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音乐学科的发展下,高中音乐鉴赏内容得到不断的扩大与延伸,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成为高中音乐教育中必须要关注的重点话题,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需要挖掘教材内容,融入课外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音乐技能、音乐理论有机结合。本文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渗透方式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渗透
高中属于基础教育的一个关键时期,进入高中后,学生可以理性分析所学知识,高中音乐鉴赏课属于高中音乐课程的组成,其教育目的是完善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对于学生民族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一、传统文化的精髓
爱国情感:热爱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坚守的守则,之所以当前我们国家国泰民安,其根源正是由于国家强大了起来。在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爱国主义情感,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与每一个大众都息息相关,在时代发展中,有很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并以此创作出大量的音乐作品。
拼搏进取的精神:在传统文化中也随处可见拼搏进取的精神,心怀梦想,只有坚定地将其落实到实处,拼搏进取,才能实现美好梦想。如今,我们倡导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中国梦,要达到这一目标,每一个社会大众都要具有拼搏进取的精神,引导高中学生形成拼搏进取的精神,不仅对他们高中阶段的学习有益,更能够让他们受益终生。在我们的很多传统音乐作品中,都可以读取到拼搏进取的内容,带着学生一起学习、欣赏,让他们感受先贤的拼搏精神,积极践行到自己的活动中,对于高中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浓厚的礼仪文化:从古到今,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历朝历代,都有严格的道德体系,懂礼节、守礼仪,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在封建时代中,礼仪被文人墨客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引导高中生重礼节、习礼仪,是传承礼仪之邦的客观要求。
团结和谐的思想“倡导“天人合一”,人、自然之间要构建出和谐良性的关系,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君子之交、宽以待人,这与我们倡导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如今,各类学校暴力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渗透团结和谐的思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渗透
(一)开发校本教材,配置民族乐器
为了将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至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有必要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具有“群众性”“地方性”“针对性”的特点,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上,多融入地方音乐文化,增加与本地地域风光、民俗风情的内容,这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也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环境。一直以来,由于缺乏民族乐器,大大影响了传统文化在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其实,民族乐器,无论是古筝、扬琴、琵琶等大型乐器,还是陶笛、葫芦丝、巴乌等小型乐器,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上都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因此,在学校方面,应该增加民族乐器的配置,以此来配合多媒体图片、视频,强化传统文化的渗透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法,做到以生为本
生本教师是当前教育领域发展的主旋律,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以学生学情基础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与结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态度、生活环境等来制定教学方法。之所以传统文化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作用不佳,一个重要诱因,便是教学因素的影响,根据笔者的授课经验显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普遍兴趣不高,究其根源,便是以生为本的理念未得到很好的落实。作为音乐教师,要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学习动向,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心理,以此来制定教学方法。
一方面,要突破现有的教材限制,在当前的音乐教材中,有诸多不合时宜的内容,特别是部分“民乐”、“民歌”、“戏曲”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有必要脱离现有的教材限制,为音乐鉴赏课程增加更多的灵动元素。如,对于“民歌”内容的鉴赏,不需要单一停留在教材上,如果一切以教材为导向,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抵触情绪,在授课时,可以增加《荷塘月色》《月亮之上》《最炫民族风》等具有民族元素的网红歌曲,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演唱、述评,以学生作为主导,自己来选择音乐来述评,共同分析其中的民族性特色。再如,在每周一次的“升旗意识”上,在国歌响起后,红旗随着乐曲一起冉冉上升,即可在带领学生唱国歌的过程中感受升旗仪式的崇高感与庄严感,联想先烈们为了国家解放不畏牺牲的精神,将“尊重”“奉献”“爱国”等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活动中。
另一方面,在鉴赏课程中,需要纳入“高尚”“仁爱”“慈悲”的传统美德元素,将“关爱”“理解”“感恩”“关爱”等元素传递至音乐鉴赏课程中,融入“敬老爱幼”“宇宙万物”“和睦宽厚”等仁爱理念,升华鉴赏课程的内容。
如,在“亚非音乐神韵”的授课中,鉴赏课程中涉及多个民族音乐文化,西方音乐、非欧音乐在结构、形态、语言、乐队等方面,都与之大相径庭,当前我国的高中音乐教育内容多为欧洲音乐,如“作曲理论”“音乐乐理”“合唱合奏”“作曲理论”等,基本上是对西方音乐的照搬,学生对非欧文化的了解并不多,在授课时,在为学生传递“街舞”“HIP-POP”“爵士乐”等内容后,即可引导学生尊重他国文化,秉承“仁爱”“宽容”之心。
(三)开展课外活动,升华文化渗透
除此之外,还可以脱离教材内容,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创设一系列的音乐鉴赏主题活动,如“游戏中的民族音乐”,高中阶段的很多学生,对游戏都有浓厚的兴趣,《轩辕剑》《诛仙》《神话》《大唐无双》等单机或者网络游戏配乐中,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鉴赏活动中,即可将其提取出来,再配上游戏的动作和画面,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民族审美。在戏剧艺术与音乐鉴赏内容的联系上,可以在课后开展戏曲艺术活动,引入经典曲目《三娘教子》《赵氏孤儿》《穆桂英挂帅》《天仙配》,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小组戏剧表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经典剧目中的片段,这类丰富趣味的活动充满魅力,也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
传统文化是我国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智慧结晶,音乐这门学科本身与传统文化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音乐教材中也有大量的经典内容。强化音乐鉴赏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联系,是丰富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还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他们从多渠道感受传统经典文化。音乐鉴赏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不仅要发挥出课堂的主阵地,还要定期举办各类多元化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挖掘古代人物的优秀精神品质,潜移默化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徐颖.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6(2).
[2]高海波.浅谈对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的一些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25).
[3]常彩霞.高中生音乐鉴赏教学中多元文化的融入意义[J].赤子(上中旬),2016(24).
[4]章莉芳.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5(23).
[5]茅兆君.多媒体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运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