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标教育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比如,从历史时空观念来说可以巩固历史基础;从史料实证观念来说可以强化读史能力;从历史理解观念来说可以完善理性认知;从历史解释观念来说可以提高客观评判能力;从历史价值观层面来说可以树立社会责任感。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分析,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探讨分析
从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进行分析,这是站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来描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发展规律的一个过程。学生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可以充分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形成,并结合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学会运用历史观念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科学设定学习目标,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的发展具有不可逆的特点,从现存的史料文献中可以对历史产生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知。教师需要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区分和提取实用信息,并结合自身所学对史料主题进行公正的分析和判断。为了有效解释和证实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可历史事物,教师需要将史料作为载体进行学习,通过搜集、辨析、整理相关史料,可以确保史料获取的真实性、可靠性。比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需要结合史料记载,强化学生实事求是的历史思维,从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在文明发展程度和政治意识形态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思考资本主义工业国是如何打击落后、封闭的农业国家,从而了解到清政府腐败和落魄的真正原因。将史料作为文化载体,可以逐步引导学生从资料中科学提取有效信息,明确和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从而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以强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史料证实能力
历史学科的教育主旨是全面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和健全思想,这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爱国教育。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学生需要了解并正视国家历史进展,增强自身的历史认同感,从而在文化知识中培养核心素养。比如,在讲解“南京大屠杀”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民族和国家富强的角度进行思考,深刻认识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变化,通过播放史料视频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历史反醒。同时,再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内容,进行基础内容的介绍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阐述清政府最终落败的根本原因,教师需要避免过分干预学生的思想,而是给学生创造大胆发言的机会,体现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历史的辨识和分析,如科技、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历史知识的多层次理解,培养科学的历史思维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唯物历史观念和时空观念
在唯物意识观念中可以充分体现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规律,同样也属于马哲理论中的主要体现。基于唯物意识观念的角度出发,可以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比如在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要求学生从现实经济政策方面进行自主分析,利用唯物史观正视历史问题,带领学生跨时空解决问题。因为在不同的历史空间背景下,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情景进行更好地解释和判断。例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的内容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中的片段,并把如今的中国和清朝甲午年间的状态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历史感悟,在情景还原中体会屈辱的过往历史。除此之外,在“百家争鸣的出现”这内容中,也可以作为良好的切入点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针对经济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在春秋末期由于牛耕和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为封建社会生产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白社会发展的核心是生产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唯物史观。
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与人文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历史教材中也包含了很多的家国情怀知识点,所以教师可以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合理应用在学生的课程教学中,以促进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例如可以结合“人民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革开放”这几个课程知识的教学,在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中,组织学生针对目前我国的国际地位进行总结,从国际形势的演变、改革开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活跃课堂讨论的氛围,帮助学生正确树立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发奋图强、为国争光。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熟悉和挖掘教材内容,合理掌控教学的节奏和进度,借助视频、语言、图片等方式尽可能地还原历史情境,促进学生感受历史、回顾历史、理解历史、塑造价值。同时,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改革模式下,要想落实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循序渐进、逐渐渗透,主动学习和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式,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实现学生的多方位培养。学生在汲取历史知识的同时,应当注重自我熏陶和完善,学会从历史中总结、在现实中升华。
参考文献:
[1]徐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21(6):76-77.
[2]周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6):117.
[3]程雪.浅析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旬,2019(5):35.
[4]薛蕊.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11):123-124.
[5]朱晓燕.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以"人生的选择——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一课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