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我加入学校大家庭已经十四个春秋了。回首这十多年来的教育之路,平淡却充实,欠缺了轰轰烈烈的大作为,却赋予了我一些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我喜欢和孩子们在这并不宽阔的校园里工作和学习。
担任班主任工作无疑是累和苦的。但若能通过你的努力,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快乐成长,而自己又能从与孩子们相处的点滴故事中获得感悟,收获成长,把这累和苦转化成美和甜,岂不双赢?
今年中秋节前,我接到一个电话:“喂,彭老师,还能听出我的声音吗?我是‘理智’呀!”。哦,“理智”,一个多年前在我班上响当当的名字,哪能不记得?未见其人,我脑海里就已经浮现了他初中时候的身影。
那年,学校安排我担任七年级(2)班的班主任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地理虽是我兼任学科,但有利于班级学风建设,我乐意接受。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很快就按照年级的部署,完成了班级精细化管理细则。
一次班会课上,我正在公布班级管理细则时,突然有个同学直接站起来打断我说:“老师,事情都我们做了,那你做什么?”全班哄堂大笑,部分学生还向他投去“羡慕嫉妒恨”的眼神。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是对敢于当面质问老师的同学特别崇拜吧。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可能还不止你一个人这么想呢。”
有几个同点猛点头表示赞同。
“一会我公布完班级管理细则后,就会有你想要的答案了。邓同志,你先坐下认真听吧!”我接着说。
“不行,你得马上告诉我!不然,我就不坐下。”邓同学理直气壮地急着想要答案。
“太冲动了,不够理智。” 作为有些经验的班主任,我了解邓同学的性格特点,深知此时若从了他,可能会为以后的课堂埋下隐患。为了树立班主任威信,我选择了不让步。我接着说:
“你打断了我公布班规,急着要我现在告诉你答案,也可以。但我们的班规已经制定出来了,你现在相当于扰乱了我的课堂计划。按照规定,是要承担扰乱课堂的责任的,你愿意接受相应的惩罚吗?”
邓同学思索了一会,觉得这样会吃亏,调皮的说:“那,我还是等等吧!”,理智的坐下了。
“理智!”我不忘表扬这位虽冲动但未造成后果的同学。
班会课上得很顺利。同学们从后面的内容中明白了老师的工作职责。课后,邓同学跑来跟我说:“老师,这样的班规真细致,我喜欢。我们都是班干部,每件事都有人做,我觉得我们班肯定会是全年级最棒的。”
“谢谢你的配合哦,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为了加深教育,避免有类似课堂顶嘴的事件发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我趁热打铁,利用中午午训①时间从多个角度跟全班同学分析邓同学这种做法的得与失,对班级、对个人、对课堂的影响等。我教育他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任着性子,冲动而行,定要承担责任;互相提醒、理智表达,才能实现共赢。
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两个字:“理智!”,并跟同学们一起探讨了:如果以后出现类似现象应该如何处理?课后我还与邓同学、班上其他同学做了些约定。
邓同学从小到大受家庭影响而形成冲动的性格,并不是一节班会课、一节午训课就能纠正过来的。但自此之后,邓同学一旦冲动起来,其他大部分同学就会不约而同说:理智!当邓同学听到“理智”二字时,马上收敛了。
久而久之,同学们都叫他邓理智。而我发现他还真喜欢上这个名字,干脆也叫他“理智”了。
用心做教育,事事可教材。如果班主任能够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种种表现,有针对性的备好、上好每一节主题班会课,制定好班级管理细则,奖惩分明,落实到位,相信班级管理一定会更高效,日常工作一定会更顺心,我们的累和苦便转化成美和甜了。
注释:
[1]午训,是我校在下午第一节课前安排了十五分钟(1:50至2:05)的德育教育时间,主要由正负班主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