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减”政策影响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加强班级管理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班级,帮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关注学生心理可使师生间在交流和沟通中增进感情和加强信任,让“教”和“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双减”政策落地,是国家改变教育生态的重大教育改革,体现了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重视教育。它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它也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的回归。“双减”政策深入推进,就是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过程。实施“双减”政策,是党和政府坚持教育面向全社会,减少教育内卷,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强调教育不仅是让孩子们得到满意的成绩,而且是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可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充满学习力的人,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在“双减”政策影响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加强班级管理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班级,帮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关注学生心理可使师生间在交流和沟通中增进感情和加强信任,让“教”和“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管理好班级,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下面粗浅地谈一下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
一、望——明察秋毫,关心学生情绪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组织好班级的日常活动,也要教育和引领班级的动向。班主任每天面对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要求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
(一)关心学生成绩变化
学生的情绪很容易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波动上,当学生出现成绩急剧下滑的现象时,班主任应该主动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近期的状态。
(二)关心学生在校表现
每个学生都愿意听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但小学生天真烂漫,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注意学生的在校表现,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动向,进而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通或辅导。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小A,他活泼开朗,成绩优秀,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但是有一次上课,向来积极踊跃发言的小A却把头埋得低低的,一言不发。我看在眼里,下课后立刻找来小A谈话。原来前一堂课上小A非常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但是却并没有被老师选中,所以小A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够好,很灰心。经过老师的解释,小A解开了心结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使学生热爱教师,也能够让学生爱上自己所教的学科,这种爱会让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收到好的效果。
(三)关心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
喜欢群体活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一个学生在群体中有许多朋友,能极大地降低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反之,则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帮助,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
二、闻——虚怀若谷, 理解学生想法
“双减”政策下孩子的学习靠什么?威廉·叶芝曾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把火就是“内驱力”,它决定了孩子是否能灵活地学以致用,是否能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长久的乐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总是训斥学生,用自己的主观判断给学生贴标签。有时候要学着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们出现的问题,不论学生出现怎样消极的态度,教师都要尊重他,认真倾听他的诉说,给予他改正错误的机会,再把学生引领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我有这样的一位学生小B,他总是喜欢把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藏在口袋或文具盒里,有时候是几片树叶,有时候是下课捡来的石头,甚至是蚂蚱或蜗牛之类的小昆虫。生活老师为此常常头痛不已,周围的同学都对他避之不及。我把小B叫来办公室,耐心地问他今天有什么新收获。他很开心地从裤袋里掏出几片刚捡来的树叶给我看。我又问他这些树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眼神中顿时出现了神采,眉飞色舞地对我讲他的新发现,他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也有探究真相的执着精神,但是却没有考虑他的小实验对其他人的影响。在老师的教育下,他答应愿意和老师分享自己的乐趣,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他的小实验,从此之后我还是常常在他的日记中看到他分享“新成果”。但是我再也没有收到过小B在个人卫生这一问题上的投诉。
班主任如果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那么,班主任就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就能与学生建立起亲密、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进而搞好班级中的各项工作。因此,学会换位思考,,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双减”政策的教育要求,也是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三、问——无微不至,洞察学生心声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的成长,需要关心呵护,需要用爱去滋润,“爱”如同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
(一)主动出击,了解学生想法
如果老师发现孩子思想上出现了一些变化,老师就应该毫不犹豫去询问孩子情况,去关心他的境遇。事实证明:凡是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秘诀首要是心中装着学生,真正热爱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家庭、心理、学习习惯等都不同,我们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千里眼”“顺风耳”,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每一位学生,保持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从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们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喜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近况。
(二)旁敲侧击,了解学生状态
我们不仅可以询问当事人,也可以询问当事人身边的人,如他的朋友。了解学生是不是变得比较沉默?有没有看上去心事重重的样子?有的同学遇到困难更愿意选择寻找同龄人的帮助。
(三)添砖加瓦,加强家校共育
“双减”政策也要求我们要加强家校共育,保持和家长沟通的顺畅,赢得家长的支持与信任,努力形成家校合力。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才能注重差异、因材施教以便管理学生。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家庭、心理、学习习惯等情况,对症下药,用爱心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校和家庭的温暖,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正自己的不足。
四、切——对症下药,促进学生发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小学生处于智力发展的飞速时期,也是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阶段,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老师对学生的爱也要宽严适度,赏罚并存。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告诉我们不能溺爱和纵容孩子的错误,我们要在爱的基础上来进行管教。有时适当的惩罚也是“爱”。惩罚不是目的,是教育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教育案例中,有罚顽皮的学生画画,让犯错误的学生写作文的例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留下了“四颗糖”的故事,这些经典的教育小故事中教师的“惩罚”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这是一种对学生的特别的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关心,作为还未成年的学生,更需要来自于家庭、学校和老师的呵护,就像幼苗的成长需要阳光和雨露。老师准确判断每一位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给予孩子适当的教育,就会得到每一位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在充满全面、公正、无私的爱的氛围中,就会健康快乐、信心满满,感情和智力得到全面发挥,从而增长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望闻问切”是中医四诊,把四诊法用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用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上,在我的日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班主任要勇于面对挑战,大胆创新管理方法,在新形势下不断学习,学习政策法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够完成党和国家赋予老师的圣神使命,把班主任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杨贵芬.浅谈素质教育环境下班主任工作策略[J].新课程(下),2019(11):297.
[2]李奎.以生为本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工作策略[J].新教育,2021(05):23-24.
[3]陈婷.以生为友,与友为伴——生本理念下的班级管理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