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更不是苦读加思考,重要的是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只有以整合知识、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的数学教学, 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育,才适应时代需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文教育;融合

人类的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的科学教育。另一类则是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培养人的丰富的人类情感和优秀的人格品质的人文教育,它涵盖两个方面: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

21 世纪的人类社会,将是两种教育融合为一体的科学人文教育的时代。它是以培养人的人文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人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集知识、方法与精神于一体的完整教育。中学数学教育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教育,一定要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追求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以整合知识、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这就是说,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教学, 也充满了人文教育内涵,蕴含着人文教育功能。

一、两种教育融合的必然性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领略了科学智慧在改造自然中的巨大魅力以及它所显示的巨大力量。其科技成果迅速、广泛、深入地进入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领域。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教育高举科学的大旗,热情地宣扬科学对于人类的伟大意义。形成了现代科学教育的思想理论。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期,是科学发展的黄金时代,科学的发展与日俱增。因而强调科学素养一直占据着教育实践的主要领域。但是当人们对自身面临的众多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时候,这种唯科学教育的局限性和薄弱之处受到了普遍的怀疑。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及战后的“全球问题”所导致的“人类困境”,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即可促进人类的发展,也能破坏人类文明的进程。从而宣告了唯科学教育的破产。

21 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如果他们缺乏健全的人格品质和人类责任感,一旦走向反面,其顶尖的高新技术将会给人类文明造成灾难。海湾战争、北约对南联盟疯狂轰炸,再一次敲响了警钟。核军备的扩散与竞争,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而重建人文精神,恢复人性的呼声强烈地震动起来。科学教育终于觉悟: 要使科学真正造福于人类,要在追求科学精神的同时追求人文精神。即追求人道、人性、人格。强调人的人类责任,人的丰富的人类感情。因此,离开了人文价值取向的科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二、两种教育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科学素养,体现人文精神。表现为两种教育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仅是外在社会的需要,而且是两种教育思想发展的内在需要。即两种教育都需要寻找对方的“帮助”。

科学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暗藏杀机”。为阻止毁灭人类进程反动的一面,科学教育需要得到人文教育的“帮助”: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是净化人的心灵,造就为人类美好事业奋斗终身的优秀人才。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同时使个人生活充满幸福。这一切又依赖于科学的发展,需要得到科学教育的“帮助”: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两种教育的互助,恰恰是素质教育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求两种教育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科学人文教育。

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直接反驳,其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格品质的必然结果。健全的人格品质是创新人格品质的源泉。它恰恰是人文教育培养、追求的目标。因而两种教育的融合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高中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实践与认识

人类社会的进程,包含着人的科学化和人的人性化两个方面。因而高中数学教育 一方面要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体现人的功能性价值;另一方面更要关心人性的发育成长,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及人文精神。即把高中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一)融合的立意

高中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立意于弘扬人的主体性。注意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使受教育者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唤醒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推导圆锥侧面积公式时,教师要先作演示实验:把圆锥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母线剪开后平展成扇形。然后,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出实验报告:①举出几个可展曲面的例子;②从圆锥的高、底半径、母线、轴截面顶角、侧面展开扇形的中心角及面积, 六个变量中任取三个,组成一个关系式;③参考课本,形成圆锥侧面积公式和其它关系式。

学生“左执原理,右执实验(科学精神)”的理性建立了圆锥侧面积公式的多种形式及扇形中心角的多种形式。并整合了圆锥、圆台、圆柱的侧面积间的关系。

整个过程,并不是结论的直接传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信息的人文处理,认识自我,形成了个体互异的多种形式的结论。把人文教育与数学学习融合为整体:即注重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精神风貌和精神力量的同时,重视个体的行为结果和注重个体的行为效益。

整个过程,着意于努力提升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明白:人不是消费他人成果的机器,而应该是个体创新意识的积极呈现,做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器。从而把生命活动纳入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中去。

(二)培养人文精神

在人文学科中,岳飞的一首《满江红》,使人热血沸腾,是培养人文精神的生动课例,但也必须清楚:数学中的概念、定义、公式、法则等也都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极好素材。例如:对勾股定理的发现,一方面要强化民族意识,捍卫民族尊严。另一方面也应使学生明白:其证明方法有多种。科学家们以自己的劳动,积极地进行有创造价值的活动,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有献身精神、奉献精神,不为功利而躁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祖恒原理、杨辉三角、集合论的建立、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甚至连弧度制的产生等等,处处都是人文精神的积极呈现。

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当以这些史例、史实为素材,教育主体把创造与无私奉献当作人生最大快乐,自觉地献身于人类的进步事业,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科学人文教育,一方面要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体现人的功能性价值。另一方面要关注人性的发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健全人格促使人的自我完善。

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其途径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并引导学生尊重自己及他人的人格。

在圆锥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同学提出:“是否可以把圆锥化成正棱锥去考虑求侧面积?”顿时教室一片“哗然”,使该生(数学困难生)非常尴尬。

原来在初中,曾把正边形的变数趋向无穷大,求出了圆的面积。因此该生设想把二维平面中的无限逼近,迁移到三维空间。

我马上称赞该生:“她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无限逼近的思想,这似乎已进入了高等数学的门槛。只有那些不被本本框柱,富于独立思考的人,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时同学们对该生的创新精神深表敬佩。使一场“教学意外”,变成人格升华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独立人格的精神风貌。

其次是要真正认识学生的创新人格品质,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为此:我向学生先介绍了近代数学重要思想之一的极限思想 。然后把圆锥分割成正(n+1)棱锥,它的每个侧面近似地看作等腰三角形,从而得到圆锥的侧面积公式S=lC(l为母线,C为周长)。我及时表扬该同学:用无限逼近的思想求圆锥的侧面积,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体现了从有限到无限的升华。这时,同学们给予该同学热烈的掌声,在也是创新人格品质的升华。

(四)感美、审美、培养美的心灵

客观世界纷繁复杂。数学的使命就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秩序意味着和谐,就是简洁,就是美。

数学美的教育,重在人文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着意于形成审美鉴赏力,追求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及个人生活的充实与完整。导向精神文化的生成和价值理性。从人的心理本源引导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人格品质的发展。

数学美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宇宙”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一个和谐而有规律的整体”。原来,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呈现黄金比的规律(当然是片面的),其本质就是数的严谨性与和谐性。开普勒运用数的和谐美指导天文研究,发现了著名的天体运动第三定理。体现了数学美的现实意义。

高中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使我们认识到: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更不是苦读加思考,重要的是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担负起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丹.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四种策略[J]. 广西教育, 2016(22):2.

[2]王龙. 核心素养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体现[J]. 求知导刊, 2021(52):3.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