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基于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研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培养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课最根本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政治教师要坚持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开展新的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更好地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政治认同素养;政治教学

一、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将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凝练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明确我们的政治课要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和有担当的青年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素养居于首位,它不仅影响着其它几个素养的树立和培养,影响着同学们自身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然而,笔者通过课下对本校部分学生的随机访谈,了解到我们的高中生在政治认同素养方面仍存在些许不足:在政治知识方面(教材理论知识、时事政治等),同学们的认识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他们的认识往往会受自身情绪和外界的影响;在政治评价方面,绝大部分同学的政治判断价值取向正确,但大多还停留在表面,有待加深;在政治信念方面,同学们对国家近期目标认同度高,但对我们远大的目标信念认同度较低,且其内心信念与他们外在的行为表现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在政治行为上,同学们大多缺乏校内、校外的政治参与,这也致使他们无法增强深刻的政治认同。

笔者认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是以笔试考试的分数为主,因此教学中教师大多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学生也只是简单记忆理论,无法从情感上真正产生政治认同感。二是政治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设计不能很好的贴合学生的实际,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热情,导致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流于形式。三是现行的政治教材部分案例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有一定距离,学生不能在学习的过程真正理解和体会,导致政治认同素养无法有效的提升。

二、依托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策略分析

(一)活用时政资源,整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政治认同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我们的政治课堂如果能依托同学们耳熟能详的素材及新颖、鲜活的时政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将会更加容易让同学们感受到政治课的魅力。

笔者在教学《经济与社会》模块《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内容时,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双十一期间我国几大快递公司的业务量,并补充了课前搜集的关于中国快递业发展历程的材料。提出合作探究问题:邮政快递的兴衰体现了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它有什么弊端?通过我国快递业发展的问题现状,你认为我们应如何促进快递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快递对同学们来讲,并不陌生,这一环节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想要一探究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同学清楚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也理解了市场调节的弊端,明晰了市场调节与政府的关系,更是意识到作为经济生活的参与者,我们应树立法律和诚信意识。

另外,政治教师在讲授政治、伦理文化,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要善于归纳总结,收集和积累与教育内容相关的事例、故事、名言、诗歌、笑话素材,讲解时尽量做到准确精炼、角度新颖、思路清晰、易于记忆、通俗易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平等、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增强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

(二)巧设思辨环节,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育其政治认同素养

政治课负有教书育人的使命,为使同学们能明辨是非,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多设计思辨环节,让同学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更加坚定正确的价值导向,增强政治认同素养。

如笔者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伟大的改革开放》这一内容时,设置了一个思辨环节:有人认为"我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整整浪费了30年的大好时光。"这是我国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网上热议的一个话题。笔者认为当今互联网上各种观点交织在一起,同学们若不能明辨是非,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不利于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认识到我国在1978年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历史的必然,正是有了前几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打下的良好的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和物质基础,以及当时国际社会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才能顺利推行,我们也更不能用改革开放后40多年取得的成就否定改革开放前30年社会革命和建设的贡献。通过深刻的课堂讨论,同学们也深刻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尊重事实,讲明道理,价值引导,以理服人是中学政治课的要求。因此作为政治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爱憎分明的政治情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认识,这样在面临学生的情感迷失、思想困惑时才能更加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

(三)延伸政治课堂,指导学生开展课后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增强政治认同素养

政治认同素养要求同学们正确理解我国的发展道路、体制机制、思想理论、传统文化的,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鼓励并引导同学们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走访中增强政治认同。

笔者在教学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九课《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这一内容时,课前布置同学们利用周末假期走访台山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碉楼,并搜集台山碉楼发展的历程,并思考台山碉楼的创建对我国推进文化发展创新有何借鉴意义?周末同学们分小组开展了此次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对碉楼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透过碉楼背后的故事,同学们体会到旧社会人民生活的艰辛,也更加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赞叹当时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之余,也懂得我们今天应如何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是在内心深处萌生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深深的自豪感。

时代是不断进步的,作为一线政治教师,我们应紧随时代潮流,在教学中坚持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开展新的教育模式的有益探索,更好的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于留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7(28)

[2]张小洪.基于“政治认同”价值引领的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8 年第36 期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