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论想象对声乐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天赋。音乐这门抽象的艺术,本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浮想联翩的幻想王国。想象力对于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马克思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所以我们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运用想象力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思考,勇于创造,掌握娴熟的声乐演唱技巧,将人类丰富的情感化作美妙的歌声。

【关键词】想象;声乐教学;重要性

一、声乐技能学习中想象的重要性

(一)关于想象

想象是人的大脑所具有的思维能力,是“人在知觉材料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一般思维正常的人都具有这种能力,然而这种能力的大小,在每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都需要进行后天的培养。特别是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的人,更需要这种能力的培养。

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大类。无意想象充满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看到空中浮动的白云,把它想象成为一个人物形态或其他物象,这种想象是自发的,没有特定的目的和要求的。而有意想象则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自觉进行想象,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声乐学习和教学活动中需要的正是这种有意想象,要求学生在声乐训练中要能够想象出将要发出的每一个音及其最佳的歌唱效果,并在实际的演唱中努力地达到那种最理想的效果。

(二)关于声乐技能

声乐技能是指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养成的良好的歌唱状态所掌握的歌唱技巧。大体有三个来源:前辈的经验总结及其言传身教;声乐理论带来的声音映象;歌唱者本人的经验总结和声音模式。

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演唱出美妙动听的声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声乐教师除了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发声机能是否协调之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启发学生去思维,去想象,通过聆听和模仿,在内心的想象中积累起识别良好声音的概念,这种想象可称之为“歌唱意念”。用这种“歌唱意念”指挥和控制发声机能,寻找最美、最动听的声音

(三)关于声乐技能学习中的想象

在发声训练时,我们经常谈到“竖起管子”这句话,它其实是一种器官机能的协调动作,是一种整体的机能状态,是配合大脑的想象与联想所形成的一种感觉。为了使学生在歌唱时保持喉头的稳定,教师常常告诉学生把喉头想象成为提琴的“码子”,提琴的“码子”在演奏中是不能上下移动的,不然提琴就没办法拉了,演唱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歌唱正确的发音技巧。在这方面,我的教学体会是:要把所唱的每一个母音唱响,就必须根据表现的需要,预先从心理上去想象并在预想的音上去做形着色,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发声部位简单而又自然的行动。

二、声乐技能学习中想象中对各方面的影响

(一)想象对发声练习的影响

想象对发声技巧很大的指导作用。它能帮助歌者去理解发声心理活动状态及生理肌肉动作机能,建立正确的发声感觉。丽莎.罗玛提出一个发声联想:“联想圣诞树上美丽的一串串灯泡,把每个灯泡当做一个音,然后把音域上的各个音都当做是相同的,那么,就设想每个音分别在其位置上闪烁发光。这样把音域上各个音当做圣诞树上的光亮,也可作为发声上的启示。”只有致力于建立在头脑中正确的声音形象,通过想象以及想象中的“做形着色” 对要发出声音形象有准确的、清晰地“自知之明”,在发声训练中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想象使发声练习形象化

从于松氏研究结果《想象与发声方法的掌握》我们知道,在发声练习时我们的几个感觉区会产生微妙的变化,可是如何去捕捉他们呢?运用想象力可以使之形象化。声乐发声训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智力劳动,他不单纯是表面的咿咿呀呀的发声练习,在发声练习中需要不断进行思考,边想边练。

声乐大师沈湘也谈到:“先用‘后半扇唱’的感觉想着后脖颈,在后颈的位置找到咽壁,好像这里有个歌唱家的‘嘴’,从后头张嘴想着贴着咽壁吸着唱,当声音向后碰响咽壁时,‘看’着声音沿着咽壁的轨道通过鼻咽口进入鼻咽腔,在这里形成声音的‘涡流’,并听到一团圆亮的声音在鼻咽腔里震动,向下通过咽腔这根管子让声音落下来。”沈先生的提示,恰恰运用了心理学的方法,通过想象使我们建立形状相似的歌唱空间。

2.想象使发声练习生动化

学习音乐的人都知道,要唱好一首歌并完整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内容和真挚感情,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方法和优美动听的声音,除了具有良好的发声机能外还取决于歌唱者丰富的想象力。因为歌声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它的位置、色彩、穿透力等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只有靠人的感受对它进行判断、选择,看它是否符合歌唱者发声的要求。

3.想象使发声练习具体化

我们在发声及唱歌的时候找支点,在背部找一个支点把自己支撑住,然后让声音慢慢去靠近背部那个支点,背部用劲使声音更加通畅。唱歌时要有气息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就是以横膈膜以下肋两侧做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时,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点的感觉,当我们唱歌时,便会感觉到声音仿佛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有呼吸来支持了,这种声音不但悦耳,而且能强弱自如的做各种变化。

例:《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当我们运用想象的时候,想象自己就是生长在草原的牧民,手持鞭儿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青草悠悠,微风吹来混合着青草和牛羊的气息,白云朵朵,马儿在草原上尽情驰骋,如此美妙的画面是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所以我忍不住放声歌唱。通过想象一步步进入到歌唱中从而使自己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二)想象对呼吸练习的影响

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唱歌呼吸时,可以想象肚子像风箱一样,使学习者有一个小腹自然地进行收缩和放松的循环想象。为了使学习者避免僵化、紧张,可以去观察别人睡觉时的呼吸状态,会游泳的学生可去体验游泳时的呼吸。通过这些想象使学生掌握歌唱时的呼吸原理,解除呼吸僵化的状态。

在换气时,头脑中也要有想象,即把换气的过程想象成休息的过程。当唱完一个乐句结尾后,立刻使喉咙处于休息状态,当然这个休息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尽管休息时间那么短暂,但却能给全曲带来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消除紧张而不是加力。换气时好比拳击运动员在击完对方一拳后,立即放松自己的拳头,而不是牢牢紧握。这种想象会加深对换气放松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唱一句就放松永远是关键的问题,如不注意放松,疲劳积累起来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

(三)想象对吐字咬字的影响

歌唱是文学和音乐结合的艺术,是靠歌唱者唱的歌词来感染观众和听众,歌唱者就必须很好地唱歌词,很好地吐字咬字。歌声是不能离开歌词而存在的,有字才有声,有声便有字,只有字咬住了才能更好地行腔。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曾指出:“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三绝之中“字清”摆在首位,足见它的重要性。因此,学习把想象运用到吐字咬字和语言的处理,会让学习者更加容易理解清晰地吐字咬字,从而更加完美地完成声乐作品。

唱是离不开说的发声,说的发声是天性赋予歌唱发声的基础,就那语气强调来讲,唱时的语气腔调是生活中的语气腔调。要唱好每一个字,首先必须说好每一个字,念好每一个字,在说和念中去体会不同字的不同发音部位的接触点或着力点,以及口、舌、唇的运动状态。这样想并这样做,就会使歌唱者清晰的吐字咬字,就会避免产生“装腔作势”。

(四)想象对歌唱情感的影响

情绪想象在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活动中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曹雪芹在他的不朽名著《红楼梦》开头就写了“一把辛酸泪”的诗句用来概括地说明了他写作这部著作所报的态度。

歌唱情感是一种持久的音乐体验,在一些叙事性声乐作品中,由于歌曲情节的曲折与复杂,使得歌曲曲式也相对庞大,必定会产生情绪上的变化,但无论情绪如何转变,整首曲的情感基调不会变的。在二段体的抒情歌曲中,音乐情绪一般很难有十分大的转变,,歌曲第二乐段会随着音乐进一步拉开,情绪时会比较第一段更强烈些,但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无论我们拿到什么样的音乐作品,必须首先从各区的基本情感入手,进入到作品中的角色与场景中展开联想。

总之在声乐学习中,只有以想象为指导,才能发出理想的声音。由于发声器官的不可控性、复杂性和歌唱声音的抽象性、模糊性,决定了想象思维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想象思维的运用对歌唱技巧的形成和演唱者的情感体验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深入研究想象思维及其对声乐学习各方面的影响对声乐学习和演唱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如何提高和培养声乐学习中的想象力

提高和培养学生积极的想象,是声乐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教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自身能力,是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善于联想。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因素。然而怎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整合音乐作品的形象特点,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欣赏流行歌曲《五星红旗》时,我给同学们放了舞台演出录象,大家一边欣赏雄浑豪放的演唱一边看演员刚正威武的表演,即感受了音乐的节奏及韵律美,同时通过视觉感受又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增加了爱国的感情。学生反映这样的音乐课即轻松愉快又收获很多。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生动的画面来创造一个联想的空间,比简单地讲解更能使学生进入音乐意境。

在互动式教学中,由于营造了一种独立思考与合作互相结合的氛围,大力提倡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思想得到了解放,更好地使学生发挥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把比较法运用到欣赏教学中,能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清晰地辨别声音效果,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比较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局面。通过比较法的运用学生感觉对作品的理解不再抽象和漫无边际,而变得即具体又生动形象,因而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用比较法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对比中加强对音乐的节奏、旋情感等诸多要素的理解,加深对作品形象的认识和记忆,能更好地实现对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想象力对于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马克思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黑格尔也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想象力。所以我们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运用想象力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思考,勇于创造,掌握娴熟的声乐演唱技巧,将人类丰富的情感化作美妙的歌声。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