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历史的车轮将我们带入到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也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行了一次新的深化改革,帮助人们适应知识增长飞速、新学科不断涌现的新社会。新课标的出台正式提出了培养人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基于新课标的指引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成为众多教师的核心研究课题。笔者认为要知其过往,明其所趋,才能够做到继往开来。因此本文是从分析传统教学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入手,对基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的优化策略作出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传统教学;优化策略
前言
新课标的落地和深化教育改革统一指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新课标的落实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新课标的落实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乃至个人的教育习惯,扭转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枯燥单一的灌输和填鸭式教学为方法,以接受式学习为常态的传统教育局面。新课标的出台为教师指引了教育方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一、传统教育中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体系中,最开始是以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为主,后来数学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提出了以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双基”为教学目标,再到现在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应试教育和唯分数的背景下,大多数都是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否成功地顺利地“更上一层楼”。基于短视化的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局限于讲授法,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教授数学知识,而学生则更是在望不到边际的题海里进行数学训练。如此以往,数学的育人功能根本得不到全面的实现,更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因此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是教育改革深化的自然产物,教师必须加快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为指引,聚焦于学生综合性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教学目标,促进全面发展为教学中心
联系传统教学目标设定和新课标的指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征完善教学目标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步。教学目标是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影响着教师实践活动的方向,也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收获。从某个程度来说,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合适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必须十分仔细地了解学生,认真地研读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以七年级下册《因式分解》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例。
按照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原则:1.学生掌握分组后能运用提公因式和公式法来进行多项式分解因式;2.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结合新课标制定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识和应用;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帮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是什么以及学习的意义。
不难看出新课标下制定的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知其所以然,只有学生知其所以然,能够对其知识有所迁移,有所创新。
(二)联系生活实践,重视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学习数学能有什么用,买菜会用到方程吗?确实,买菜不会用到方程,但是数学除了人们知道的大量的计算、枯燥的符号、烧脑的方程以外,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抽象思维、定向思维、创新思维,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财富,尤其当今正是知识创新的经济时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例如,学习完八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思考学校即将要举办国庆文艺节汇演,咱们班是第一个入场,教师准备让学生在操场上花式摆字,摆出“祖国母亲,生日快乐”八个字,有什么又快又好的办法呢?引导学生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把所有的学生都放在XY轴的坐标上,每个人就像一个像素点,然后写出八字,找到每个人的对应点,最后用“0”和“1”做编码,0代表蹲,1则代表站,做好编码按照刚刚写的八字以及对应点发到每位学生手上 ,教师作出指示即可。
(三)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至今已经很成熟了,并且在教育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善于发现和利用有益的教学工具,实现教学减负增效。现在有关微课、翻转课堂、线上课堂等教学形式屡见不鲜了。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除了关注学生理解能力以外,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那么教师改变以往的数学课堂模式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正好可以成为教师创新教学课堂的重要工具。
总结
简而言之,新课标的指导下,更加确定了数学科目教学目的不仅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和应用实践,促进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形成数学思维能够创新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文宏.关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家长,2021(33):129-130.
[2]朱克梅.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59.
[3]浦圣妹.基于原有认知,培养实践意识——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J].中学数学,2018(2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