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维导图采用图形、图片和文字的有机结合,巧用图文并茂的特点,把高中地理知识的中心思想用大标题和小标题简单概括的方式分出不同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不同图形和颜色的技巧,把地理中的河流、森林和陆地等简单易懂地表现出来,并运用不同的层级给知识点建立关联,给高中学生提供了一种简单易懂并且容易记忆的学习方式。它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概括知识的重难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发散性思维,是高中地理专题复习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专题复习;应用策略
引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整理系统,教师在教学时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散他们的思维,学生们通过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的时候,学习效率及学习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一、思维导图应用在高中地理专题复习中的意义
高中的地理课程,本质上就是学习不同地域的人文活动及地理环境。课程内容包括许多领域,包含了很多复杂和非常抽象的内容。如果地理教师在教学时,把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学生自己也可以学习这种方式,通过思维导图对复杂的地理知识进行分类,然后有效地梳理和完全吸收地理知识。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在进行专题复习时使用思维导图是非常有意义的。具体有两大优点:
(一)理清脉络,完善知识体系
高中阶段所学地理知识看似数量多且杂乱,但实际上知识点都是有内在关联的,找到了规律,才能化解学习难题并且学以致用。因此在复习阶段,整理基础知识、完善知识体系非常关键。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最大优势就是快速、直接的整理要点,学生直观地观察相关内容,迅速抓住线索,发现规律,找到记忆的切入点;并且理清知识脉络之后,也能帮助他们查缺补漏,扫除基础知识的盲区。
(二)突出考点,建立知识关联
高中地理复习阶段,要把握高考为导向,从强化基础知识着手,再关联考点,融会贯通,才能真正达到复习的效果;应用思维导图完成基础知识的体系构建之后,从中标记高考的高频考点、热门考点,再对应历年真题以及平时考试出现的练习题,逐一突破;这样就将基础知识与考点考法结合起来,学生不仅要理解与记忆相关知识,还要活学活用,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综合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应试的必备素养。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专题复习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后复习,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巩固
虽然有部分老师已经在课堂前和课堂中引入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所有知识都是需要回顾的,需要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而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复习成果时,大多数老师都采取了抽查背诵或者提问的方式,这样只是检验了同学们对所提问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学们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而思维导图的应用便可以实现这一效果,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拓展。
例如,在高中地理进行第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时,首先,老师可以先利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进行发散性的学习;其次,在班级统一复习过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检验。老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中的重点知识设置为空白,即将有关大气运动的知识缺失,让学生通过大气运动空白部分上下位概念之间的联系,推导出空白部分应当填入的关键词,以及关键词背后细化的知识点。只有通过思维导图留白的方式,才能够真正检验出学生的复习效果。这种检验方式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避免学生产生掌握的错觉,还在于检验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同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之间的联想,将高中地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巧用思维导图工具,推进查缺补漏
思维导图既是“教”的工具,也是“学”的工具,归根结底还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励他们参与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巩固知识、建立逻辑、查缺补漏,这是思维导图在学科教育中应有的价值作用。
例如,复习专题内容“气候类型判读”,先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着手,建立核心关键词,再延伸补充特征、气候成因、整体分布规律等相关知识点;再有,为了启发复习思路,强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思维导图的框架,由学生进行补充完善,如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以“大气运动”为核心关键词,分别设置“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两大分支,其余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复习思路补充,如水平运动中的“风”“地转偏向力”,“风”涉及的“基础概念”“风向特征”“形成原因”,借助思维导图查缺补漏,强化认知。
(三)引导学生合作制作思维导图,深度挖掘其认知潜能
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站位不同,以致其在地理学习中所关注的侧重点、切入点、突破口也存在显著差异。而思维导图的引入,则可为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认知交互、思维碰撞搭建了平台,也更为利于实现对学生认知潜能的深度开掘。因此,为了切实调动学生开展思维导图构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来促使其切实突破认知困境,更好落实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可为学生营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认知生态,引领其合作制作思维导图。并通过对彼此所制作的思维导图的对比与分析,整合与重构,完善与补充,来实现对学习中遇到的核心问题的深度化解,以切实提升高中地理教学实效。
例如,在开展《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复习中,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洋流影响”作为核心议题,组织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内站在不同视觉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结合核心议题,对其不断拓展、逐步延伸、适度迁移,使教学重点以更为形象、直观、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以确保其对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的逐项突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具有层次性和条理性,对于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高中地理专题复习中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工具,有利于协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找到复习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复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健.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6):130.
[2]钱荻宁.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以“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21(2):77-80.
[3]韩卫.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探讨[J].西藏教育,2020,6(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