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是教师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各种语言文字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习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既体现了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也是语文素养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文核心素质培养是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立足于学生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但为当前的语文教育指明方向,而且为学生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习作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频繁出现"核心素养"这个词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一定是现在或未来教学研究的重点。核心素养教学就是教育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语文学科范畴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2022年版的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即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中通过对听、说、读、写、思等途径来实现,其中的"写"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本文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习作教学,如何更好地开展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提升和展示个人的表达与习作能力进行探索研究。
一、把握好课程标准,不"拔高"要求
有些老师在习作教学时,会要求用怎样的方式开头 ,结尾要点题;文章的结构要完整;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语言要优美、生动等。这种"拔高"的要求让学生对作文有了恐惧,把作文看作是一座高山,望而却步。由此,学生只能东拼西凑、胡编乱造。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每个阶段的习作目标,教师应遵循要求来进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自信地表现自我的内心世界,不说假话,真正地做到我手写我心。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第二学段的写作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时,紧靠本单元的习作要素“体会习作的乐趣”,利用当时最受欢迎的电影主角“哪吒”作为写作对象,引导学生抓人物特点,以游戏方式将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品质等方面的描写穿插在课堂中,到练笔环节,只要用一段话写出人物的一两个特点即可,对习作的字数不做要求,消除他们习作起步的紧张心理,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把握好语文课程标准,不“拔高”要求,落实每一阶段的语文素养,为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打好基础。
二、夯实语言基础,提升运用语言文字能力
为什么有的学生提起笔来半天写不出几行字,要不就是言之无物,不知所云,缺乏语言积累是硬伤,我们知道,没有语言积累,要想写好习作,那是空话。那么,怎样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呢?只有让学生多读、多看、多背,才是建构语言、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因为每一个“语言文字”都是构筑文章框架的“秦砖汉瓦”。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教会学生怎样去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的词句,通过多读、多背等方式,训练学生把它们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语言积累既是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也是为学生未来的写作能力打基础。可见,帮助学生把语言的建构起来、积累起来,夯实语言基础,“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力就会大大提升。
三、注重生活体验,积累写作材料
其实语言积累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的体验对于写作是很重要的。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积极体验生活,引导他们从书本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作文经验,或汲取更多作文营养。我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里汲取作文材料,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从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日记开始,我给学生介绍写日记的方法,让学生用日记的方式记录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鼓励学生大胆地写,从三言两语到整段、成篇,不限字数和内容,渐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吃饭、洗碗、做作业什么都写,学生对写日记产生了兴趣。我常鼓励日记写得好的学生把自己有趣的事情分享给同学听,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生活体验不限于身边的事情,我鼓励学生去关心社会、了解国家大事,如因疫情防控需要,现如今上课也要戴着口罩;只要进入公共场所,都要配合做好测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卡,这些生活的体验,是鲜活的写作素材,是训练语言文字表达的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要善于利用一些公众关注的焦点,指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写下来,这些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教师要善于利用。
四、用好教材,助力提升写作能力
生活的体验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好途径,但是教材更是好帮手。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我们知道教材中的例子都是典范,怎样用好这些例子呢?老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之从中吸取有利于作文的营养。例如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从单元导语开始,学生们就对本单元的写作知识“编童话、写童话”有了认识,通过学习经典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对于童话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在童话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发生,里面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这个单元还编排了几篇其他的童话,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童话的神奇,还能获得很多启示。我在设计习作《我来编童话》时,就结合单元中的课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学生刚刚开始学写作文,就要来编童话,其实是很难的,所以我在设计时,就充分利用了本单元的课文,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他们编童话的兴趣,为后面的编童话做好铺垫。
总之,在把握好语文课程标准的情况下,不拔高要求,循序渐进,不但要在生活中夯实语言基础,还要注重生活的体验,在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从而提升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希望本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习作教学的探索研究能为有效实现习作的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率提供一些浅薄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宋利华,周子房.“功能作文”教学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