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关键知识和核心能力的现代公民。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引入,立足高中学生的生活实践,分析了具体教学方面存在的弊端,运用了创新的教学方式,突破了禁锢,探究了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培养了高中生自主剖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坚定学习自信,提升了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理性思考、法制意识和公众参与。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和核心素养的关系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是指在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将教学、生活与学情高度融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基础,以知识为导向,有规划有目的地将高中政治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回归生活,达到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人才的目的的教学模式。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它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新性和主动性,提高高中生政治学习成效,从而提升学习体验,提高上课效率。同时,非常契合新课改的要求,特别是对强化核心素养的培育和立德树人落脚点的形成。
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新课改中要切实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课改下的核心素养本质是在实践中去形成政治意识,坚定核心价值观,提高对生活美好的认知和情感,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政治能力。
因此,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与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高度一致的,可以说培育高中政治核心素养要求在高中实际的教学中要实行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加深知识与体验的融合,从而树立政治认同,坚守理性精神,坚持法制意识,积极投身公共参与。
二、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实施存在各种问题,情况不容乐观。
(一)教师生活化教学观念落后
在实际政治教学中,教师观念更新慢,虽有生活化教学初步观念和思考,但在实际上课上还是出现为生活化而生活化教学,只强调形式,生活化素材丰富,学生为了参与而参与,气氛很热烈,但是收获和效果却偏低。还有老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据时代变化而更新,依然坚持满堂灌,又绝对操控课堂,学生主要负责听讲,因而主体性参与性较差。同时,高中政治是衔接大学教学,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一门学科,理论性较强,许多知识比较抽象,缺少具象化,对于刚接触政治的高中生而言既晦涩难懂,索然无味,又没有参与感,积极性低,自然也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不利于教学过程中政治认同的树立,理性精神的发扬,更没有公共参与。
(二)政治生活化教学设计粗放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生活化教学目标模糊,生活素材设计简单,上课所采用的素材偏旧、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生活化教学活动随意、活动实施随便、活动效果随缘的现象,同时也不够典型和不能突出政治认同等政治核心素养,不符合政治这一社会学科的特点。比如,在讲授《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时,许多教师采用德国艾尔啤酒作为例子,许多学生根本不认识该公司及其啤酒,同时,这样的例子缺乏政治学科的政治认同,也没有理性的精神、法制和公众参与。许多学生根本就不认识这一公司和这一款啤酒,因此,也没有积极性去参与。同时,这样的例子缺乏目标性,设计粗放简单,形成不了政治认同,也极少涉及理性精神,无关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是典型脱离国情、脱离实际生活的例子。
(三)政治生活化教学过程缺少实践体验
在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下,许多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就是提高教学成绩,提高升学率,对于能够提高教学体验的实践几乎都舍弃了。最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这门课程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是一门活动型课程,注重结合社会实践。笔者长期在教学一线的工作经验发现,在三线城市的许多学校在社会实践这一方面大多都没有实施,各种符合政治学科教学需要的实践活动大都省略,许多实践数据大多是作假,学生没有参与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实践,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不到位,积极性不高。
三、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深化教师观念,优化教学主导
所谓教学,有教才有学。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观念必须与时代脉搏同频率。生活化教学是现代世界教育公认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下功夫,加快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只是和只在口号上高喊“生活化教学”,而懒于付出行动,形成教学惰性,要清晰认识到生活化教学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更有利于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细化生活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性
高中政治课所讲授的知识理论性强,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性认识尚不成熟,其认知心理发展规律,把握起来比较有难度。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打击,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及时改善,较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政治兴趣不高,上课没兴趣听讲,课后的作业复习等环节更不可能做好。因此,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要进行精细化设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任务,利用紧切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进行综合探究,来指引学生科学学习政治,培养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来调动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到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中的“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一内容时,分析创新发展史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举例,分析可塘镇珠宝行业发展遇到巨大瓶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明确学生任务,由学生进行调查,写一份调查分析,并结合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可以从可塘珠宝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同时受技术知识的影响,珠宝行业创新不足,还有区域特点等因素,整体萎靡,动力严重不足各方面分析,因此,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进行全方位创新,坚持文化创新,加强科学技术创新,让创新在整个产业中立于首要地位。学生们对本地城镇较为熟悉,对本地产业了解较深,很多学生家里也是从事相关的生意,所以兴趣很大,参与度较高。这样教学设计让学生学会能够深入社会开展调研,发现当地社会热点问题,提出有关具体解决方案,提高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使命担当意识,培养公共参与素养。教师只要做补充和总结,来提高认知水平。这样的设计不但有益于加强学习积极性,同时有益于增强学生们公共参与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三)优化生活化教学课堂组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得到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教师教授教学向生活化教学转变,要不断优化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地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设身处地的投入到学习和体验中去。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自主操作互联网进行查阅所学知识,增强自主性。同时,教学过程可以分小组,分任务进行教学,把教学目标细分成四个小目标,具体交由小组负责,最后组长汇总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四)开展多元多层次的学校性社会实践
生活即教育,教育紧贴生活。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需要多元多层次的社会实践,这样能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投入到实践中,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能获得终生难忘的知识,也能在实践中去检验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比如,教师教学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政务公共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县政府查阅政府文件,了解政府各种办事程序,体验我国政府是如何坚持为人民服务。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县政务中心体验便民利民的政府,体验阳光政务透明运行,了解政府如何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处理劳动关系这些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入理解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学生们把握政治生活的知识点。同时,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更深刻体会到便民利民的政府,增强政治认同,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更有信心;深化政府办事程序,强化法制观念,提高学生们的法治意识;通过实际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公共参与,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从而起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手段,政治核心素养的形成是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政治生活化教学,加强教学精细化设计,优化生活化教学课堂组织,开展多元多层次的学校性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性,来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对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参与度,强化学生政治认同,丰富学生科学精神,增强学生法制意识,落实公共参与,达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季平,付明明,邓琳.转型与使命新时期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D].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钱洲军.探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J].宁波出版社,2019.
[3]中华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陈式华.让活动在思政课堂真实发生[G].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2021(9).
[5]暴治文.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的主要途径[J].考试周刊,2011.
[6]林雪贞.优化情境教学 培育核心素养——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J].考试周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