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孝道传美德,雅行树新风。孝德雅行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事实说明青少年中存在着“孝雅”观念淡薄的现象。另外,家长在家教技巧方面,缺乏科学的育儿指导,存在错误的育儿观念,导致“亲子沟通”出现问题。因此,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框架,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错位的问题,解决学生的不良品行,另一方面将“孝雅文化”与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使教学资源得到更大的拓展,让家风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孝雅教育;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注重创设学生丰富的道德教育实践,将“孝雅”德育与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熏陶、感染每一位学生和家长,让家长多接触学校,亲身参与学校的活动,通过构建“孝雅教育”体系,推动家校共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构建“三孝三雅”体系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雅代表行为规范。为此,构建“三孝三雅”践行体系:“读孝书、做孝事、写孝文、学雅规、行雅礼、说雅话”。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一)“读孝书”
学校将会推荐一些关于“孝道”方面的书籍,让学生诵读。同时,德育处定期精心挑选,家长比较关注的、有针对性、实操性强、有价值的家教资源,利用微信群、公众号,向家长们分享和推广,提高家教效率。
(二)“做孝事”
把学生平时在家里做的孝顺小事情,例如:叠被子、刷盘子、洗衣服、摆凳子等小事,录制成视频或者拍照上传到钉钉软件的“钉盘”中。教师根据材料,每周对学生做的孝事,进行总结表彰评价,推荐参评学校的“红领巾奖章”,第十周学校将根据各班的推荐,评选“家风建设模范家庭”,促进学生、父母共同成长。
(三)“写孝文”
让学生写生活中自己尊老爱幼的作文习作。让学生写行孝日记,在日记中记录家中长辈的生日、职业,自己行孝的活动和体会等。学校将会举行“孝行教育”征文比赛,将评选出的文章在宣传橱窗展示,供师生鉴赏,让“孝雅”之风,根深叶茂,时代精神,发扬光大。
(四)“学雅规”“行雅礼”“说雅话”
各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班级雅规公约”,开展一系列“雅”活动,让学生能主动向长辈问好,向老师问好,做一名文雅的学生。
二、“孝雅进家庭”共育活动
教师在学校教会学生了解什么是“孝雅”,家长在家里要给孩子机会践行“孝雅”,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阵地共育”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德育处筹备建立“家校共育指导团”、开展家长学校沙龙活动、“一对一帮扶问题家庭”,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共同体。
(一)借助节日契机,每月活动育人
大队部利用每个月的节日契机,结合“孝雅教育”,开展系列的“家校共育”主题活动,赋予每个节日新的内涵,例如“家校共育之一月元旦制订家规活动、二月春节向长辈拜年活动、三月学雷锋做家务活动、四月清明缅怀先辈活动……。把十二个月的系列主题活动,归纳梳理成活动课程,有方案、有总结、有成效,形成有孝雅特色的“家校共育”活动课程。
(二)开展家教指导,打造协同共育
各班平时利用校讯通、微信群,向家长推送家教资源,用好家长学校教材,加强宣传和引导,把《父母课堂》里面的典型案例和教育理念和好做法,向家长们分享和推广,纠正错误的育儿观念,减少出现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期望过高”“简单粗暴”等问题。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将开展家教技能指导工作,首先在同年级家长中发放一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整合开发分年级分类型指导手册,然后德育处组织正副班主任进行专项培训。
德育处也将根据各班开展的情况,适时组织家长回来学校(根据他们有空的时间),到电教室看相应的教育类电影,通过让家长感同身受、开阔眼界,有所触动,领悟所需的家教技能,解决自身问题。
(三)“微巡查”共育模式
学校广泛听取各年级家长委员会代表,对家校共育系列活动方案的建议和意见,归纳总结符合大多数家长意愿的需求,力求我们的项目实践能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此,德育处将开展各种系列的家长会,例如“爸爸专场会”“妈妈专场会”“祖父母专场会”“夫妻专场会”。
为了更好地巡查家校共育活动,并在实施过程中实现学校和家长的共育初衷,特制订《家校共育评价反馈表》,评价者由家长、孩子、教师三者组合而成,加入孩子的评价,真正落到实处。
(四)融“孝雅”于机制保障
我们的德育教研组由德育行政、大队辅导员、级长、工会主席组成的德育中层教研组,利用每周二的早读时间,联合教研,紧紧围绕“育孝雅新人”这一核心,推动开展相对应的德育研究和实践工作,特别是针对上一周出现的德育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并赋予行动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以三大培养目标——“促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求知、学会笃行”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还组织开展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教育资源联盟的跟岗培训、市区的班主任培训,利用教师例会的时间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内容针对学校教师的需求,或是班级管理的困惑,或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做到贴近实际,坚持实用性、前瞻性、科学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姚广宏,闵应平.孝雅进校园 桃李沐春风[J].教书育人,2017(05):60-62.
[2]马德佳,郭裕嘉.孝心成大德 雅行铸完美[J].甘肃教育,2019(0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