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利用已有经验,有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产生具有个性化价值的思维过程,因此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促使他们能积极自信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创意美术活动中是极其重要的。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应从多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引导,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活动中采取有效的策略,指引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创造,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意美术;创造性思维
一、利用材料,激发兴趣与期望
《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时,喜欢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同时幼儿也乐于收集生活或大自然中美的物品用于自己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材料是教师对幼儿的隐性支持,教师应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和物品等来支持幼儿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创作,从而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一)应用不同形状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经验
在活动中,教师以兴趣的激发为契机,以不同形状的材料为源泉,并将美术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以加深幼儿的活动经验和促成活动目标的实现。如在“我的社区”拼摆活动中,幼儿会用圆形的纸碟、木片来代替脸蛋;用方形的纸皮、糖果纸做桌子;而三角形的积木则用来做房顶。
(二)利用材料的颜色特点,满足幼儿好奇心与创作期望
收集材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教师要鼓励幼儿一起收集活动材料并多带幼儿到户外去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色彩,多引导幼儿感知色彩,让色彩引导幼儿去想象,以满足其好奇心。以“我的伙伴”为例,幼儿用红色的材料来做脸蛋,用深色的做眼睛。
(三)利用不同材质的材料,呈现幼儿个性化作品
幼儿常用身边的材料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如在“菠萝”活动中,幼儿制作菠萝的形式多样,有的往涂满黄色纹理的石头上黏贝壳,有的用麻绳卷成椭圆形组合,还有的用颗粒棉拓印等。幼儿能根据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自主选择相应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二、巧用方法,唤起创作灵感
(一)通过对材料的粗加工,激发幼儿的创作联想
《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欣赏的同时能产生相应的联想。例如水粉活动后的擦笔纸能给幼儿很大的联想空间,教师启发并提问幼儿:“根据这个水迹,你能联想到什么?”教师可将图形旋转至不同角度并再次引导和鼓励幼儿联想,同时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幼儿逐步深度思考。
(二)鼓励幼儿故事创编,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绘本是既在幼儿理解范围内,内容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且幼儿很感兴趣的书籍。以《看牙医》为例,在医生给小兔子检查牙齿的经验迁移环节中,教师根据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情景,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猜测并进行故事创编,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三)应用启发式提问,助力幼儿完成创意构图
美术活动中教师可用启发式的提问逐步引导幼儿构建创意构图。如在“快乐的鱼”活动中,老师化身一条迷路的小鱼,师:“鲨鱼来了怎么办?”幼:“我给小鱼周围画上海草方便躲起来。”幼:“我在小鱼后面画个有洞的大石头,让小鱼钻进去。”通过师幼对话一步步引导幼儿完成创意构图。
三、妙用环境,激发创作潜能
(一)合理规划美工区,调动创作欲望
1.材料位置摆放适中。丰富多样的材料在幼儿适合的高度井然有序的摆放,有利于幼儿收纳习惯的培养及其自主创作的实现。
2.材料投放有层次。因每位幼儿生活经验不同,对材料的敏感度不同及所处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有层次性的材料,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身心发展都能得到满足。
3.投放可重组材料。幼儿深入思考例如纸皮、毛线、木棍等材料的使用方法,展开想象,采用贴、摆、撕、剪等方式,创造出生动的作品。
(二)应用互动式操作墙面,丰富幼儿创作体验
在可操作的学习故事和主题墙中,幼儿和环境之间是双向的关系。例如在制作主题墙时,教师在主题墙上贴满了魔术贴,并在主题墙旁边放置供幼儿自主拼搭的雪糕棍、各色不同形状的卡纸等,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参与到班级的环境创设中。幼儿互相参考他人的作品,结合生活经验,共同完成创作。经过幼儿的参与,主题墙也丰富了起来,既有小汽车、小草等小型作品,又有商城、医院、幼儿园等大型作品的呼应。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新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自我建构,从而让幼儿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丰富了幼儿的创作体验。
(三)转变评价观念,展示富有创意的童年作品
作品评价在美术活动中极其重要,在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价值走向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以“自画像”为例,幼儿的个性化作品展露无遗,幼儿把自己的脸画成圆的、方的或椭圆的等,教师将这些个性化作品制作成廊装饰,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供幼儿欣赏。在作品展示中,教师也将大师的作品夹在其中,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也进行对比,同时获得更大的鼓励,原来自己也可以像大师一样作画。
四、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引导,鼓励幼儿在材料中自由探索;在多样式的教学中大胆想象、丰富构建;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自我提升。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思维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他们美好的将来奠定良好的
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绚雅.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150-151.DOI:10.3969/j.issn.1674-9286.2020.21.068.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J].当代幼教,2016(1):38.
[3]朱家雄.学前教育美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