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班会作为一种时间短、灵活性较强的班会类型,可以为初中班级管理带来巨大帮助。基于此,本文以如何利用开展微班会提高班级管理成效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微班会;探索实践
微班会就是微型班会课,围绕某一主题开展面向集体的教育活动。其特点是有针,花费时间少,解决问题及时,场地不限,自由灵活。随着微视频、微课、微博、微论坛等信息传播工具的发展,微班会成为班主任德育渗透的一种有效手段。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突发的、意想不到或长期性的问题。这时,短小精准、自由灵活的微班会就可以发挥合时宜、及时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
一、初中班会课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班会内容设计方面,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而是以思政教育来代替班会工作,从而使得学生缺乏个性化、特定性问题解决的教育,二是在班会规划缺乏阶段性和层次性,使得班级管理工作不规范。三是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对学生的德育渗透的及时性、精准性、有效性都得不到最大的发挥。
二、巧用微班会,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一)“微班会”目标的设计要明确。
运用恰当的素材,确定主题、形式,明确教育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场微班会或者录制微班会的形式进行目标教育思政教育、心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例如防疫教育,充分利用疫情期间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发掘“战疫”中的育人因素,形成教育内容,感化和教育学生。
(二)“微班会”实施的时机要恰当。
班级的成长教育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创设德育教育情境。每天每周的点滴,某同学经常问老师问题、善于思考,某同学因个人愤怒踢烂教室门等等,作为班主任及时拍照或者视频素材进行微班会,作为教育的点在恰当的时间及时表扬或指出错误,让学生及时学习优秀,改正错误。学校对学生期末进行总结,回到班级我借着总结的契机,进行了微型班会。2022年考研成绩出来,佛山一位女生查到自己成绩在中大专业排名第一,痛哭半个小时,艰辛的拼搏历程最终换来可喜的回报,借机及时激励学生的斗志。
(三)“微班会”成效要交流。
微交流作为微班会的一种形式,师生微交流可以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往正面方向发展。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仅可以通过课堂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辅导,同时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帮助和教育。另外,班主任可以通过交流及时对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和指导,让学生理解班级是一个言论自由的环境,但并不是用来传播不良信息的平台,知道发布不良信息应承担相应的后果,再利用微交流班会端正学生的思想行为。
生生微交流可以展现学生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参观甘竹滩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班主任的我回来让学生交流感受,一千二百天的日夜不息,一万两千人的风雨兼程,最终将恐怖雪涛化作平湖阔岸。这种勇往直前、拼搏进取的甘竹滩精神,是全体师生都亟需的。同学们表示展厅陈列的物品虽年代久远,但从中可以体会到龙江人民敢为人先,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以后会把这种精神融通学习中,做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四)“微班会”要重反馈。
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做到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总结。主要是让值日班长进行轮值反馈,创建微班会时间及时总结。我还创设自我评价总结,实行每人每天给自己打上重要的一分,对自己每天的行为习惯及表现进行反馈,扣好人生中的每一颗扣子。当然,班主任在每周每月的总结反馈中利用微班会有的放矢地引领,总结既要精,更要准,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让魅力微班会征服学生,达到教育目的。
作为一种新型班会类型,微班会能够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手段和方式,但同时也为班主任的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要求。一方面来讲,开展微班会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课堂的短时性、趣味性要求,因为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让学生学习获取信息、接受思想等,同时也能够实现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互动、有效分享,对于学生构建德育学习交往圈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以网络的形式线上开展的微班会,利用一些社交媒体软件,如微信、腾讯会议等,初中生在面对大量的外来网络信息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很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分散时间和精力,从而不利于学生投身于学习。因此,在开展微班会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避免网络带给学生的消极情绪和消极作用,要有效地消除这方面的影响,使得微班会能够成为初中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的利器。
微班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班会模式,可以利用零碎时间组织班级讨论会,对于初中班级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初中班主任可以借助线上社交软件开展微班会来强化师生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现场微班会的作用来端正学生的思想行为。适当的素材,恰当的契机、适时的交流、实时的总结,就可以做到以“微”见大,形微意远,有利于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振辉,李建秀.《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班级管理效率的路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5).
[2]卢玉,刘琳,金明顺.《微班会好工具——浅谈微班会的几种适用情境》[J] 教师,2018(15).
[3]周威.《微班会及其系列化实践研究浅析》[J].各界,2020(2).
[4]黄洪带.《微班会在育人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班级管理·德育研究,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