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借助格律诗写作增强学生文采和遣词用字能力的对策分析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可以说诗为言志,志为情义,情义萌动为志,将其用文字、言语表述出来就为诗,因此无论是我们现代人,还是古人,都十分喜欢写诗,诗歌也是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优秀文化传承。由于近些年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人们多关注于现代诗与古风,又或者是抛开格律的新体诗,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重点也并没有放置于格律诗方面,学生认为格律诗深奥难懂。但究其根本来看,格律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讲求音韵和谐、节奏起伏、声调优美,极具魅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格律诗写作教学,借助相应的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学生文采与遣词用字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格律诗写作;遣词用字;对策分析

引言

在格律诗写作课程当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年龄与认知特点出发,积极构建一系列多元化、丰富化、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活动,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本篇文章基于初中语文格律诗写作教学,对其增强学生文采和遣词用字能力的路径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借助格律诗创作特点,感悟字词魅力

从唐朝至今,格律诗创作都拥有一定的章法,可以说是文章的主要脉络,就是日常学习中常说的“起承转合”,如何巧妙运用文字,展现格律诗的起承转合至关重要。读懂格律诗是写作的前提,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借助格律诗的创作特点,带领学生感悟字词的魅力。

例如,格律诗当中的“起”开启全篇,进行点题,交代出诗的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为下文叙事做好了铺垫,起到了奠定基调的重要作用。

如《次北固山下》当中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其中“客路”就是指外乡的路,点名了诗人行舟江上客旅异乡的境况,漂泊在外的情境就暗含了思乡的情愫。 “承”是承接的上一句,主要是对前半句进行拓展延伸,《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就是承接了上句中二十三年再度归来时,却物是人非,老友过世的情节,体现了诗人内心难过惆怅的情感。其中“怀旧”两个字,就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点明了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在格律诗当中还要特别注重婉转回环,要做到尽而意无穷,与前文能够形成较为明显的对比,十分考验遣词用句的能力。“合”主要指总结前文,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是最能够凝练作者情感的环节。

《渡荆门送别》当中的“仍怜故乡水,里送行舟”深刻表达了作者“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也回应了开头的“渡远荆门”。古诗的起承转合就是依靠独具魅力的字词,体现其情感内涵,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了字词的斟酌。

二、做到读得多读得懂

无论是在格律诗学习,还是在格律诗写作当中,学生都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表现就是学生读得少与读不懂,当学生无法读懂格律诗时,就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格律诗写作活动,也就无法增强学生文采与遣词造句能力。在这当中读得少也不仅仅代表学生格律诗的阅读量小,而是学生对相关古代文化学习缺乏兴趣,不能静下心来去阅读,从而导致存在读不懂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作为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开展相应丰富的格律诗阅读活动,将其纳入到常态化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去。

例如,当学生格律诗阅读量较少时,学生很难体会到格律诗语言上的精炼性,很难拥有文化积淀,也就很难产生文化认同感。针对于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前小分享的活动。前期活动中,每堂语文课程留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每堂课程由一位学生站到讲台上分享自己读到的格律诗,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分析其中遣词用句的考究之处。这一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论是分享的学生,还是听分享的学生,都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格律诗。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分享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写一些格律诗,同样还是每堂课程都由一位学生分享自己所写的格律诗,这就能将前期阅读与后期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从经典古诗写作中感悟遣词造句

格律诗写作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用词不恰当的情况,所用词语缺乏深度,过于白话文,与格律诗风格并不相契合,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特别选择一些经典的格律诗,带领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作者的用词用句,实现科学化精准化教学。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篇古诗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重点放置于字词赏析上,带领学生寻找诗中最能够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分别有凄凉、弃置、空、翻等。“凄凉”表达出了诗人参与改革,本身是为国为民,但是最终却被贬谪到了荒凉的地方,诗人内心感觉到十分的悲凉,“凄凉”的并不是巴山楚水,其实是诗人的内心。“弃置”表达诗人被贬二十三年,人的一生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而过,内心感觉十分的痛苦与酸楚。“空”是诗人的怀旧,想念当初共同参加改革的旧友,但是自己身处于巴山楚水,又怎么能够与旧友相见呢,一个空字就隐含了诗人对于统治者迫害旧友的强烈不满。“翻”为回到家乡,本身应该感觉十分的亲切,但是离别家乡二十三年后,已经再无人相识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格律诗虽然体裁较为短小,但是蕴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表达中充满了作者的独特情感,也体现出了我国古人对于优秀品质的追求与向往,展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学习格律诗相关知识内容,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人文知识,还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审美能力等适合全面发展的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教育作用就是德育和美育。

【本文系清远市语文课题“格律诗写作促初中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1—1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皓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训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1):232-233.

[2]蓝卡佳.初中语文格律诗教学的一些问题[J].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70-72.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