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养人才,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基于此,传统说教式、填鸭式教育不再适宜。文章以山区初中教育现状为背景,以目标教育为契机,结合实际教育案例探讨目标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目标教育;班主任;留守儿童;学习的主人
目标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明确了自己学习的目标才能内化为行动。目前,山区县城学生的现状是:留守儿童居多,学习成为他们最辛苦的事,不学习时可以看电视、玩手机,不用干活,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父母缺乏对孩子人生目标、学习目标的教育,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受手机等的影响,是非观念较差。
一、结合具体教育案例探讨目标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策略
(一)了解个体差异,确定教育目标
目标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个体差异,例如,班主任希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以此为目标开展教育,那么首要工作便是摸清楚每个学生的成长情况、性格等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目标教育。
笔者班上有一名学困生李某,学习兴趣缺乏,比较懒散,成绩较差。教师先通过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对该学生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再进行个体教育。在家访中得知李某同学是一名特殊的留守儿童,他的父母均残疾,因此他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教师最初试图以家长的不容易去感化学生,希望学生能体谅长辈,从而刻苦学习。然而李某同学却说:“我爷爷奶奶不辛苦啊,他们每天就是在家看电视,带孙子,不辛苦啊。”笔者只能改变策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进行教育,考虑李某同学从小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少温馨家庭,从这个问题上找到突破点,开展后续教育。可以看出,李某同学的家庭成长背景是较为特殊的,学生在原生家庭环境下容易产生自卑、亲情淡漠等个体性格,教师再采用一般的目标教育或理论说教,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成效。于是在家访的基础上,笔者让李某同学与爷爷奶奶互换角色,即爷爷奶奶去亲戚家休息三天,李某同学回家承担爷爷奶奶的角色,李某同学在家的这三天,需要照顾弟弟妹妹,准备家务,还需要去奶奶的菜地里干活。三天之后,李某同学羞愧地表示:“原来爷爷奶奶这么辛苦。”教师在这个基础上,肯定李某同学的优点,引导他承担家庭责任,唤起学生责任感和担当感,从而形成学习改变个人与家庭命运的价值理念,以角色互换为内容,以责任感的唤醒为目标进行相应教育。
(二)挖掘个体潜力,树立远大目标
目标教育的内容包括整体目标、分层目标和个体目标。教师再开展个体目标教育时,要善于挖掘个体的潜力,引导个体发扬优势,以个体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自我反省。
班里魏同学热情开朗,是学校的跆拳道高手,基本可以通过跆拳道兼职赚钱。但因此却无心学习,认为不学习自己也能挣钱了。针对该学生的优点与问题,教师需要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意义,从而达到目标教育的目的。针对魏同学,笔者先要表扬他的特长和优点,并鼓励其实现跆拳道的梦想。教师在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给学生设置更高、更宏伟的目标。
(三)实行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目标教育离不开家庭的积极配合,教师需要落实家校合作,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针对学生个体设置教育目标,更好地开展目标教育。班主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家长关注教育,另一方面要确保家长正面开展教育,关注学生潜力,而不是一味进行责骂与说教。
班里吴同学是一名女孩子,酷爱打扮,经常穿奇装异服,头发也不合格,崇尚个性美,找不到读书的意义,同时其个性张扬,面对教师的批评与教育从不理会。学校有不少女生是这样的。针对这类学生,教师需要认可青春期爱美的心理特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找到教育着力点,同时也必须与其家长达成教育共识,优化教育成效。首先教师要肯定其作为青春期女生爱美的本性。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其家长给其购买端庄、得体的新衣服,减少奇装异服的购买,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给学生营造真善美的氛围,引导学生形成高尚审美情趣,家长要确保以身作则,陪伴孩子纠正错误理念。另一方面,教师以“怎样才美”为目标开展教育。教师引导道:“当一个穿着华丽的女生满嘴脏话和一个穿着朴素却大方端庄的女生走在一起,哪一个才会真正被人喜欢?”此外,教师给学生观看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组成员王亚平,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抗疫女少将陈薇等优秀人物的事例及生活照,分析她们的成就,在着装、发型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她懂得端庄得体的仪表、内在美的重要性。教师设置相应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理念。
(四)开展班级主题班会,确定目标分层
除了针对化的教育,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的形式开展目标教育,实现目标分层。首先,可以让学生在班会上写下这一学期的学习目标、生活目标,学习目标可以是成绩达到多少分、有怎样的进步;生活目标可以是改掉某一坏习惯、有某一好习惯。其次,可以设定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制定小组目标,合力开互助学习。最后,是班级的整体教育目标,教师在整体教育目标中为主心骨,以目标为导向开展分层教育和针对化教育。
二、结语
学生面对教师和家长的说教,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目标教育却采用逆向思维,不直接要求学生遵守校规班规,刻苦学习,而是唤起学生多种情感体验,让学生找到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理念,找到学习动力,自主掌控学习和生活,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龙再云.浅议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76-177.
[2]卢臻,刘笛月,白真真,李俊.教学目标:教育价值观和专业知识结构的映射[J].基础教育课程,2018(04):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