段

整合,就是合零为整。分享,是一种展示美好、显现价值、互通有无、乐趣与共的方式。前期的圈点批注,侧重于个人的阅读理解,后续可通过小组整合、班级交流等方式,实现阅读的终极反思、思维的碰撞、感悟的升华。鉴于这是检验名著阅读成效的重要阶段,笔者认为,必须尽可能创设多样化阅读分享形式,搭建多层次的分享、汇报成果平台,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体验成功。此阶段任务设置极其多样,下面略举几例进行说明。

(一)小组汇报任务

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然后将小组的阅读成果进行汇总,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成果汇报。汇报要求,小组制作相应的课件进行辅助报告,课件上需要标明小组成员分工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督促所有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小组分享之后,还有互动环节。可以由其他组的同学针对该专题质疑发问,可以“小专家点评”,可以“小读者评分”。小组代表及小组其他成员都可以做出回应解释,捍卫自己的观点,俨然一个论辩比赛。小组整合汇报任务可以是小专题阶段性汇报,如上述“王熙凤人物专题”任务的汇报,也可以是总结性汇报。这样的整合任务,能大大促使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反思和深化。

(二)唱读红楼任务

唱读红楼任务,比如“经典咏流传——新编《红楼十二曲》”,让学生通过唱的形式感知《红楼十二曲》揭示的十二金钗的悲惨命运。歌词可以略作改编,曲谱可以套用现代歌曲中的曲调。学生兴致挺高的,有的翻出久违的乐器自弹自唱,有的拉上父母合唱。阅读,是文字的感知、文本的解读,但这种文学跟音乐的融合分享实践,使得学生更加亲近文本,用现代的方式、用自己熟悉的喜爱的方式打破了与经典的隔膜。唱读任务貌似与阅读相去甚远,但经典是韵味悠长值得再三品读的,如果有那么一首歌,能让学生想起文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忆起阅读中的缕缕丝丝,在往后的日子里有重新翻开书页的欲望,又何尝不是教育之幸?

(三)主题式读书笔记任务

跟以往的读书笔记要求不同,这一次的读书笔记通常是在口头分享会之后完成的。因为有了前期的充分阅读和研讨,也有了组内、班内的分享交流,每个学生都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往往只需要梳理思路,整合前期零碎的阅读体会就能完成。教师可以顺带结合作文训练作引导,比如如何开门见山,凝练提出中心观点;比如如何针对个人观点选取适当的文本依据等。

(四)公众号推文任务

对师生来说,网络平台已经不再陌生。虽然对手机、网络等工具的使用还有不同的声音,但笔者认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是一个整体大趋势,这个潮流是不可逆转的,要尽可能想办法利用开发,而不能谈网色变,敬而远之。学生的主题读书笔记(小论文)可以发表在班级阅读公众号里面,鼓励转发,让其他班级、其他学校的学生甚至社会人士阅读、点赞。阅读后可以在文章后面留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同道之人惺惺相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趣”莫大焉。学生有了更多分享和交流的平台,收获更多成功的喜悦,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自然更轻松了。

不仅如此,随着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实践越来越多,上级领导部门越来越关注此项学习任务的落实,举办了例如朗诵、征文、名著展演等非常多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分享形式和更高层次的分享平台,使师生整本书阅读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云南师范大学谭晓云教授指出:“让学生走向深度阅读是名著导读的核心教学目标。”就整本书阅读课程实践情况看,缺少任务的阅读,往往是一种低效阅读,一种浅层阅读。整本书阅读任务作为课程,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必须要产生学习的成果。教师要在任务布置的最初阶段就做好全盘规划,需要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目标的任务。目标是否达成,需要通过检查一个或一连串的任务完成程度来进行判断。任务引领,是整本书阅读中最核心的要素。通过一个一个任务的实施,任务目标的达成,学生最终完成阅读任务,在与经典的对话中,得到心灵的浸润,达成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