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基于三维目标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行动研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本研究基于Larsen-Freeman的三维目标理论和朱晓燕教授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提出“3P+E”授课模式,对中考重点和难点语法项目——被动语态、感叹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和时态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以提高学生对该语法项目的理解和运用。研究表明,基于“形式-意义-使用”的三维语法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并与新课程总目标相呼应,对优化教师的语法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法学习积极性及深化对语法三维度的认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三维目标;英语语法教学;“3P+E”授课模式

引言

语法是英语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一环。Larsen-Freeman(2007:77)指出,在话语层面上,语法在组织结构方面有“组织篇章,使之连贯;连接思想,改进篇章的连贯;增强篇章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联合起来建立话语模式;承担话语功能”五个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种奇怪的现象,老师们按照大纲的语法项目去讲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头脑里形成的语法知识和老师讲的经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当中最典型的常错语法包括感叹句、被动语态、宾语从句、定语从句以及时态的使用。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教师的思考,排除一部分学生因理解能力和学习态度问题,导致这种长期语法教学困境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如何通过优化语法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对目标语法项目的理解和运用?这是本论文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以Larsen-Freeman的“三维动态语法观”为指导,并结合朱晓燕教授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提出“3P+E”授课模式,对初中阶段的部分重点及易混淆语法:感叹句(Exclamation)、被动语态(The passive voice)、时态(Tense)、宾语从句(Object clause)及定语从句(Relative clause)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语法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于以上语法项目的理解和运用。

一、文献综述

(一)三维语法教学观

Larsen-Freeman(2007:15)把语法看作一项技能,它强调发展学生运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要他们对语言及其使用的知识进行储存。她认为如果学生掌握了教师教的语法知识却不会用,那么教师的工作就没有成效。当我们把语法看作是一种技能时,我们就更有可能创造各种学习条件来帮助学生克服惰性知识问题。

Larsen-Freeman(2007:38)提出语言的三个维度——形式、意义和用法之间是动态的相互关系。形式即这个语言单位是如何构成的;意义即它表达什么意思(基本意义);使用即何时用,为什么要这样用(如图1所示)。对语法结构的运用不仅要求形式准确,还要求有意义和得体。借助三维饼状图,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了解任何语言单位的形式、意义和用法。但她也提出,按照这三个方面去分析语言,绝不是要求老师把三个方面的所有信息都呈现给学生,更不是要在一堂课上全部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有选择地教,不过也不应该因此忽略对形式、意义、用法三方面的认识,而饼形图正是一个可以帮助教师们获得这种整体认识的工具。

(二)语法教学模式

国外学者提出的英语教学模式有3P模式(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此外还有Brumfit(1985)提出的CPDC (communicate - present language - drill practice - communicate)教学模式;Harmer(1983)提出的IPP (introduce-practice (controlled)- produce(communicate)教学模式;PRR(performance - rehearsal - report)模式。近年来,国内英语教学专家不断推出一些新的语法教学模式。其中“呈现语法点-师生讨论-归纳总结-巩固操练-综合运用”的模式一定的实践意义,适合于复习阶段的语法教学。我国外语教育专家张正东(2010)提出的“呈现-实践-迁移/产出”模式适用于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国内学者何少庆(2010)总结出语法教学的策略为“多对比,善总结;重积累,强语感;列句型,明功能;懂规则,促巩固;懂规则,讲运用”。朱晓燕(2010)提出了语法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即点拨所教语法项目的语法特征;明示所教语法项目的三维目标;预测学生学习该语法的难度;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解和运用的训练活动(如图2所示)。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均认为语法教学应明晰语法项目的三维目标,并以学习任务作为驱动,推动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法的形式、意义及使用。笔者认为朱晓燕教授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比较符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际,既结合了Larsen-Freeman的三维语法观,又明示了语法教学的关键流程,给广大英语教师设计语法课型提供了基本思路。不过表格内容相对笼统,也缺少评价环节。《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2022版)的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三维目标的初中英语语法课教学模式”-“3P+E”,即“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Evaluation”。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主体是笔者所带的初三(5)班、(6)班两个班级,共100个学生,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差异较大。根据2021学年花都区第二学期调研测试数据显示,初三(5)班的优秀率为10%,及格率为44%;初三(6)班的优秀率为71.4%,及格率为89.7%,通过数据分析,虽然两个班级的基础相距甚远,但两个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即在重点语法及易混淆的语法项目上的得分均不理想,典型的语法项目包括被动语态、感叹句、宾语从句、时态以及定语从句。鉴于此,本研究将确定以上几个语法项目为研究对象,在课堂上实施“基于三维目标的初中英语语法课教学”模式的授课,检验该学习模式对于提升学生掌握目标语法项目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首先, 通过访谈了解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语法学习上遇到的主要问题。访谈结果显示,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对于以上语法项目的形式、意义和用法都有良好的理解,但对于语法项目的特殊用法只有模糊的印象。成绩好的学生依然会犯一些如审题不清、时态、语态、拼写等错误,这并不代表学生不了解这些语法的用法,而是掉以轻心,检查不细致所致。基础中等的学生反映上课能听懂老师的讲解,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却无法想起该语法的形式,或混淆了其他用法,同时伴有时态、语态、拼写等错误。这反映了该部分学生对于语法的三个维度(形式、意义和用法)不清晰,也从侧面反映了老师的教学效果不明显。而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对于以上语法项目只有零星的碎片记忆,只是听说过着语法项目的名称,对于其三个维度没有任何的了解,所以教师的语法教学对于该部分学生的效果几乎是无效的。当然,这很大程度由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信心和习惯决定的,背景原因较为复杂。

除了对学生进行访谈,笔者对初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语法进行多次练习和测试。根据对正答率的统计,笔者发现对于老师上课反复强调的感叹句、被动语态等句型,学生貌似堂上已经听懂,并能有一定的产出,但在具体的篇章或情境中运用时,学生似乎全然忘记原有的语法规则和注意事项,只凭感觉走。这不禁引起笔者的思考,老师们花了大量的课时和精力教授正确的知识,然而学生的产出却是错误凌乱的。语法教学低效或无效,归根结底是教学策略出现了问题。朱晓燕(2010)指出教师反映出来的语法教学问题是师生对于语法的三维目标认识不清的表现。她认为当前教师的语法教学策略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语法教学三维目标不够明确;二是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不足;三是刻板化的语法练习与批改。

根据访谈和测试结果,结合文献综述的研究指导,笔者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了为期半年的“基于三维目标的初中英语语法课教学”的行动研究方案,对重点语法项目 - 被动语态、感叹句、宾语从句及定语从句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本研究计划通过“设计教学方案 - 集体备课 - 说课 - 研讨- 公开示范课 - 评课 - 反思总结”的流程开展。

(三)研究步骤——以“定语从句”为例

根据Larsen-Freeman的三维目标理论以及朱晓燕教授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并结合笔者所带班级的实际和教学设想,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案例。

1. 首先,点拨定语从句(Relative clauses)的三个维度

形式(Form):先行词+关系词+从句

意义(Meaning):修饰或限定名词、名词短语或代词的从句

使用(Use):对人或事物进一步补充具体信息,让表达更紧凑

2. 明确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的语法知识内容要求(三级):

① 初步意识到语言使用中的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明确学习语法的目的是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

② 在口语和书面语篇中理解、体会所学语法的形式和表意功能;

③ 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描述、叙述和说明等。

3.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 归纳、总结who\which\that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意义、构成规律以及用法;

② 识别关系代词在从句中充当的成分并在语境中运用;

③ 使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及表达观点。

4. 预测学生在学习该语法时会遇到的困难

① 识别主句和从句,关系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有一定的困难;

② 使用正确的时态和语序进行定语从句造句;

③ 根据语境创造性使用定语从句。

5. 选择和设计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活动

Step 1. Presentation - 创设情景,猜测事物。

【设计意图】依托情景,引出语法项目,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定语从句的意义和结构特征。

Step 2. Presentation - 观察例句,小组合作讨论定语从句的意义、构成及用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和分析,归纳语法特征,形成语言意识和语感。

Step 3. Practice - 在语境中使用正确的关系代词,识别定语从句,并总结语法现象。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关系代词及识别定语从句,能否通过特殊例句总结语法现象。

Step 4. Practice - 翻译短语,分析关系代词在从句中充当的成分,并总结特殊语法现象。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通过翻译短语检测学生初步使用定语从句的能力,并鼓励学生主动分析和总结语法现象。

Step 5. Practice - 小组合作:拼图游戏,操练语法。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及小组合作,推动学生参与课堂,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来遣词造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Step 6. Production - 根据提供的语境创造性使用定语从句,巩固语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使用所学,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对定语从句的理解。

Step 7. Evaluation

Step 8. Homework:使用定语从句描述你的家庭成员。

6. 实施课堂教学、听评课相结合

课题组的老师根据自身所带班级的学情,对教学设计进行个性化调整。课题组老师通过“互听+互评”的方式,记录本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的专注度和参与度如何?教学活动是否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课堂容量是否过大或过小?老师是否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输出练习是否能检测学生对该语法项目的理解?学完本课,学生对于该语法项目的三个维度的了解情况如何?针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题组老师再进行集体评课,再次完善教学设计。

7.敲定最终方案,公开示范研讨

针对最终敲定的教学方案,课题组会申请校级公开示范课或用作科组内学习研讨。本课例在花都区调研活动作为示范展示课,来自兄弟学校的学科组长和带头人观摩了本课例,纷纷对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和设计予以了高度评价,但同时也指出了“基于三维目标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框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三、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Larsen-Freeman的三维目标理论和朱晓燕教授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提出“3P+E”授课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发现该教学模式对于优化语法教学策略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强化学生对语法项目三个维度的认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于三维目标理论的语法教学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理念

基于三维目标理论的语法教学模式(3P+E)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相呼应: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使用目标语法,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通过观察例句,分析句子成分,总结出语法形式、意义和用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融入集体并积极调试自己学习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对于“基于三维目标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的接受度高

该教学模式结合的新课标的理念,

给学生营造一种体验式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迁移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并借助希沃白板5互动教学平台,让学生进行闯关学习,获取成功的快感,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失败中反思自我,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对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 “3P+E”教学模式让诊断学习效果可视化

该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多元评价任务贯穿于整堂课的每个环节。每一个的闯关任务都对学生的阶段学习有一定的诊断功能,也方便老师实时了解学生对语法项目的掌握程度,并迅速调整教学策略,为进行个性化评价创造了合适的时机。

四、结语

本研究给本课题组老师的语法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让老师们对语法三维度有更清晰的认识,对于推动教师对比和反思自身语法教学策略有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随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思路的转变,语法课堂也随之产生质的变化,虽然教学效果不是立竿见影,却潜移默化地刷新了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认识。通过这种互动、生动又富有挑战性的课堂,学生日渐明白,学习语法并非只是记住陈述性的知识和进行机械的练习,而是在活动中逐渐生成新的语法技能。当然,由于本课题研究实施时间尚短,研究成员也只局限在课题组老师之内,研究范本也不够大,以及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否能全面推广尚需要进一步实践验证。对于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覆盖的范围,笔者也在此说明,希望能在以后的研究中纳为考虑的因素。首先,本研究为质性研究,研究结果主要通过访谈、文献综述、课堂观察、集体研讨以及课后作业、练习和测验得出,缺乏大数据的支撑。其次,语法教学如何凸显育人功能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在本研究中尚未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或许基于主题式的语法教学能更好地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这也是本研究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再者,该上课模式对提高中上层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较明显的效果,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依然触动不大,这是本研究稍微遗憾的地方。最后,国内外的学者提倡语法教学需遵循众多的原则,如“挑战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文化关联原则”、“情境性原则”等,本研究的课例虽也有体现部分原则,但融合的内容不多,希望日后能针对不同的语法原则进行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DianeLarsen-Freeman.语言教学--从语法到语法技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林立.英语语法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5]何少庆.英语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运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