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作为适应高中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对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阶段展开通用技术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生活,从生活与实践中找到素材,将其带入课堂中,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为课堂教学带来更为深刻的体验,以此推进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通用技术进阶式实践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通用技术;实践活动
作为一种刚兴起的教学学科,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弊端,主要表现为:高中生缺乏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缺乏专业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教学效果不佳以及通用技术课程抽象性强;学生难以理解和实际操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实践研究与总结,从而为提升通用技术实践教学的质量与评价效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高中通用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由于目前高中学生普遍面临较大的高考压力,面对作为非高考科目的通用技术课,学生往往不大重视,只求得过且过,不认真听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技术知识,参与实践时才匆匆学习旁边同学的操作,草草敷衍了事。部分学生还会带着学科作业到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上完成,只有下课时才会抬起头。与此同时,大多高中学校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大,因此将主要的精力用在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教学研讨、改革的重点往往是高考科目,许多高中教师甚至认为通用技术课程只是“面子工程”,只要有就行了,课程效果怎么样不重要,甚至部分教师还会鼓励学生利用高中通用技术课的时间写其他学科的作业或者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通用技术进阶式实践路径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大情境产生的系列化、递进式问题,引领教与学两种不同的活动,并不断优化,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探析结构稳定性”一课中,在制作平板电脑支架的技术实践环节,教师基于情境创设了以实践为核心的设计表达活动和加工制作活动。设计表达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图样表达和创新设计能力,加工制作活动重在培养学生从创意到产品实现的物化能力,最终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的教育价值。
(二)优化教学计划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景教学法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产生出探究欲望,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课堂氛围,提升师生互动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为学生营造出不同的情境,在制定专属教育计划的基础上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转变传统教育模式。
(三)确立教学主题
检验核心素养是否养成,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能否应用所学完成特定的任务,二是所学能否在不同情境间进行迁移。因此课堂教学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情境的设置。通用技术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学情境应面向现实生活,立足技术实践活动,通过设置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挖掘学习资源。由于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不确定性、非良构性,在确立教学主题时,就要考虑问题的开放性、综合性、层次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能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一步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设计技术试验,分析数据,优化方案,并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
(四)教学案例引用
针对教学案例的引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认知能力。首先研究型的教学案例需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自身熟识的视角对相应案例进行细致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是以案例作为引导,让学生将案例和自身生活进行对照。这样学生就可以回想出自身的亲身感受,以及自己在面对类似问题时会选择怎样的解决方法。有自身的实际体验作为基础,就能够让后续的案例分析、案例讨论和总结环节变得丰富生动。例如,衣食住行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元素,让学生研究哪种版型、哪种材料的服装穿着最舒适,并且鼓励学生尝试自行设计校服以及日常着装,等等。这类研究型案例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也能满足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意识的需求。
(五)应用合作教学
高中通用技术教师还应当将合作学习融入通用技术的操作教学,在对操作过程进行讲授时,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给学生分组时,应当注重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情况,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操作能力较强,教师应当将这些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之中,由他们带动其他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按照小组找座位,确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能相互学习、讨论、总结,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即使是学习兴趣较低的学生也能够对技术操作产生兴趣。
(六)借助微课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通用技术本身是一门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能很明显感觉到,学生在通用技术学习方面展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上,能更加自由地参与学习,教师也会建构开放包容的通用技术课堂。不过,在当前的教学实践探索中,教师也意识到了通用技术课上暴露出来的几个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无外乎教师的教学时间与学生学习成果之间的冲突,教师想让学生在课上学会更多的技术型知识,奈何没有充足的教学时间,以至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讲解很少的内容,争取在学生练习与教师讲解之间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
通用技术课程是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类实际生活问题所设置的学科,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运用实际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更加顺畅地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
参考文献:
[1]丁静珍.设计思维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2):258-259.
[2]韩东铭.“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校本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36(8):72-76.
[3]周小虎.情境教学法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