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激趣·明理·循情·导行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遵循激趣、明理、循情、导行这四大原则,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更真实、灵动,有效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养成,帮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关键词】激趣;明理;循情;导行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们在工作中要有效实施课程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激趣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过往,我们的德育课程实施,偏重品德认知的传承,教师习惯采取说教、告知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总以道理先行,然后列举例子作证明,再总结该如何做。但如此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教条;学习方式是单一的讲与记;问题的答案是标准化、不容质疑的。老师教起来是省事了,但学生却定格在书本里,断绝了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只会被动地接受,致使失去自主。如此的教学,即使我们的教学动机是善良的,要灌输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因为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和抵触。

有见及此,我们组织教学时,首要的就是要注重激趣引入,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参与德育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启发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观察和思考身边的德育话题。

如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一课,教学目标是初步引导学生树立保持公共场所卫生的意识,愿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美好家园。我们组织教学时,可采用讲述故事的形式进行激趣引入。用课件制作一个叫“皮皮”的小孩人物,通过播放动画的形式讲述“皮皮”的故事:“他有一个坏习惯:不讲卫生,到处丢垃圾,被小区的管理叔叔逮住了……”由于,这一虚拟的人物与学生年龄相仿,有这坏习惯的孩子在学生的生活中也不难发现,因而,学生很容易找到共鸣感,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等一下“皮皮”会得到什么惩罚呢?我们能学他那样吗?为什么?这一来,很好地吸引了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本课内容的欲望。

如此类推,根据教学的年段、讲授的内容的不同,我们教学时的激趣引入形式也可以很多不一样: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导入,可以播放一些时事热点新闻进行引题,,也可以谈话煽情,让学生产生共情,进行引入。我们无论选择哪一种激趣引入方式,目的都是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儿童文化世界,借助情境化的教学启发学生关注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萌发改造自身的欲望,从而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成长,实现教育的本真意义。

二、明理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知、情、行经验结合的过程。“知”就是“明理”,顾名思义就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准确认识、明白学习内容所传达的做人道理。遇到道德问题时,明白到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个体心理活动,是学生个体借助理解、分析、判断等感知心理活动,在课堂的40分钟内,把人类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成个人认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在实施教学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正确解读文本,准确把握文本主题,精准安排教学活动,努力帮助学生提高个人品德认知水平。

如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承接一年级下册《我和大自然》单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视角,关注日常生活中时时离不开的水,全然不同于仅仅把水当作一种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水看作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生命休戚与共的存在。实施教学时,我们可先借助图片、诗歌、视频等多维角度,使学生知道水是人类和地球赖以生存的源泉,水对人类乃至大自然都是重要的。然后,播放视频动画《小水滴的自述》,用童话的形式讲述水被浪费、受污染等现状,让学生对水资源的匮乏现状有初步的认识。再组织学生通过在家中、到社区里、从新闻渠道收集资料、做调查等方式,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引导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回顾自己生活经验,真实感知水资源的匮乏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帮助学生由心地明白要保护珍贵的水资源的生活道理。

三、循情

遵循人的认知规律,调动人内在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情感共鸣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至为关键的环节。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就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这就强调了真实且强烈的情感体验在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因课程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情感体验方法:可以采用借助音频、画面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受到气氛感染,产生情感共鸣;可以进行场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角色,入境感受当中的道理;更可以开展分组活动,在小组内生生互动,增进情感体验。

如上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这一课时,为了引领学生入境理解父母深沉的爱,我们教学时,可分以下步骤组织教学:首先,让学生观看同学悦悦因沉迷电视与爸爸发冲突的真实生活案例录像——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不理解父母的生活经验。然后,开展小组辩论:你认为爸爸到底爱不爱悦悦?悦悦为什么说爸爸不爱她呢?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引导学生入境进行自我剖析,直面体验;当有学生发表意见时出现:“我觉得悦悦爸爸太专制啦,一点都不理解我们小孩子!”“我爸妈也是那样的,每次都不给我追那好看的电视剧。”等言论时,老师顺势伴着暖暖的钢曲,播放悦悦爸爸写给女儿的书信录音(大意是:担心悦悦沉迷电视节目伤害视力,更不想悦悦沉迷电视节目,浪费学习的时光。)接着,伴着煽情的音乐,播放家长提前录制好的“给孩子说的心里话”——聆听父母心声,引导换位思考,真实地感受到来自父母朴实且深沉的爱;最后,让学生自主发言,谈感受——让学生自学反思,真正懂得父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都是柔软的。当学生们哽咽着说出:“爸爸、妈妈,我知错了!”“妈妈,对不起,我以后不再任性啦!”等话语时,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就是这样,通过深入的学情分析,以学生身边、鲜活的生活资源为活动素材,设计出一系列有目的、有步骤的活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已有生活经验,关注他们真实的内心感受,再启发他们自发进行理性反思,调整自己主观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形成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情感态度,为进一步稳定地转化成道德行为奠定基础。

四、导行

道德与法治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行”,即由道德认识、情感态度向行为习惯的有效转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对生活经验的认识、理解、感悟的同时,更要注重设法让学生通过自主、理性的行动来表达其对生活的情感与认识。在课堂中,需要借助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强化情感态度,更需要在真实社会生活中加以操练、巩固,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当在学生的“知”“情”“行”得以有效整合,学生便会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一课时,在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已全面感知我们的生活垃圾暴增这一社会问题后,再借助播放人民日报微博上一个有关垃圾分类话题的短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当学生在“为什么要垃圾分类”这一话题上有足够深入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后,我们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活动。具体的操作步骤是:1.以“帮助清洁阿姨对学校的垃圾进行分类”为模拟情景的切入点,用分组PK赛的游戏形式引导学生给自己身边的垃圾进行分类,实操垃圾分类方法。2.展开“变废为宝”大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身边一些小纸盒、塑料瓶等生活垃圾进行二次创造,探究废弃物再利用的创意妙招,确立“垃圾可循环再利用的环保意识。3.拓展践行的空间,完成社区调查:“如何对春节年桔进行改造再利用”,让学生真实地学生感受到“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并非纸上谈兵。4.最后,布置家庭作业——给家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并想一个减少垃圾产生的妙招。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践行活动,学生因为有了亲身的实践探索经验,对于“生活垃圾到底要如何分类”,生活里“该怎样减少垃圾产生”这些课堂研究内容,就会有着真切的个人认识。学生自然就会从心底里明白:减少垃圾,变废为宝,我也能做到!这将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推动着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行为,在生活中确立环保理念,自动自发地学会不乱抛垃圾,节约资源。如此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认知到行为的有效转化,是一个有情、有理、有行的整体化过程,既高效落实了树立环保意识的课堂教学目标,又对于学生的道德思想、道德行为的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育是国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其课堂的实效性至关重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遵循激趣、明理、循情、导行的原则,坚持引领学生在广阔多姿的社会生活中认识、体验、感悟、实践,定能有效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养成,帮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高凤弟.让思想品德课的导行更有实效[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出版者不详],2013:108-109.

[2]袁凤荣.“感悟——导行”教学模式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分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出版者不详],2017:756.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