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伦教翁祐中学2020级七年级3班和4班学生为调查对象,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体能;体能课课练;体质健康
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随机选择实验班2020级七年级3班学生,对照班2020级七年级4班学生,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质性分析。3班采用体能课课练运用Tabata训练方法,4班的体能课课练为常规练习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的单盲教学实验,对两个班的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对照分析,探讨Tabata训练方法的对学生体能素质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寻找理论依据,借鉴已有的科研成果,推动本课题研究的开展。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体质现状以及对体能训练的认识,收集课题研究的数据,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3.教学实验法:以翁祐中学2020级七年级3班和4班的学生,各48人,男女各24人,为实验调查研究对象,以单盲法教学实验探讨Tabata体能课课练对学生体质素质的影响,建立学校体能课课练动作资源库,为推广课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经验。
4.数理统计法:本文对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信息采用 Exce1 2003进行数据录入和数据管理,采用Spss2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学生基础情况的调查分析
1.实验前两组学生对Tabata体能训练法认知水平分析
在实验前,针对实际情况向学生派发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Tabata体能训练法的认知水平。
实验前了解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体育课堂中“Tabata体能课课练”了解程度,以问卷形式发放且收集有效数据共96份,如图1,两个班大多数人处于“不太了解”“不了解”状态。图2:P=0.692 > 0.05 说明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体育课“Tabata体能课课练”的认知了解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两个班对“Tabata体能课课练”的认知程度相当。
2.实验前对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统计分析
教学实验随机选取2002级七年级3班和4班的学生,每班各48人,其中男女各24人,作为本次教学实验的调查对象,在实验前分别测试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50米对比分析,P=0.477;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立定跳远对比分析,P=0.739;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女生800米对比分析,P=0.878;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男生1000米对比分析,P=0.741;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女生仰卧起坐对比分析,P=0.498;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男生引体向上对比分析,P=0.164;P值均大于0.05,说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实验对象开展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形态对比分析
BMI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目前也是世界公认的操作简单,方便使用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BMI操作简单,实用方便,可以反映全身性超重以及肥胖问题,比以单纯测体重来预测身体因超重面临的高血压、心脏病等风险时更加准确与科学。
由表4可以看出:实验前,两组学生BMI指数对比分析P=0.841>0.05;两组学生的BMI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两组学生BMI指数对比分析P=0.311>0.05;两组学生的BMI指数都明显降低,但是在实验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实验前实验后学生BMI指数对比分析P=0.000<0.01,说明实验组学生的BMI指数在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学生BMI指数对比分析P=0.342>0.05;说明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学生身体形态BMI指数没有显著性变化。
综上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BMI指数在实验前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对比,两组BMI指数有了明显的降低,但是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证明两组的体能课课练教学对学生的体重有了很好的控制作用,但是由于身高等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BMI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实验组的BMI指数在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证明Tabata体能课课练训练方法对学生的体质指数的控制有明显作用。
(三)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身体机能对比分析
表5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组学生肺活量实验前实验后对比P=0.000<0.01,且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肺活量对比分析P=0.015<0.05,说明实验组学生肺活量,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学生肺活量对比分析P=0.937>0.05,且对照组学生肺活量实验前实验后对比P=0.055>0.05,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肺活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组学生的心肺功能有了明显进步。因为Tabata体能课课练是采用高强度低间歇的一种训练方法,对学生的心肺功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表6数据显示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前学生立定跳远P=0.739>0.05,两组学生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后学生立定跳远P=0.001<0.01,两组学生成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立定跳远在实验前、后对比分析P=0.00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学生的立定跳远在实验前、后对比P=0.00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在实验后平均成绩提高3厘米,,证明常规课课练对学生下肢力量有一定的提升。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组在课堂中的“Tabata体能课课练”环节,实验组在实验后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增加10厘米,对学生下肢力量有促进作用更大。所以,此组数据显示为期一学期的体育课堂对学生的下肢力量有非常显著的提高,虽然实验组成绩提高更多,但并不能完全说明是“Tabata体能课课练”练习所致,也有可能与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锻炼习惯有很大关系。
由表7数据综合分析,实验班在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且在实验后与对照班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说明体育课上“Tabata体能课课练”对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有显著性效果,对学生柔韧素质有一定的促进。实验班中“Tabata体能课课练”针对课堂内容安排相应的拉伸练习更有效果,一方面增加学生的柔韧素质,有利于课堂技术动作的掌握,另一方面作为运动后放松,快速恢复体能。
由表8数据综合分析,实验班在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且在实验后与对照班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说明“Tabata体能课课练”对女生的800米跑有显著性效果,对学生的速度耐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验班中“Tabata体能课课练”高强度低间歇的练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有氧耐力素质的发展。
由表9数据综合分析,实验班在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且在实验后与对照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说明体育课上“Tabata体能课课练”对男生的1000米跑成绩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效果,对学生的速度耐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对体育课堂喜欢程度对比分析
表10为学生问卷数据统计结果,表11为两个班数据分析结果,P=0.032<0.05
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对体育课的态度大致集中在“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两个选项,实验组实验前后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与课堂加入“Tabata体能课课练”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分不开的。而对照班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态度“一般”选项较多,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效果有待提升。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身体素质实验后优于对照组。具体有: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在实验后的成绩优于对照组。“Tabata体能课课练”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有明显促进效果,且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有一定的教学实验价值。
(二)建议
“Tabata体能课课练”在体育课中对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有明显促进效果,建议更多的老师将此种练习模式运用到课堂当中,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本教学实验的研究成果显示,七年级体育教案集的编写以及“Tabata体能课课练”动作库的建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建议更多的体育教师能根据学情运用到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许浩,江文凯.对江苏省成年人BMI指数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22(6):39-43.
[2]WHO. Obesity: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J].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