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试论企业公益在企业管理中的探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 要:公益,对于一个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建立健全企业中的公益机制对企业的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对公益的认知入手,阐述了公益在企业运行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企业公益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企业公益;企业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在社会中扮演着更加复杂的角色,,不仅要完成以利润为中心的商业使命,同时还兼顾着社会公益的使命。说到公益,人们必然会同慈善相联系,而慈善必会让人联想到那些爱心人士们的慷慨解囊。在我国公益捐助中,企业慈善捐赠占了慈善数据的一半以上,成为了公益慈善的重要力量。很多年以来,我国企业捐赠大多以捐完钱就算完成企业公益的“甩手掌柜”方式进行,很少有企业会将公益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规划而运行,而在现代的公益中,一些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已经开始发现,投入到公益事业的资本是有限的,而如果把企业公益的运营和项目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公益资本的使用效率的,而且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本文通过对企业公益的认知入手,对我国企业公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举例,提出了对于企业公益发展的几点看法。

1.企业对公益理念的认知

1.1 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里的投资者们会认为企业应以营利为最终目的,企业的本质属性是营利,而除了营利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是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的。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则会把利用企业的资源谋求利润作为他们唯一且是首要的任务,他们认为只有想方设法地使得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才能给予企业的那些投资者们最好的回馈,如果企业不能履行资本价值,那么企业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当然,在这个时期,也有企业家会出于善心,以捐慈善款的方式参与慈善活动,但是由于利润第一的理念占了主导,因此,无论是企业内的经营者还是企业外的社会公众,没有人会过多地关注企业公益问题,也更不会关注企业在社会中责任的问题。

1.2 企业除了营利,还应承担社会责任

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基督教会组织编写了《基督教伦理和经济生活》丛书,书中学者将商业伦理和企业联系起来,提出了企业在获得利润之外,还应承担社会责任,而这种社会责任的表现便限于慈善捐赠。而到了21世纪,企业的社会责任便更多和企业道德相联系,如企业在经营的时候要讲诚信,要透明;要对消费者、公众负责;要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从这些观点中不难看出,这时说到的企业社会责任似乎更多地强调了外部强加给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很难看出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自身的利润能否得到相应的增加。

1.3 企业战略性公益

如果单纯地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公益的方式,那么未免过于纯粹,其过多地强调了企业公益是一种简单的不求回报的付出,是强加在企业身上“必须”的行为。而随着公益在社会中的发展,一种将公益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中的观点,开始逐步兴起。这种观点就是将企业的利益和慈善公益相结合,让企业的公益活动作为增加企业利润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成为企业主动参与公益行为的动力。

2.我国企业公益的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的公益慈善意识薄弱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尽管我国的企业已经开始从以经济利润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模式中转变,在企业自身发展以及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压力下,开始关注起和社会责任有关的事情,如产品质量、消费者诚信度等,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对企业内部资金的投入与产出的重视程度依然很高,因此,对于社会公益这一类的投资,大多还出于被动的地位。当出现地震、水灾等灾难性事件时,那些企业大多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被动地捐赠善款和物品,以此消极地完成企业的公益活动。而这样长期以来,企业对公益产生的思想偏见就是,所谓的公益就是花钱、赠物、没利润地干掏不赚。因此,大多数企业并不会将公益上升到企业一项事业的高度来认识,更不会认识到参与社会公益也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机会与途径。

2.2 企业的公益缺乏明确系统的方向

当企业的高层开始有意识地将企业公益实践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中时,由于对企业公益的理念认知还处于比较肤浅的层面,缺乏完善的企业公益机制以及对公益方向的明确定位,最终导致企业的公益活动以失败告终。就像在2011年在清华大学校园里发生的“真维斯楼冠名事件”一样:企业原本是想基于社会公众对清华大学无比崇敬的心态,通过企业对教学楼进行捐资冠名,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品牌文化,从而影响公众对企业的关注以及消费支持。但是这一举动却遭到了清华学子们强烈反对,他们通过网络等方式对这一行为进行尖锐的批判,反对的言论从校园内部广泛地扩散到了社会中,并不断扩大其影响力。最终,在舆论的重压之下,清华大学摘去了真维斯楼的冠名牌,该企业进行的公益活动因不被公众认可而失败。

2.3 企业公益活动随意性太强

由于企业自身缺乏理论指导和经验,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又都缺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机制。所以,企业在进行公益活动时随意性很大。没有组织公益活动经验的企业会将资金捐给相关的慈善机构,由第三方进行不同领域的慈善活动,致使企业又一次扮演了“甩手掌柜”的角色,难以实现互利共赢或多赢的效果。而对于那些目的不纯,急功近利地将企业公益作为企业利润新增长点的企业,则会把公益活动当成“一锤子买卖”,而缺乏长期公益的战略规划,甚至发生违背企业社会责任的危机事件。

3.对现代企业公益发展的几点看法

3.1 转变企业公益观念,企业公益与营销相结合

企业的公益观念不是从一开始就有,当企业将公益实践由外部压力转向内部动力的时候,企业才能由内而外地转变公益观念,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而营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那么一个与营销相结合的公益活动,必会成为企业积极参与公益、转变公益理念的首要动力。

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在星巴克的公益理念中,“企业公民”的概念早已扎根于星巴克营销中。他们虽然将营利作为企业公益行为的前提,但是他们认为公益与营利并不矛盾。星巴克为了给客户们提供优质的咖啡,2001年,星巴克推出了一系列多方利益共享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将其发展成为全面的咖啡选购指导原则,其中包括产品质量、社会责任等方面。而一些咖啡种植培训、雇佣工人保障人权等方面也使得合作伙伴有了更多的成长。从此星巴克与咖啡农和供应商关系更加稳固,实现了优质咖啡的采进,保证了产品质量。

从某种角度上说,星巴克在供应链上的管理实现了公益理念的嵌入,严把产品质量、开设种植培训、保障工人人权等一系列的行动体现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3.2 企业公益定位准确,选对目标市场

我国目前的公益事业主题涉及的很广泛,如科教文卫方面的,救济贫困、辅助残疾人方面的,环境保护、公共设施方面的等等。当面对如此之多的公益主题时,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企业就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公益主题进行公益营销或宣传,从而获得企业的最优效益。

在迪拜,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南亚劳工在此打工赚钱以获得他们更加幸福的生活。他们平均一天只有6美元的收入,可是,如果给家里打电话便每分钟要花去0.91美元。为了节省他们辛苦赚来的每一分钱,他们都不舍得给家里打电话,但是思念的情绪却始终不曾消退。“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我的孩子,仿佛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不过要真是这样就好了。”“我希望每天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哪怕是几分钟,如果能听到的话我就太开心了!”当迪拜可口可乐公司了解到这些人的真实情况后,便联合扬罗必凯广告公司开发了一款可以用可乐瓶盖当通话费的电话亭装置。这些电话亭放在他们的生活区,每个可口可乐瓶盖可以当成钱币放到“投币”口处,由此来获得免费使用3分钟的国际通话。

这是可口可乐一个十分绝妙的营销创意,而它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可口可乐公司充分考虑到了目标群体的需求以及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了营销创意中。当“hello, happiness”(你好,幸福!)的字样印在电话亭的时候,可口可乐公司又轻而易举地将企业的文化、企业价值观和消费者的心理进行了充分融合,以无声的方式和目标群体进行了沟通。对于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们来说,能听见家人的声音便是一种幸福,因此在可口可乐以“快乐”为关键词的公益营销中,提出了“因为快乐就是可口可乐和一个打回家的电话”,最后中获得了公益目标群体的认可,成功地做到了企业公益与营销的完美结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各个功能体系的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公益必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规划。本文从总结企业对公益认知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的公益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文章的最后通过一些优秀的公益案例,对现代企业公益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我国现代企业公益虽然还处于比较薄弱的初期,但是笔者认为,我国的企业公益应从转变公益观念入手,准确选择公益目标,将企业社会责任和公益营销、品牌形象、企业发展、甚至是企业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各种资源,形成有机的企业公益体系,让企业公益成为企业发展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立巍 现代企业公益价值创造机理分析 财会通讯·综合2014年第2期(下)

[2]许丛 企业公益营销的四大关键点 Marketing营销Information For Entrepreneurs 2014.1

[3]邬盛根 李迎曦 当下我国企业形象建构的缺失与 重构——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视角的考察 广告 大观 理论版 2014.4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