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提出,学校与企业产教深度融合,《电子基本技能》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必须与社会对电子技术人才岗位的需求相适应。产教融合模式加强了校企业之间的联系。学校在坚持自身的专业特征和课程特点的同时,也要与企业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还要优化专业教学结构进行改革,为当地企业一线生产培养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电子基本技能》;教学改革;实践
产教融合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将不同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合理运用,培养大量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学生可直接接触企业一线生产平台,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产生了更高程度的认知。在实践中,学校既保证了自身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又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及意义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
“产教”指的是产业和教育,产教融合的含义是将产业和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将专业知识与其相符的产业内容相结合开展教学。在真实的产业背景下,学生通过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来提升知识与技能。
(二)产教融合的意义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传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滞后性特征,课程内容跟不上社会新技术的发展程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将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上,可将学校专业知识与企业最新技术、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等融合一体进行教学。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学习新技术的发展,更有利于提升课堂的实效和价值。
二、产教融合模式下教学改革
(一)坚持学校自身专业特点
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学校必须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结合专业特征、课程特点,筛选信誉较高、技术符合度较高的企业。我们不仅要考虑企业生产技术和专业课程知识是否相符,还要考虑企业的口碑、生产流程的专业化程度,保证学生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下提高自身的实操能力,切实落实教育改革过程与成果。经过考察和沟通,学校最终与美的集团达成深度合作关系。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开始前,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从专业角度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电子基本技能》课程的教学依托“电子技能与实训”教材内容。在制定本课程教学计划前,要通过教师到企业跟岗学习、岗位需求调查后,最后制定出来的教学计划才更具有学校自身专业特点和系统性。例如,制定“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教学计划中,对学生识别电子元件和检测能力作出了具体的目标,明确在美的集团电风扇的生产流水线中,开展电子元件检测的产教融合教学,保证了教学目标“认识并区分基础电子元件,学会检测电子元件流程”的实施,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构建互利共赢合作模式
为保证产教融合教学方法得以长久推进,学校在享受企业为学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须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是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实现盈利。学校可以根据企业这一特点,为企业提供生产、管理、销售人才资源,保证校企之间形成互利互赢的模式。学校通过调整教学模式,保证学生掌握的技术类型与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相吻合。例如,在进行“了解电路元器件焊接方法和质量”课程产教融合教学前,了解到企业需要的人才“必须掌握波峰焊接机的操作方法和的焊接质量的判断”,为保证学生学习焊接方法更具实用性,企业可以获取更合适的专业人才,学校主动与企业沟通,决定在微波炉电路主板生产、焊接工艺车间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教学中,学生可以直观观察最新的波峰焊接机和焊接流程,学习焊接机的操作方法和质量检查,提高知识、能力和自信心。教学后,很多学生表示毕业后愿意留在美的集团参加工作。
通过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就业和知名度均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也可获取更多技术人才,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扩大企业规模发挥着重要作用,校企可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三)优化学校专业教学结构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传统教学结构已无法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传统教学结构认为,教学是由教师教授知识和少量学生实践构成的,这种教学结构无法帮助学生培养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产教融合教学方法落实后,学校可以将技术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集合起来,与企业紧密对接,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大幅度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占比。
例如,在学习“简易四路声光报警器”相关知识时,学生要掌握报警器的结构、功能、原理和调试方法等知识。通过与企业对接,对电磁炉的主板电路进行拆分,结合电磁灶在启动、停机、开机和发生保护等四种状态下会发出报警的四个电路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电子技术的实操能力。这种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校企合作的满意度都比较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提高沟通频率,保证《电子基本技能》教学改革与探索的新模式得以顺利落实。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重点。产教融合模式下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对改善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与当地技术水平、信誉值较高的企业深度合作,互调资源,构建互利共赢模式,优化教学结构,保证课程知识和专业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实效,为当地企业一线生产培养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蔓.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论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198,200.
[2]李水平.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论述[J].湖北农机化,20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