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幼儿科学混班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研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幼儿园科学混班区域活动是我园园本课程的一个项目,它旨在通过科学游戏、科学小实验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开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教师在幼儿科学混班区域活动的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促进教师观察素质的提升,从而更好地为幼儿教学活动服务。

[关键词]幼儿科学混班区域活动;教师观察

幼儿园科学混班区域活动是指在保持班级同龄编制的基础上,打破班级的界限,培养幼儿科学兴趣,提升幼儿探究意识的活动[1]。教师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区域活动情景,让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共同参与到科学游戏中,使得幼儿在对材料进行感知、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拓展有趣的科学知识;在与同龄人的交流讨论中,发展初步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在科学混班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成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对教师的观察、解读和指导幼儿的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和观察理论知识,构建多元化的观察策略,才能促进幼儿科学混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幼儿科学混班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的意义

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既是幼儿的引导者,也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指导者。科学混班区域活动作为日常课堂教学的延伸,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新技能,促使幼儿在自主探究中习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化地挖掘幼儿潜在能力,提升幼儿科学素养。要使幼儿在科学混班区域活动的潜力被最大程度地挖掘,需要教师对幼儿的科学活动过程做一个有效的观察记录,要求教师运用一定的方法收集幼儿在科学区域的相关信息,并对幼儿在科学区域中的学习与发展情况作出恰当的判断与评价。教师通过观察,了解了幼儿的认知能力、科学探究兴趣、情绪和性格特点等,能从中挖掘促进幼儿发展的契机,从而将幼儿萌发的兴趣需要与科学活动的教育目标和已有的教学活动关联起来,逐渐促进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学习。

二、教师在科学混班区域活动观察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观察内容的探究不到位

教师对幼儿活动时的观察往往倾向于对部分幼儿进行定点、定材料的单次观察,而不是连续地对幼儿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观察,导致教师掌握的幼儿信息不全面,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完善。教师缺乏对孩子与材料有效互动情况的关注,例如一教师对“瓶子吹气球”实验的观察记录,教师写到“幼儿在瓶子里放了醋和小苏打,但是气球却很难吹起来,有些幼儿几次尝试失败后就失去了兴趣,转而开始其他活动,还有部分孩子请求老师的帮助,一步步完成了将气球吹起来的实验”。教师并没有去仔细观察部分孩子为什么没有将气球吹起来,没有去探究是否气球中放的醋不够还是小苏打放少了?幼儿在每一次活动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尝试去解决问题?幼儿在科学活动时动手能力如何?教师对这些情况并没有仔细地观察记录,仅仅是记录了一个活动结果。这种将观察关注点指向结果的达成,而非幼儿活动的过程性观察,是一种不科学的观察。教师若仅把观察当作必须执行的任务[2],而不是在参与到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深入观察与总结,是无法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做出全面评价的,更不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观察的目的和意义不明确

教师事先对观察的目的并不明确,往往是无目的观察与被动观察。教师在活动开展前没有提出预想问题,仅仅就幼儿在进行活动时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以至于分析观察结果时找不到记录的侧重点。有些教师没有预先计划好活动的观察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只是随意地记录孩子所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种盲目的观察,而不是有目的性、系统性的观察。还有部分教师缺乏对观察的意义的思考,对观察的反思局限于针对幼儿某一具体活动提出教育方法上的改进措施,而不尝试转换主体进行反思,反思观察幼儿能使自身得到哪些方面的提升,该如何提高自身的观察策略等等,教师对观察意义的理解比较初浅。

(三)观察的行为方式过于主观

教师的观察方式往往是确定某一具体地点,对来到此处游戏的孩子进行观察,且在观察时往往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记录者,极少采用参与式观察、结构式观察等行为方式。记录的观察信息也比较分散、片面,不利于后期的分析总结。在记录过程中,教师通过记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所发生的动作、行为、语言对话以及表情神态等,展现幼儿某一时刻行为发生的整个过程以及幼儿如此行为带来的结果,这一过程需要观察者耗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观察者不易做到在整个过程保持良好精力,且对于记录内容的选择有很强的主观性,而非对幼儿这一主体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记录。

(四)观察的策略和方式太单一

幼儿科学混班区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多变的,但教师在对幼儿区域游戏活动进行观察时,并没有视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观察策略,以致于教师难以发掘幼儿活动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自然也无法就此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观察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较为主观随意,缺乏有目的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策略方法,这使得教师不知如何观察或者观察不到点上,或是观察到了幼儿的某些行为却看不懂这些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含义,不能正确解读幼儿的想法和思维。此外,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还停留在单体或小团体上,没有掌握群体的观察方法,使得教师很难掌握全体幼儿的情况,导致观察结果不全面。

三、提升教师在科学混班区域活动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观察态度,应该明确认识到在科学混班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细致观察提升自己的教学指导理念[3]。其次要提升观察的理论知识,,教师应在有科学指导的前提下进行有条理、有策略的观察。如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等书籍,以期把握整个观察流程和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学习如何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儿童的心理,如学习《儿童心理学》等内容,站在幼儿心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幼儿不同的行为表现寻找出有效解决与合理调整的对策,以此推动科学混班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从园所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强化师资培训。对幼儿科学混班区域活动的观察不同于幼儿的日常观察,它涉及到更多样化的科学材料、更复杂的活动空间,因此要更加注重观察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说,园所应结合自身的课程特点,对教师展开系统性培训,例如利用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或聘请专业型教师对新手型教师展开针对性的指导,着重培养教师对幼儿的行为、材料选择以及活动中的思维方式的观察能力等。其次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采取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幼儿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评价为导向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明确观察的主要目的

观察不是简单的观看,而是要带有目的性的、有预设地对幼儿活动进行观察。在开展科学混班区域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幼儿前期掌握的科学经验有一个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确定活动的观察目标、锁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内容。教师可以将幼儿以往参与游戏的状况作为确定未来观察目的的参考,从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与同伴互动的情况、幼儿游戏水平以及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诸多方面来确定。例如,在开展“奇妙的水”活动前,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观察目的:从分析幼儿对水的认知水平方面,可以观察幼儿是否能区分水的不同特性及变化、水的温度变化导致状态改变等;从分析幼儿的动手能力方面,可以观察幼儿在活动时对材料的使用情况。教师在有了分析的基础上,就能根据具体的活动材料以及教学目标,确定此次科学区域活动的观察目的。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后,教师才能更好地观察幼儿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以此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升教学品质。

(三)制定有效的观察计划

教师在开展科学混班区域活动前,要对本次区域活动的计划和目标进行仔细推敲,明确活动的教学目的,活动内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活动指导要领是什么,幼儿能从区域活动中掌握什么样的技能等内容。教师要明确本次区域活动中体现的科学知识、具体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指导要点,从而确定自己要重点观察幼儿的哪些操作内容,通过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掌握,对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做出预判。教师只有对活动内容有彻底的把控,才能在观察和指导时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关注活动的关键节点,也不遗漏任何一个可能发生的问题,能够最大化地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对孩子进行全面观察,使孩子体验到一个高效的、高标准的科学区域活动。

(四)构建教师观察共同体

教师观察共同体是指以群体交流的方式对幼儿的科学混班区域活动进行观察和反思,通过统一观察任务,互相分享观察所见,交流反思所得,开展集体反思、评价和建议,通过集体研讨求得共同进步。科学混班区域活动将同年级的各班幼儿集中到一起,教师的数量明显小于幼儿的数量,因此要实现教师对每一个幼儿全方位的观察,获得较为准确的群体信息,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混班的模式下,教师观察到的幼儿可能是随机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每一个幼儿的基本情况,以达到对幼儿行为活动的准确判断。教师将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分享,每个教师提供不同的观察视角,能让全体教师对幼儿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从而为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基础。教师在相互交流反思的过程中,也能吸取他人的观察经验和方法,从而使自己的观察能力也获得较全面的提升。

四、结语

幼儿科学混班区域活动能够启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教师对幼儿在区域活动间的观察不仅是对幼儿活动面临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记录、作出相应总结这么简单,而是要明确观察的意义和目的,保持良好的观察态度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观察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在观察中真正发掘幼儿的潜能。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构建观察共同体并提高观察水平,充分发挥科学区域活动的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究欲和好奇心,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钱璐珂.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能力提升行动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20.

[2]樊玉竹.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3]吴婷婷.提升幼儿园跨班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能力策略初探[J].教育界,2019(18):146-148.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