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是学生接触和学习体育的基本时期,也是学生身心发育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新的教学大纲中也明确了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双减;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前言
“双减”政策强化了德育工作的实效,也给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小学体育的教学也必须要进行思想上的变革,革新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切实增强教学效果,树立终身体育观。尤其是在小学足球的训练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都能体会到体育的乐趣,并且让体能也得到提高。
一、小学校园足球教学和训练现状
(一)硬件设施不足
从当前小学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的教学与训练条件,在教学与训练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体育场地、体育场地等,因此,应加大经费,扩大足球运动场地和教学辅助设备。此外,在体育训练设备的使用上,大部分小学还存在设备短缺的问题。从而导致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与训练中,常常存在着缺乏针对性的实际操作,致使学生的足球教学和训练都发挥不出相应的效果。
(二)小学体育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小学体育师资队伍中,大部分都是非职业体育专业的体育院校毕业生,受其教学实践和专业背景的限制,缺乏相应的教学与培训。目前,一些小学体育老师虽然已经基本掌握了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规则,但还缺少一些专业知识。而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欠缺,会对学生的足球训练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导致小学生对足球的初步认识和学习产生偏差,小学生的足球运动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二、提升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目前的小学校园足球教学中,老师们普遍采取的都是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缺少创造性。在足球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将足球的技术和动作进行分解,这样才能快速地帮助学生掌握足球的要领动作,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足球训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足球的技术。比如,可以在足球教学的日常训练中,设置一些障碍性的比赛,看谁在比赛中使用的时间更少,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技术,又可以激发他们的胜负欲,从而提高足球教学的有趣性。
(二)完善各项足球硬件设施设备
鉴于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要加强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加强体育教学设施的建设。如因客观原因,无法完成小学足球场的建造与完善,则学校要依据实际的设施、器材状况,按阶段进行教学训练。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把足球的规则和技术传授给他们,也就是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让他们看录像,听老师讲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高年级的学生。在高年级足球训练中,根据学生对足球的掌握程度与实际能力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实战”教学与“模拟竞赛”,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足球场地的利用率。在实际的比赛中,运球、控球、传接球都需要大量的体育设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针对客观存在的情况进行创新教学,从而解决学校的足球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
(三)营造浓厚的足球氛围
针对目前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足球气氛,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爱。首先,要在多元的足球文化中渗透,用足球文化来引导学校的发展。学校应积极开展校本教材建设,建立健全足球教学评价体系和良好的足球环境,逐步形成健全的足球教育体系;加强对足球文化的理解、足球教学方式的改革,加强对校园足球的关注。其次,校内定期组织足球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加强校园足球赛前宣传工作;组织班级足球联盟,制作校服、校旗、校徽,组织同学参加拉拉队,营造嘉年华氛围。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同学制作足球小报、开展足球主题绘画大赛、“足球宝贝”评选等,加强对足球运动的宣传力度,提高足球运动的认识,提高足球运动的热情。
(四)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心理变化
足球不是每个小学生都能参加,所以,小学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体质,因材施教,不要一概而论。此外,对小学体育老师来说,他们在足球学习与训练中的心态改变是值得注意的。由于小学校园里的足球教学与训练是一种长期性的体育项目,技术的掌握还需要持续的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意识疲劳、畏惧心理,一些小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能力,在短期内无法掌握足球技巧,因而产生了挫折感,不能继续进行下去,而有些小学生由于过度兴奋,没有精力去学习其它的科目。为此,必须对小学体育老师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地面对学校的教学与训练。
三、结束语
小学校园足球训练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要针对现有足球训练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解决,比如场所、训练设备的问题。而作为小学体育老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要在进行体育足球训练的时候关注学生心理,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从而让学生的体能得到增强,同时体育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虞佳千.“双减”后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新体育·运动与科技,2021(8):5.
[2]徐博文.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概述[J].学周刊,20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