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教师作为孩子人生的启蒙者,肩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能,从而提高自身学习力,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而教师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现场学习力。幼儿园教师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现场:自己的课堂、同伴的课堂、教研活动……在种种现场,是置身其中、全心参与、用心思考,还是置身事外,对其中的问题视而不见?这种态度就决定了教师的现场学习力。本文通过组织开展专题式现场教研活动,提供对话与反思的机会,充分调动教研活动主体的积极性、自主性,推动教师从最初的“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从“完成任务”到“追求发展”,提高幼儿教师现场学习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现场学习力;自主游戏
一、现场教研活动选题动因
(一)现实背景
1.教研活动开展前期情况:幼儿园户外场地一共有三大块,刚好满足园内6个班级的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前期我们以指南理念为指引,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对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实践研究,进行了场地划分、区长等人员分工等安排。
2.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的整体情况:我园为新开办园所,整体以青年教师居多,缺乏经验,理论知识不扎实。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站位是固定的,有利于教师长时间的定点定位进行观察,但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小部分教师往往把精力放在了幼儿的安全上面,缺乏主动观察的意识。大部分具备一定的观察意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其确定观察目标能力及筛选有价值信息进行观察记录的能力不足,在观察记录时也容易加入个人主观想法。
针对教师目前的专业能力发展情况,我们期望通过现场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成长进步;立足儿童,提升和优化户外自主游戏的质量。
(二)教研活动主题的思考与确定
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一种特殊的游戏教学模式,打破幼儿班级、年龄的限制,利用空间的开放性和材料的丰富性扩大幼儿的交往,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在这样高度自主的环境下,更加考验教师的观察与记录、分析与解读、后续思考及支持策略以及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的专业能力。
我园教师虽然有定点观察意识,对于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也尝试进行完整细致的记录,但同时,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学期初,我园针对教师的观察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主动观察意识弱;2.观察的计划和目的不明晰;3.观察记录方式单一;4.观察记录分析具有片面性;5.对观察到的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有效利用。
二、现场教研活动实施
(一)教研主题
本次为“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的实践研究系列活动中的第三次现场教研活动:“户外自主游戏中如何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以户外自主游戏建构区为例”。
(二)教研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能够针对活动中的幼儿进行观察与分析,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
2.通过教研,教师能够全面、灵活、科学地来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行为,提高教师观察、分析幼儿行为及发展的能力。
(三)教研准备
1.通过前期的教研,明确了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特点和发展特点。
2.教研活动前,组织主班教师对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建构区的活动进行现场观摩,教师自行观察并记录。
3.录制现场活动的视频,并于教研前一天发布,便于未能参与现场观摩的副班教师进行观察记录。
4.收集“户外自主游戏建构区的游戏活动的观察记录案例”,选取大班幼儿活动中最值得剖析、解决的案例一篇。
5.教研活动开展前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户外自主游戏建构区中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情况摸查。
(四)教研过程
1.引入回顾(5分钟)
(1)主持人介绍今天的教研主题、教研目标、教研流程。
(2)回顾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大班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特点和发展特点。
2.聚焦问题(10分钟)
(1)建构区区长韩老师介绍游戏背景
最近大班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幼小衔接这个主题进行,大班的孩子对小学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小学的生活、学习也产生了美好的想象,我们大二班的孩子就以“我喜欢的小学”为主题进行建构。最近的每次建构,老师提供给孩子的建构材料都不是很多,主要的目的就是锻炼孩子灵活运用各种建构材料,最大程度地挖掘各种材料的功能。
(2)观看视频,聚焦问题
我们看到斌斌和汶汶那一组在忙着搭建“教室”,他们先用砖块围起一个长方形的地方。子轩觉得教室的围墙有点矮,然后他就找了很多奶粉罐回来,把边上围了一圈,说:“这就是我们的教室,没有奶粉罐的地方就是窗户,前面是门口,边上是上课铃,碰一下就会响的。”一旁的老师提醒他们:“你们的教室很宽敞,只是好像缺少了座位啊,你们觉得呢?”他们想了想,干脆坐在地上说:“可以坐在地上上课。”老师也肯定了他们的想法。
雨欣和乐乐那一组,正在搭建一个“儿童乐园”,她们说希望小学也能像幼儿园一样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可是只建构了一半,乐乐就跑去建构其他东西了。看到那么有特色的“儿童乐园”中断了,很是可惜,老师走过去询问乐乐:“乐乐,你要做完一件事情才能去做另一件事情哦!”这时,乐乐正在搭建着一条马路,她说:“搭建儿童乐园的材料不够了,所以我就来搭建马路,我看到姐姐她们学校门口有一条宽宽的马路,那些哥哥姐姐放学了就在马路边排队等爸爸妈妈接。”
3.分组研讨(15分钟)
针对提前收集的小、中、大班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建构区的游戏活动的观察记录案例”,进行剖析和解决问题。
(1)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各级教师针对案例进行交流探讨。针对连续观察到的视频,分析该幼儿当下的发展水平,并说出这样的行为分析是基于什么样的理论和关键经验来解读幼儿行为的。
(2)根据视频中所体现的幼儿核心经验、行为表现、发展水平、学习品质等,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观察与分析水平。
4.对话与反思(20分钟)
教师1:大班的孩子们对小学的建筑物和生活等有不一样的理解,虽然有一些地方做得并不很细致,但是他们会用各种不一样的材料把自己心目中的小学构建出来,并且去美化他们的作品。另,在构建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去参观别人的作品,学会借鉴,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教师2:《纲要》提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保持沉默,做到“闭上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不要着急去引导、帮助、干涉孩子,应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时间,等待孩子慢慢成长,享受孩子带着老师的惊喜。
教师3:对于建构能力强的孩子,适当提高建构的难度,能更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但这并不等于要求所有的幼儿都达到这个水平,针对不同幼儿的建构水平,教师要给予不同的指导。大班的孩子,在搭建一个作品前,老师应先引导他们画一份设计图,再根据设计图来搭建,这样就有整体性,同时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合作性与创作性。
教师4:在本次建构游戏中,我发现雨欣是一个专注力和坚持性都比较强的孩子,因为她在两次失败后依旧独自继续搭建“儿童乐园”,没有轻言放弃,在她的坚持下,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大作。通过这个案例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有几个闪光点:第一,只要给他们材料,他们就会交给你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品;第二,相信孩子,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无限大;第三,老师不要打扰孩子,他们自己探索的步伐会教会我们更多知识。
教师5:是的,我们要做一个安静的观察记录员,不要轻易打扰孩子。在组织孩子进行活动小结时,可以让大家都来学习雨欣小朋友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教师6:幼儿的表现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从中看到自己的问题并学会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理念和行为。当老师观察到幼儿的行为后,要分析背后的原因,并且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支持幼儿,比如介入的必要性、方式方法等。要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幼儿教师。
5.现场进行教师的收获访谈
在本次教研活动结束前,我们通过手机抢红包的形式,随机抽取了三位手气最佳的教师,从学习效果、收获、提升等方面进行教师收获访谈。
教师A:这次教研活动,组织者在前期的准备非常充足,活动也以小组研讨和分享为主,能很好地提升我们老师的学习效果,这是我喜欢的一种教研模式。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学会了用眼、用心去观察和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在学习之前,观察记录和分析是我的弱项,,往往不能深入观察和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分析起来也不全面。通过这次教研,我明白了如何写观察记录和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
教师B: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了解了自己在户外自主游戏中观察和分析能力的不足。虽然我会有意识地进行观察,但是我不懂提前做好观察的计划,目的性、针对性不强。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意识到在户外自主游戏中,要有针对性地观察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年龄特征、交际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教师C:这种小组研讨分享的教研形式,更加能激发我们的积极参与性,我们能主动思考,能很大程度地提升教研学习效果。这次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观察与分析教研,使我明白了教师应根据游戏的阶段对幼儿进行深入观察,以了解幼儿在不同阶段的需求。第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幼儿对环境、游戏材料、游戏规则等的熟悉程度,发现那些在短时间内难以融入游戏的幼儿,教师是通过何种方法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中的。第二阶段,教师应该重点观察年龄较大的幼儿是否能够在混龄游戏中负起责任,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所扮演的角色去分析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
四、本次现场教研活动小结
在本次“户外自主游戏中如何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以户外自主游戏建构区为例”的现场教研活动中,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我们整合了组内教师集体的智慧,让每个教师都能思路清晰,并且能够相互合作,让这个主题实现价值最大化。通过任务驱动—参与体验—聚焦问题等策略,让教师在他们所熟悉的活动中进行剖析、解读、反思、研究和对话,会使他们产生理解和顿悟。活动参与者集思广益,从各个角度对案例剖析,其目的并非为了修正或完善这个案例本身,而是为了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能听取他人的声音,从而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收获教育智慧。这就是教师现场学习力的魅力所在吧!
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20年度课题“区域联合研训范式下的幼儿教师现场学习力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02012564)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政涛.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J].江西教育,2015(35):1.
[2]陈一.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1).
[3]李庄园.幼儿自主游戏的理解与实践:基于《指南》背景下的自主游戏案例分析[J].幼儿教育研究.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