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注重起对学生全方面素养的培养。表现性评价方式作为当前新涌现出的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全面性,能够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直接、全面地评价。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将表现性评价这一方式重视起来,通过设置个性化的表现性任务、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等,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小学语文;实践研究
随着语文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评价方面,也涌现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方法。表现性评价与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同,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运用相关的评分标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完成任务的结果的一种直接评价,能够有效地带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表现性评价这一环节的开展时,需要教师在课前就进行相关任务的设置,并依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从而依据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评分的工作。这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也要求具有相应的教学条件。
(二)忽视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般来说,表现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表现力,以及学生在进行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时所表现出的能力而进行开展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教师只是根据自身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表现性任务的布置,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使得小学生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使得表现性评价这一工作难以得到切实的落实,学生无法积极地加入学习活动中。
(三)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进行一些表现性任务的设计,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时,比较生硬、标准。小学生为了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教师的肯定,得到教师更好的评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不会采用自己原来的学习方式以及解答问题的方式。这样的方法没有考虑到每位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充分地遵循“以生为本”这一原则。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方法的意义
表现性评价方法是通过设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有效地观察学生在进行实际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实际的学习状况,以及解决问题实际的方法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能够对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展现出的多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表现性评价结束之后,教师还要根据结果,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指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三、表现性评价用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明确语文学习目标,指引评价方向
学习目标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制定的基础,也是教师进行表现性评价过程的基础,只有先明确各个课程的学习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教学,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做出有效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目标所包括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二)设计个性化的表现性任务,激发学生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对于世界的认知较少,理解能力也较低,因此,教师在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时,要充分地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进行任务的布置,并控制任务的难度。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设计,并确保任务的真实性,将其与学生的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春天相关资料的搜集,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开展一个“春天”主题的演讲活动,让每位学生上台进行演讲,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或者是布置趣味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画笔、彩纸、剪刀等材料和工具,制作出一幅春天的画,并让学生通过语言来描述自己画中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作一首关于春天景色的诗歌,并进行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吸引学生加入到学习任务的完成中。
(三)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检测学生各方面能力
在进行评价标准这一环节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设立一个比较科学、公平地评价标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要注重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在进行评价标准的制定时,教师一定要包含教学中表现性活动的一些相对重要的方面,针对于不同的表现活动,教师也要制定一些不同的评价标准。
结语
综上所述,表现性评价方法的应用符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将表现性评价这一方法充分地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指引评价方向;其次要制定趣味化、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最后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推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表现性评价——以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春天》为例[J].小学语文,2021(1):4.
[2]费敏.巧设评价任务穷尽思维可能——以施莉老师执教《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1(3):3.
[3]赵姗姗.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价值及方法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1(14):2.
[4]张伟玲.探讨农村低段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形成性评价[J].东西南北:教育,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