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论赏识教育及其在现代德育中的应用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赏识教育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加以运用和推广。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某些教师对赏识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清而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在此,笔者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出发,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心得体会来分析赏识教育及其在现代德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赏识教育;现代德育;应用

赏识就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而给予重视或赞赏。赏识教育就是把这种重视或赞赏贯穿于整个教育工作中。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孩子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孩子健康主动的发展。简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一、赏识教育的核心思想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的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沟通。让老师成为学生,学生成为老师,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要有很好的情感沟通。赏识教育以鼓励表扬为手段,是将教育对孩子的外在要求内化的重要条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通过激励赞扬来激发和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其内心里愿意学习,喜欢学习。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唤醒了孩子内心的上进意识,就真正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思想。

二、赏识教育的原则

一是全体性原则。尊重、赏识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受教育者。每个孩子都有被肯定的需要,这要求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和赏识每个人,使每个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二是差异性原则。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就像教育要因材施教一样,赏识也要因人而赏。三是客观性原则。尊重、赏识不是没有理由的乱表扬,而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依据一定标准而进行的,要避免尊重、赏识的盲目性和偏颇。四是适度性原则。掌握好尊重、赏识的“度”。若尊重、赏识不够,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反之赏识会导致孩子骄傲自满,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遇到挫折将一蹶不振。五是及时性原则。尊重、赏识教育要做到及时,迅速。只有在行为发生后及时进行表扬才会起到应有的强化作用。

三、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一)透过教师真情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一是讲求赏识艺术,保护自尊。教师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能面对失败,积极的对待自己。二是营造赏识氛围,给予宽容。在班级中营造赏识的氛围,对后进生的过失给与宽容理解。适度为后进生提供一个理解的学习氛围,宽容学生的一些“错误”。三是给学生搭建被赏识的舞台,使其走向成功。作为教师坚信后进生有自己特别的才能,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例如:我班有一个后进生,他的说话能力、表达能力极差。他的作文前言不搭后语,没有一句完整的话。对他的作文,我没有批评反而用红笔把他写得比较好的词圈出来,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表扬他用词的准确性。我写信给报纸的编辑,推荐孩子作品,基于展示的机会。实践证明,搭建被赏识的舞台,正如为学生搭起了层层进步的阶梯。

(二) 引导学生自赏,帮助学生形成自信

悦纳自我、赏识自我是帮助后进生形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例如:在班会上我让学生写写自己有哪些长处,学会自己赞赏自己。教师要多方引导,帮助后进生认识自我,感到自己在集体里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人,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创设群赏氛围,帮助学生巩固自信

班集体的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比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小型体育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小巧手、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等。在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后进生热爱班集体的良好情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滋味,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四)合力家长赏识,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创造条件让父母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讲座、开办易校通与所有家长进行联系,而且还特别为后进生的家长开设了咨询室、发放了联系卡并设立了家长开放日,建立起由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联系纽带。家长学会表扬孩子、鼓励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由此与学校形成一股合力,透过赏识教育,帮助后进生增强自信。

四、赏识教育应用的思考

首先,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换句话说,“赏识”其实改变的并非孩子的现实,而只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其次,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大人欢喜,每个孩子都信任大人的权威。而这又埋下了一种危机:如果一味用赏识满足孩子,并让孩子一味期待大人的赏识,最后可能导致一种“赏识依赖症”。

赏识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是赏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赏识要与随机教育结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人施教。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适当把握赏识力度,对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应有所不同。

注释:

[1]戚建庄.班主任工作艺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1.

[2]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才岩.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思维.

[2]教育研究 ,1997(3).

[3]周 弘 .赏识你的孩子[M].四川:四川少年儿 童 出 版 社, 2000.

[4]刘丰.打 包 中 国 教 育 [ M ].时事出版社,2005.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