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关乎学生的发展,也关乎民族的未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改变了我国传统教育结构,使教学朝着多样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也应跟随新课标步伐,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尽快走上教育改革之路,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总之,教师必须立足于实际,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入手,结合其认知规律与心理发展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面型高素质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路径,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
引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站在科学角度看待教学问题,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发展空间,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核心素养与健全人格。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对教学课堂进行反思,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优化整体教学策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要想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势,仅凭理论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魅力,深化对内容的体验,丰富其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反观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终究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关注更多的不是学生的状态,而是教学目标和进度。新课标重点强调“以人为本”理念,要求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树立道德意识,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一课的学习中,首先,我为学生深入解读了教材中例举的几条法律,为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案例,组织学生参加“法律小讲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选择一名“律师”,就本次案例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加深了对法律的认识,全面了解法律对一个国家而言的重要性。从上述案例可得,以实践为基础,理论教学为辅,能最大程度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作为当前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枯燥乏味的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日常学习中。为了创设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借助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实用性。初中生正处于特殊成长阶段,对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学生的性格也会有所变化。如何引导学生走上正轨?教师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例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中,我举了一些社会中常见的例子供学生参考,同时让学生讲述自己发现的社会不文明现象。有的学生说闯红灯,也有的学生说酒驾、醉驾,等等。在这之后,我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规则的重要性呢?”“我们应如何遵守规则和法律?”当我抛出问题后,学生能迅速进入思考状态,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最后,我进行总结: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佳方式,没有规则和法律的约束,人们的行为只会越来越肆无忌惮,这将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我鼓励学生调查社会现象,深化其对规则和秩序的理解,教会学生知行合一,做一个遵规守纪的人。总之,教师要学会利用生活化教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社会现象与实际生活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如今,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选择,充实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范围较广,初中生经过系统化训练对学习已经有了初步认知,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有些法律知识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与实际生活关联较少。信息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这样的课程节奏紧凑,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故而,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有效连接课前课中课后。例如,在《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一课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国家发展历程史料,让学生自主预习,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资料。在教学环节中,我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间的关系,从而树立远大抱负。在我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主要为其介绍了相关历史事件和先进个人事迹,使学生清楚当代青年应肩负的责任与义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和想象空间。教师应处理好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加以思考,尽量制作出合适、有效、充满趣味性和生动性的多媒体课件。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如此,教师便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使得课程有效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自身法治观念。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其自学水平。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教师应站在全局角度思考,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耐心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其更全面地认识世界,让其从思想上认识到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的积极意义。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从而为高效课堂的创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东菊.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式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6).
[2]徐颖妤.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1).
[3]刘敏华.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C].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