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教材得到了很多师生的青睐,其不仅教学方式灵活,教学过程有趣,而且还能够促进教学资源的流通,具有较大的优势作用。基于此,就以“数字教材创新应用”为主题,从初中数学课堂出发,探索数字教材具体的应用策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数字教材的科学应用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数字教材;初中数学;应用策略;有效性
数字教材是一种新型的教材,其具有典型的数字化、信息化特征,打破了传统教材教学的局限,为学生营造了全新的学习氛围。但由于数字教材将数字化技术作为依托,需要通过数字技术开展教材建设,并为学生传递知识等,所以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技能要求。与此同时,由于新时代下初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高,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有更大的需求,所以也需要教师做好全面性分析,紧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做到因地制宜和审时度势。
一、数字教材内涵与价值意蕴
(一)数字教材内涵
数字教材是相对于传统纸质教材而提出的概念,是一种数字化、信息化的教材形态,一方面从形态上具有较高的丰富性与灵活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延伸出很多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例如,有视频教材、文字教材、动画教材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教材与数字教材衔接起来,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融入互联网、信息化等技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和有趣性。简单来看,数字教材就是以数字化技术作为核心而构建的教材,是电子化的教材形式,具有开放性、关联性、动态性特征,将传统的教学流程和教学形式颠覆了,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思路,为学生带来了有趣的学习体验。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字教材的价值意蕴
一是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且该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逻辑思维要求,传统的数学教材以纸质为主,难以动态化、趣味性为学生传递知识,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丧失了兴趣。而数字教材的建设,则能够数字化、动态化、直观化为学生传递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感受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对数学学科建立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包括微课教学法、系统平台教学法等,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方式下展开学习,不断提升整体学习的有效性。
二是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数字化教材还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因为这种教材形式丰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需求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并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所以相比于传统教材更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制作课件,并将其发送到学生群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看视频、学习知识,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析等,这样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围绕重点和学生不会的知识点展开讲解,不用再花费较多的时间讲解基础知识或者简单知识,从而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高效运用。
二、数字教材创新应用实践
为了对数字教材应用过程进行实践分析,本文以初中数学课程为对象,选择八年级数学教材中“图形的平移”一课作出细化探索。在选用数字教材方式的时候,选择了微课教学模式,探讨如何运用微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微视频
微课教学将微视频作为核心载体,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微视频,并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对微视频进行观看、学习,自主对知识点进行吸收、理解、记忆等。“图形的平移”这节课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体会图形平移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通过对平移概念的探索,理解平移是由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决定的。这节课对于图形变换学习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需要引起师生的重视。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数学教师可以制定这方面的微视频,在微视频中为学生讲解平移的内涵、性质等,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初步对平移有所了解,观察生活中存在的平移现象,归纳和理解平移的规律。当然,微视频的设计内容、数量等由教师在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主决定,每一个微视频的时间最好保持在10分钟以内。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导入,例如引导学生回忆家庭的推拉门、校园中国旗升降等,并动态化插入这些图片,引出主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活情境有什么共同点,门在被推拉前后、国旗升降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这一个环节放在课前,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学习。
(二)课堂探讨与讲解
在学生课前自主观看过上述微视频之后,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与身边的同学开展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然后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将侧重点放在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上,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对平移进行理解,并加深学习印象,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注重对实践案例的运用,这些案例可以是在课堂上讲解的,也可以放在微视频中,由学生进行解答。具体可以设计下面案例:
案例一:?ABC沿着直尺EF向△A′B′C′平移,平移结果如下图1所示,请问?ABC与△A′B′C′的形状、大小相同吗?通过这个平移过程分析,你能描述一下什么是平移吗?
学生可以动手拖动课件中的图形,将?ABC拖动到?A′B′C′的位置,并在自主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然后教师请同学们举手发言。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相互之间的探讨热情,使学生对平移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案例二:采用投影的方式动态化为学生展示?ABC中点、线、面平移过程(如下图2所示)。引导学生观察平移的过程,分析三角形的点、线、面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然后教师对对应的点、对应的线、对应的面、对应的角等进行讲解。讲解完成之后提出如下的问题:
第一:图形中线段AA′、BB′、CC′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第二:图形中那些角是相等的?
第三,图形中每一对对应的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和交流,时间到了之后,教师在每个小组中挑选出来一名学生代表进行发言。
在经过学生的探讨和教师的指导之后,学生能够明白一个道理:经过平移之后,对应的点所连接的线段是平行关系,而且线段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如此将图形平移运动划分为点、线、面的平移运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的性质,且有效寻找对应的点、线段、角等,而经过小组探讨和沟通,则能够加深印象,提升学习深度。
(三)回顾与反思
在讲解完教材知识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复习,课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出如下的练习题。通过练习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并明确后续教学的重点和方向。还可以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引导学生从头回顾所学内容,对微视频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实现对各种知识点的串联,提升学习深度。
例三:如下图3所示,请同学们分析可以由线段AA1平移得到的线段有哪些?
例四:请将下图4中的小船向左平移四格。
三、数字教材创新应用的建议
(一)更新思想观念,提升重视度
我国传统纸质教材盛行了数十年,已经在教师和学生心中产生了深厚的根基,很多教师和学生已经适应了这种教材,所以在新时代下要想将数字化教材引入进来,并使之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习惯”,并不是十分容易。这就需要教师提升对数字化教材的重视度,能够认识到其优势作用,并将更多地精力放在数字化教材的开发、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同时,还要对学生开展引导活动,为学生讲解数字化教材的便捷之处,使学生能够切实通过学习活动,感受其乐趣、方便,自主建立对数字化教材的兴趣,在课下主动分配时间,自主学习课程知识。
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结合推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借助数字教材,提升教学效率。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需要大胆尝试结合数字教材辅助教学,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增强综合技能,创新教学方式
数字教材本身并没有固定的版本,其将信息化教学、电子化教学等作为主要途径,需要教师多运用这些新的手段,所以教师应当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以更为高端的技能对数字化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第一,学校要为教师们开展培训,将培训的重点放在信息化技能上,想方设法提升各科教师的信息素养。第二,教师自身要加强钻研,通过持续钻研和学习,循序渐进提升计算机技能。当然,钻研和学习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信息化技能上,还要在数字教材的开发、运用、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互联网寻找这方面的案例,或者与其他优秀教师开展交流,多学习新的教学技能、积累教学经验。第三,要善于分析学生的需求,并因地制宜选用教学方法。
如上我们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对微视频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但实践中数字教材创新应用方法并不局限于此,还有很多其它的方法,包括平台化教学方法、慕课教学方法等,教师都可以进行尝试。
(三)鼓励自学,养好习惯
初中学生正是处于思维定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中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很多知识都较为抽象,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思维要求,而且很多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解答方法多种多样,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不能将学生局限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中,使学生在多元化发展、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创新能力。例如,在课堂中,教师针对某一道题,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多采用小组合作探讨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等。
笔者利用数学教材进行初中数学新课课前预习,取得一定效果。在寒暑假假期开展初中数学新课预习,针对其特点,适合以微课为学习载体,让学生在家轻松愉快进行学习。教师布置的新课预习任务,每一节课设置的预习内容细化,清晰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家自行学习的时候,知道每一节课具体的学习内容,力争借助教师推送的微课学习资料与教材的辅助,完成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好每一节的内容,提前了解下学期要学习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结合数字教材开展课前预习既吸引学生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结语
数字教材已经成为大趋势,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教师们应当对数字教材进行大力运用,从多种层面中提升数字教材实践的效果。同时,还要更新思想观念,提升重视度,增强综合技能,创新教学方式,并多为学生留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蔡金花.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的政府规制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9):19-25.
[2]王志刚,沙沙.中小学数字教材: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资源[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7):14-20.
[3]张瑞静,王卉.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的发展趋势与设计模式[J].中国编辑,2017(06):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