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以中职学生个案浅谈自信训练途径和方法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中职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还是半大不小的大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因为外因和内因而造成缺乏自信,这样对自身的成长非常不利,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带来不利影响。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采取心理健康咨询的方法进行干预,以中职学生个案为例,对中职学生自信训练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阶段;学生;自信;训练;提高

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实力的一种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和有利心理条件。

经历过中考不如意,以及社会普遍对普高与中职两类学校认识不同等因素,有部分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学生,自信心会受到一定影响,这是中职学生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表现。学生自信心不足,又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疏导,很容易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面对学生自信缺乏的现象,运用有关心理健康咨询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干预,对中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建立自信心,更好地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

小丝(化名),女,是我们班的一名中等学生,少言寡语,学习情况处于班级中游,成绩平平,也有认真听课学习,但成绩一直都没有太大的突破,在中游位置上下波动。逐渐地,小丝呈现出“不如人”的不自信表现,认为自己付出了但没有相应的回报,更是越来越沉默,学习主动性不如刚入学时积极。

小丝没有太多的特长,也没有太大的亮点,由于她日常的“独立独行”和寡言少语,用流行的话语来形容,她在班级中存在感不强;但,她一直有个想法,希望能考上大专院校,继续读书。

一、原因分析

(一)家庭环境因素

希望子女学有所成是大多数父母的心愿,小丝的父母也不例外,小丝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因此更希望小丝能学更多的知识,有更高的学历,能够在读完中职学校后考上大专。小丝也深知要在现代社会找一份好点的工作,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学历,父母的学历不高,他们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开销,只能以付出更多的体力劳动和时间的现状,也是小丝希望能考上大专继续读书获得更高学历的缘由。

小丝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双方的工作单位距离家里都比较远,除了休假的时间,大多数时候都不能在家,即便小丝周末休息在家,父母若不是安排在周末休息,也不能在家照顾。因此,小丝独自一人在家的时间比较多,生活上只能更多地靠自己;由于少人陪伴,少了交流、交谈的对象,小丝开口表达自己意愿或想法的机会可想而知。

父母的希望、自己的愿望对照这平时学习的成绩,引起了父母的担忧、自己的失落,父母无休止地让小丝努力与小丝“闷葫芦”地把自己曾经的付出闷在心里,导致小丝更不愿意开口了。

(二)学校环境因素

小丝安静内向、成绩平平,是属于在班级中不容易引起别人注意的一部分群体。通常在班级中,要么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要么是积极参与班中事务或活动的学生,更容易吸引教师或班主任的眼球,引起教师或班主任的关注,而处于中间的这一部分群体,通常容易被忽视。

小丝刚进入中职学校,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经过了两个月的校园学习生活,发现周围的同学有比自己成绩优秀的,有比自己外向积极的,有比自己多才多艺的;反观自己,同样都付出努力,但成绩并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特长也没有,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每天在学校独来独往,除了上课就是一个人回宿舍,感觉自己这样更自在,但又觉得自己不合群。

在宿舍里,小丝尝试融入宿舍室友生活,室友们在一起聊天说笑,她在旁边听着,但甚少“搭上嘴”,不知道怎么与室友沟通,看到室友三三两两一起去上课、去饭堂,自己内心不好受。点滴生活造成小丝精神状态不佳、自信不足。

(三)青春期心理因素

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个叛逆期,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理在逐渐增加。学生在自己付出努力后,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或回报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产生不相信自己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业还有生活带来直接的影响,例如什么事都不积极、什么话都不想说,有目标但不想再努力等,小丝的情况就类似这样了。

二、教育交流过程的发现

小丝在校园独来独往,课堂回答问题也是声若蚊蝇,日常脸上的表情也没有太大的起伏。作为班主任,尝试跟小丝独自交谈,她总是半头低,不敢与班主任有眼神交流,班主任鼓励相互对望,但她目光还是飘逸游离。交谈过程中,以班主任讲述为多,小丝遇到自己认同的话语,喜欢用点头表示,遇到自己不认同的话语也不用语言去否认,只微微摇头示意。小丝言语非常少,对自己并没有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如身边的同学,,想跟身边的同学一样可以有走在一起的朋友,但不敢也不知道怎么伸出自己的双手,展示自己的友好,渴望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三、自信训练和心理疏导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针对小丝表现出来的缺乏自信的表现,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帮助她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十个手指头长短不一,人各有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是作为班主任的一个信念,也是对待班上每一位学生应有的一个心态。平凡如小丝,她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有正确客观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够找出自己的原因,从而提高自信心。自信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拥有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开展学习、面对生活,即便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瓶颈,也能通过自信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小丝对自己没有自信还内向,不会轻易透露自己想法,因此,要让小丝充分认识自己的现状和特点。在引导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明确地传递给学生们一个信息:全班同学都一样,都是我的学生,无论你们是什么性格,我都喜欢你们,无论你们过去在中小学成绩如何、表现如何,现在你们在我的班级就是好学生,就是值得我喜欢的学生,你们只有性格不同,没有好坏之分!这样的信息传递,不仅在班会课上进行,在与学生独自交谈时也要不断地进行传递与鼓励。在与小丝建立互信关系的漫长过程中,每一次交流都充分表达出班主任对她的关注与鼓励,从而让她慢慢认识到自己在学校、在家里并不是一个人,身边的人都会留意她,进而让她认识自己在集体中是一个怎么样的角色,要如何才能把这个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生生关系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中职阶段学生已经是大孩子,很多时候有着自己的想法和个性,作为中职学生的班主任,想要帮助缺乏自信的学生找回自信,在建立师生良好关系方面可以尝试运用“多次少量”的交谈方法——经常到班级里制造交谈的机会,营造出随意交流的氛围,每次交谈时间不长,或针对班级的某个现象或某个活动开展聊天,引导小丝讲出自己对现象的想法、或者活动的感受,又或者引导她表达如果自己参加会怎么表现等。让小丝感受到自己也会被班主任留意,自己不是班级上“小透明”,逐步地打开心扉,建立后续勇于开口讲话的基础。在良好的生生关系构筑方面,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学生是同龄人,拉近彼此之间距离更容易或话题更多。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让学生们自行制定一个以学期为时间段的好友互助目标,并引导学生朝这个目标去努力。为了让小丝在班级中有一个更活跃的小环境,她的同桌是一个开朗耐心的女生。当学期好友互助目标发布下去后,小丝的同桌同学也领到了“隐藏任务”——带动小丝融入班级学生活动。通过生生之间的“帮带”,实现内向学生树立自信的目的,当小丝看到自己身边的同桌带着“不懂得如何表达”的自己,逐步地学习表达,看着自己的点滴进步,从内心深处会对自己产生认定与认同,为自己建立自信创造机会。

(三)适时地表达对学生的认同与赞扬

认同与赞扬能适时地出现,在教育中会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是有时效的,班主任在观察学生活动展示出来的、属于每个人的闪光点,并能及时地给予真诚的、有针对性的、符合被赞扬学生的特征的鼓励与认同,会让受认同、受赞扬的学生感到成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自信。就如小丝,在班级联欢活动上,她跟同桌同学在“你比划我猜”的游戏中,就有出乎意料的表现。从游戏开始时的拘谨,到后来在同桌的不断引导下,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大胆地比划,让同桌能较为准确地猜出答案,最后游戏的结果也让小丝和同桌同学展露笑颜。这个时候,笔者把握这个时机,对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同学进行褒奖,适时地在全班同学面前赞扬了小丝与同桌合作无间的表现,这种做法可以满足学生内心的自我肯定,淡化“我行吗”的自我怀疑心理,强化树立“我可以”的自信意识。

(四)引导学生勇于面对挫折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中职学生还处于生理、心理成长发育阶段,自信心的建立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或影响,为此在肯定认同学生闪光点的同时,当学生遇上挫折,还需教育学生一些心理防御机制,让学生勇于面对挫折,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的挫折。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引导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在日常教育中,灌输学生并不害怕困难的观念,只要肯去直面困难,采取正确的方法并去尝试解决,以达到目的。例如,小丝在寻找实习企业的时候,她深知自己的不自信和少言寡语会成为她应聘面试的障碍。这是她对自己的一个客观认识,也是她的担忧。看到身边越来越多同学成功应聘上实习单位,这个面试环节也成为了她的“挫折”。她曾提出希望学校能给自己推荐实习企业的想法,在这个行为的背后,其实就是她的不自信作祟,对自己没信心,害怕自己的不善言辞导致面试失败。就在小丝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时,笔者并没有第一时间否定她的做法,反而表达出作为班主任的欣慰——终于愿意主动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对于一个一直以来缺乏自信且内向的学生,展示出莫大勇气的表现。随后就跟小丝开始分析年级同学们落实实习单位的情况,让她了解到她还没落实的现状并非个案,不要受到外界的影响,安定她的内心;随后再针对她后续的面试安排,针对性地制定面试的“作战计划”,坚定她面试的信心。

(五)创设多元的训练活动

自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是需要经过后天的“养成”;中职阶段学生出现缺乏自信的想象,往往是受到家庭和学校等环境的外因和自己身心成长的内因影响。在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在育人时,可以适当地开展多元的班级活动来让同学们得到较多的锻炼。例如,在“自信成长”班会课上,设计出建立自信的“优点大盘点”活动环节,同学们相互盘点各自的优点与特长,并让被“盘点”的同学获得同学们的赞扬后自己的内心感受。在活动中,小丝听到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亮点,激动之情流露于眼眶,在回应同学们的赞扬时,她音量虽不大,但还是清晰地说出自己在同学们中有存在感的激动之情。同龄人的鼓励,容易催发出学生自我认同与自信的树立。除了同龄人的鼓励,师长的认同也是学生增强自信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班主任参与其中,对每一位“被盘点”的学生都进行肯定,小丝的表现更是需要受到真诚的表扬。通过集体的力量,为内向且不自信的学生给予精神的鼓励与支持。

(六)宽容、包容地对待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了要教导学生学会知识技能之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重要任务。自信的培养,在中职阶段育人工作中更是一个重要内容。导致中职学生出现缺乏自信的因素很多,但不管是什么原因,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发现了学生存在这种现象都需要采取措施去施教。例如课堂教学中,知识点讲解后,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都不尽相同,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回答的答案出现偏差,此时并不应该进行责备,而是应该以宽容、包容的态度来纠正学生的答案,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确保学生不会因自己没能回答好问题而受打击。在校园生活中,学生的一些合理想法也需要得到尊重与包容,在给予有效的指导下,让学生加大对自己的自信。中职阶段学生半大不小,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也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同。小丝刚上中职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周末她的父母因工作的原因不能回家,因此小丝父母希望周末小丝能留在学校,这样更安全。小丝觉得自己已经是中职学生,就算一个人在家也能照顾好自己,希望家长能同意她周末回家,小丝与父母也因这件事在电话里产生了争执。面对这种情况,小丝的想法并没有得到笔者的直接支持与反对,笔者在与小丝交流中,表达出对她的信任和理解,同时给她分析了父母的疑虑和担忧,并引导她思考要如何取得父母的信任与支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事情,学生的想法希望得到父母或师长的认同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状态。因此对待大孩子的想法,不能一味地去打压,而是在听取他们的想法之后,以宽容、包容的态度去引导他们认识事件中每种角色的心理,从而让学生换位思考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现状。在这一系列的引导之下,学生的处事能力得到锻炼,自信也能从中得到提升。

自信是一种非智力的、个人成才的必备心理素质。中职学校的学生虽然经历了中考的失利,但他们并不是“笨孩子”,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他们的闪光点没能被捕捉到。树立、培养中职学生自信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中职教师、中职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自信的锻炼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以更阳光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校园学习、生活,从而更好地为日后融入社会做铺垫。

参考文献

[1]刘文俊.学生自信训练途径和方法[J].科技信息,2012,(19):291-292

[2]戴金茂.增强自信,做职校“四我”新人——职业学校学生自信心培养案例分析[J].新教育时代,2016,(10):158.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