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寻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发展,通过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使其育人作用发挥到更大,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新课改背景,对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有效性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受传统应试教育和高考压力影响,教师普遍偏重于理论方面的教学,比起学生学了吗、学到了多少、学得怎么样,教师显然更加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脱离学生主体、远离学生生活的地理教学自然不会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真实价值,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效率得不到保障。而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开始强调从学生主体出发,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在此理念指导下,高中地理教师应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及时完成课堂主角的过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实现有效教学。
一、夯实基础知识,形成学科知识体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样做是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认识到自己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更加积极地发挥自身主体作用,进而保证课堂氛围,确保教学内容输入的有效性[1]。换言之,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主动汲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基础知识储备,进而形成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体系,达到以学促教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教授有关“气候”和“水循环”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进行内容讲解。一方面,反常的自然现象要比教材中的案例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生动鲜活且真实的案例更有利于展现地理知识,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提高理解能力,无形中充实知识储备,进而保证课堂内容的吸收效率。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能够得到保证。此外,为了有效满足学生不断提高的学习需求,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通过不断学习与提升确保学生、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自主创作热情
情境创设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被学科教师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当中,实践证明,适宜的课堂情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鼓励下,自觉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进而形成一定的自主创作能力。众所周知,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认为学科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迁移运用,进而实现教育的价值[2]。而创新思维与自主创作能力的培养恰好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重燃高中地理学习的激情。值得一提的是,在情境创设后,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用以自由思考,通过大胆质疑、动手操作启发学生,将一切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都利用起来。
例如,在教授有关“热力环流”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有深意的问题,如:究竟是低空的气压高还是高空的气压高呢?这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如果学生不加以思考,经常会被先入为主的观念误导,进而回答出“高空气压高”等类似的答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应的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地理知识,即“海拔越高,则气压越低”,让学生的思路得以打开,自觉拓展自身的眼界和格局,进而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罗列其他的地理知识或现象。
三、培养探究欲望,注重提高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在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前提下经常会选择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导致系统性的知识被分割,学生形成的知识记忆是呈现碎片化。尽管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未形成成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只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授一些学习方法,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得以提升[3]。要知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以致用才是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会用,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进而实现“学了用”。
例如,在教授有关“风”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从风的运动着手,通过逆向思维调动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利用发散学生的思路、生生思维的共享,发现学生身上更多的闪光点。同时,教师应适度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让学生成为发问的人,鼓励学生多问多说,进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发展对师生皆提出了较高的挑战,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自觉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完善自身专业知识储备,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适宜的课堂情境,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学生的思考和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最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汪艳英.基于新课改、新教材背景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以“气象灾害”中的洪涝灾害为例[J].教学考试,2022(27):38-41.
[2]周敬.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实施难点及改进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5):75-76.
[3]毕金花.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初探[J].读写算,2022(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