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国家认同与地域文化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爱国之道,始自一乡”,乡土历史融入统编高中历史新教材是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地域文化的有效手段。本文从乡土史料在统编高中历史新教材问题的提出、实施策略、价值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乡土史料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国家认同;地域文化;乡土史料;《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乡土史料在统编高中历史新教材问题的提出

国家认同是“一国对自我身份的明确认识,体现一国之所以区别于另一国的特征”,也是“一个国家相对于国际社会的角色,是基于国际社会承认之上的国家形象与特征的自我设定。”乡土史料不仅是教育领域中地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又肩负着国家主义的功能,有助于国家意识的构建,乡土史料教学具有国家意识构建与地域文化传承的双重文化功能。

顺德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抵御外来侵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而顺德有着丰富的自然、历史、社会资源以填充历史课程内容,适合学生深入了解本地的文化内涵,从而加深情感熏陶,涵育家国情怀。

二、顺德乡土史料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运用策略

(一)挖掘顺德乡土历史与高中统编历史教材中相关联的内容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以通史的方式编排,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共有14课,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所引用的顺德乡土历史资源,要慎重选择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资料。

(二)乡土历史资源在统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顺德乡土资源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整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

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有着特殊和浓厚兴趣。以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为例,本课导入笔者以广东顺德龙江人温子绍生平为切入点,突出近代顺德人在国家危亡之际,积极探索国家出路,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付出的努力,树立了学生的自豪感,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2.新课设计中穿插引用乡土资料

限于篇幅,《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内容只能局限于对历史总的演进进程和发展规律做简单概述,多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新课设计中有选择地补充乡土资料,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理解历史概念有较大帮助。笔者在设计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以两课的内容叙述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在“东方主战场”子目海外对华援助内容中,以学生熟悉的顺德清晖园园主后人顺德籍飞虎队队员龙启明先生为切入点。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个地区的情况看到全国的情况,从而加强对全国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解释和掌握”。

3.利用乡土史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通常要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乡土历史的发掘和学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从确定主题、搜集史料、形成成果,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必要阶段进行指导。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内容,学生确定的顺德乡土历史主题主要有“顺德留美幼童”、“顺德抗战”、“顺德乡镇企业兴衰”、“顺德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主题。

三、乡土史料在统编高中历史课程运用的价值与意义

(一)乡土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国家认同和传承地域文化

“爱国始于爱乡,爱乡终为爱国”。在地方层面上,乡土资料是传承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教育让乡民的后代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国家层面上,乡土资料教学自产生之日起,就承担了为国家主流价值服务的功能。爱国之道,始自一乡,乡土史料教学可以使人由爱乡而爱国。可以说,乡土教材兼具国家意识与地域文化的双重意义。

(二)乡土历史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知识和能力素养

乡土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特征,对乡土课程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土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以及乡土性,使得乡土课程的学习涉及多门类的知识,这就要求乡土课程教师亲近自然、走近社区、关注社会、崇尚艺术、熟悉乡情乡音,形成比较扎实的乡情文化基础、开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情趣。

由于乡土课程资源的多元化,这就需要执教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更高的层面、以更广阔的视角对教学内容进行二度开发,作出新的构思,对教学活动进行再设计,在真实化的互动式教学情境中使教学活动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相互作用和真实体验的可能。

(三)乡土历史教学有助于人性化达成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有关的乡土史料,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将乡土史料和其他历史资源相结合,引导学生合理规范地运用史料,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培养学生养成实证精神和理性态度。乡土史教学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促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使学生在更大的程度上直接参与教学活动, 会使学生在各种能力上的运用得到综合的发展。

总之,将地方史相关素材加以提炼整合,并与统编高中历史新教材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国家认同和传承地域文化,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利于提高教师知识和能力素养。乡土史料与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的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门洪华.两个大局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认同变迁(1982-2012)[J].中国社会科学,2013(9):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6-7.

[3]孙家国,陈春林编著.教学基本功:课堂导入和演示技巧[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2.

[4]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48.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