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从《论语别裁》探析南怀瑾的学术风格

万方网论文查重

《论语别裁》一书是南怀瑾先生关于《论语》的讲演录。《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教育、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主张,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史料。南先生对此书研究并进行了解读,将原本看似孤立的一段段语录连接起来,为我们描绘了他心中的孔子形象,诚如他自己所言,此书是他对《论语》的“个人一得所见”,观此书不仅观其描绘的孔子形象,更让我们距离南先生的精神世界更近。《论语别裁》在社会上风靡多年,相比之下,钱穆、李泽厚等人的孔子研究成果难获如此热烈的反响,并不是他们的学术造诣不如南先生,从中折射出的是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要求。研读《论语别裁》一书,不仅是了解南先生对《论语》的个人解读,也应引起我们对文化传播的思考。

《论语》一书由一段段对话或语录组成,历来给人行文随意的感觉,且所载事件的时间背景前因后果常常不予交代,研读《论语》通常需要很好的了解这一段历史史料,才能将其贯穿。所以初读《论语》者往往不知所云,也因此认定《论语》一书是随意编排而成,并无内在逻辑。南先生坚持说《论语》一书的编排是有其逻辑意义的。“《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整个二十篇《论语》连起来,是一整篇文章”。在《论语别裁》的讲解中,南先生处处体现着他的“不可分”。《学而》篇是连贯性较强的一章,南先生在此章中从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问的宗旨”讲起,与下文所讲的“做学问的目的”、“学问的道理”、“学问的态度”、“学问的修养”贯穿起来,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第一章。可以说,他的归纳是具有一定道理的,为我们理解《论语》提出了一条线索。但笔者并不同意所有的章节都具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如《为政》篇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孔子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孟懿子问孝”,是有关孝道的话题,南先生皆牵强于为政,他的依据是“不管是为政或做事,是要靠人生经验的积累”,简短的一句话将“为政”和“人生经验”归为一类,所以得出结论讲“人生经验”就是讲“为政”,更进一步论证《论语》每一章都是有内在线索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南先生在学术研究上也不可避免先入为主之念。对于《为政》一章主旨,南先生进行提出了新的解释,将“为政”衍伸为“学问外用”,原本易于理解的含义却解释得更为复杂了。《为政》一章,本就涉及较多政治思想,将其归为政治思想亦无不可,南先生将其牵引至“学问外用”,表现出他的独特思考,但南先生的讲述风格一向洒脱不羁,“学问外用”也只是提了名词,讲到具体内容时“为政”、“做事”,种种事例,“学问外用”之思想已了无痕迹。纵观全书,南先生也在竭力将所有篇章串到一条线上,以致时有为合题意而生硬解释之嫌。《论语》一书阐述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行为,自然有其内在联系,这是不容否认的,但南先生过度强调字面间的联系,反而使其说服力减弱。阅读《论语别裁》,南先生始终在用他的思路与主张牵引着我们,向我们展现“史家之历史”。

南先生对孔子的推崇是无疑的。孔子历来受到儒学家的推崇,一言一行皆有深意,南先生也是怀着崇敬之情来感怀《论语》刻画的孔子。在南先生口中,孔子是个通达人情世故,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为学不是拘泥于读书,“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而做学问、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是要“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这里强调孔子的好古,可以看出南先生宣扬文化复兴的态度。《论语·乡党》一章开篇就谈到孔子的生活习惯,南先生立刻联系到了孔子的学问精神,如果不是对孔子的十分推崇,又怎么会时时刻刻由其形思其神呢?南先生都沉醉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的赞叹之中了。通过分析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南先生认为孔子的学问是非常广阔的,圣人之行是非常具体的,孔子正是在平淡无奇中显示出他的伟大。“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席不正不坐”,“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饮食、乘车、待人接物,孔子将圣人之仪诠释的淋漓尽致,这就是南先生眼中的孔子。孔子已经被南先生塑造为一个圣人,与平凡人过同样的生活,但圣人做的每件事都是有深刻意义的,即使犯错误,也是“勇于改过”。他在文中多次赞叹“孔子真是圣人”“孔子这个答复有多妙”诸如此类,可见他是站在完全赞同的角度评价孔子及其儒家学派。

南先生认为,“仁”是孔子学问的中心,是做学问的最高目的。但孔子的这一重要思想并未得到南先生的精确解释,“说到仁字,孔子学说的中心问题来了,头大的问题来了”,可见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精要之义尚未有一致之结论,而南先生在“仁”的意义这一问题上还是采取了谨慎保守的态度,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是孔子所谓的“仁”,只是讲了一系列故事,南先生谈到一位立法委员质询孔子的“仁”的解读,谈到韩愈的“博爱之谓仁”,谈到西方宗教,谈到纪晓岚、老子、宋明理学家、汉唐儒者,可以说古今中外讲了一圈,最后回来给“仁”做了个总结,令孔子的“仁”苍白无力。他在书中反对以后人之见解孔孟,自己在讲解时却也难以避免陷入主观臆断,“不知所云,越走越远”。这是他全书存在的问题,以解《论语》为起点,将古今中外统统用来为他的思想做注。事实上,《论语别裁》更多的是南先生对《论语》一书的发挥,如《论语·先进》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此篇,原本是孔子要弟子们“言志”之篇,通过此篇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获知了孔子的志向“吾与点也”,孔子同他的弟子曾皙一样,渴望将来能有真正的大同世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南先生透过孔子之志联想到社会之治,离乱的国家、社会是没有真正的精神享受的,“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西方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我们大同世界的那个理想”。读到这些,《论语别裁》展现给我们的已经不仅仅是孔子的大同世界了,我们更看到了南先生的一片赤子之心,《论语》由南先生解读来,不再是枯燥的文言与复杂的历史,而是一片人文情怀在心中流淌。他的主观随意性决定了《论语别裁》不可能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论语》研究著作,但他的人文关怀却弥补了这一缺陷,比起冷冰冰的说教,在南先生口中,我们感受到了孔子的脉脉温情。

对于孔子的政治思想,南先生一反传统观点,认为孔子只讲“为政”,不谈政治;孔子所提的“为政”是教化。经过诸多讲解,南先生将“为政”与社会的道德教育联系在一起,认为孔子说“为政”,实际上是对全社会进行道德教育,“一切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只是思想问题。只要使得思想纯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里就有点以己度人了。南先生不认同“为政”就是“政治思想”,强调“站在学术的立场,态度要非常严谨”,具体来说,南先生认为《论语·为政》并不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或“政治哲学”,孔子很少提到完整观念的“政治”,孔子只说“为政”。但我认为,这也是南先生的一家之言。在全书中,他一直努力扩展《论语》的思想内涵,在讲解时,无论儒家、道家、佛家,甚至古今中外,都用来为他的讲解做注,可以说早已脱离学术。且《论语》本身就是语录,通过一段段对话行为来体现孔子的思想,它的体裁决定了它不可能出现孔子长篇大论他的政治思想,与孔子“仁”的思想、教育思想等一样,孔子的政治思想也需要我们在篇章之中领悟贯穿,这样才能得出有体系的结论。

南先生对孔子的刻画突出的一点是孔子懂得人情世故,且教育别人要懂人情世故,“为政的道理就是要多懂得人情世故”。这是与传统推崇孔子为圣人不同的一点。提到圣人,总给人超凡脱俗之感,南先生尊崇孔子,却并不认为孔子是不通人情之人。南先生大赞孔子的实践性,不论是孔子应答不同身份人物的语言,还是对待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评价,南先生都称赞孔子处理得宜,同时言语间透露出对读书多而缺少实践这一行为的不满。考察南怀瑾先生的早年经历,少习诸子百家,抗日战争中投笔从戎,是一位文武皆备的英才,抗战岁月给了他更丰富的生活体验,他对实践的推崇是可以理解的。他多次强调读书多只会变成书呆子,这可能也和南先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从本书中的例子来看,仿佛他接触到的读书多的人总是不让人满意,而实践性强的人颇受他喜爱,而且这些人往往没什么文化。虽然读书多有可能造成南先生所说的问题,但他将之视为定论让人不能苟同。在文化信息量大增的今天,多读书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以南先生自己的说法,他读《论语》一书是采取“以经解经”的方式,“将唐宋以后的注解推开,依靠熟读原文来理解儒家经典”。但实际上,他并不重视考据训诂,而多杂取百家且切合他生活经历的“一家之言”。所以书中很多地方有明显错误,如“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一句,南先生解释为“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头子,有君主、酋长。但光有形态,没有文化,有什么用,不如夏朝、殷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因为它有文化”。在这里,南先生将“亡”解释为“灭亡”,可以说完全以现代汉语来理解,我认为此处的“亡”按照古文的使用习惯应该是“没有”的意思,就是说蛮夷之族即使有君主,也不如诸夏国家没有君主的文明程度高。南先生的理解常和古人注释有所出入,他试图从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角度做出新的解释,但最终难免陷入他自己的情理之中。

总之,南先生解读《论语》时时体现着他自己的思想特色,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将《论语》讲得妙趣横生,这是他的《论语别裁》大受推崇的原因。虽然他的讲解并不一定是《论语》本义,但至少他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角度,为传统文化的普及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也完全摆脱了严谨的历史研究方法,不重考证,引来诸多争议,诚如他所说,《论语别裁》纯属“个人一得所见”,它可用来引起我们探究《论语》及孔子学派的兴趣,而真正的研究要严谨地从考证开始。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