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到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构建了党史学习教育知行合一制度机制。各科室通过党员干部思想上树牢为师生办实事的意识,带动全科人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学校高水平建设大局,不断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解师生之所难”。经过多渠道访谈了解,一年多以来,大部分师生在校园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提高。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知行合一
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联系实际、融入实践,在学思践悟中做到知行合一。学校在党委的领导下,严格落实党史学习教育之“我为群众办实事”知行合一机制,紧紧围绕师生在校教育教学及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坚持把为师生办实事与全力保障安全生产、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相结合,为常态化服务师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后勤保障。以扎实的工作成效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达成学校领导班子提出的幸福校园建设目标。
一、提高政治站位 重视师生关切
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注重调查研究,用心了解师生的意愿和诉求,了解师生缺什么、愁什么、盼什么。要真情实意谋划师生的民生项目。真正把学校师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坚持问题导向,急师生所急、想师生所想,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把政策设计到师生心坎上。
我校是办学于1958年的老牌学校,校舍及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因近十年来市政府一直在推进职教城建设,考虑校舍搬迁原因,一直没有对校舍及基础设施增加投入,不断完善校园设施是师生共同的关切。
(一)改善住宿生活条件 提升住宿生归属感
学校住宿生占比85%以上,改善宿舍生活条件成了学生们迫切的需求。学校总务科要求维修班对师生的维修申请项目原则上必须当天完成。定时排查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及时更新。2021年为学生宿舍更新铁床共40套、铁柜28套、风扇160台。去年暑假将两校区宿舍厕所破烂的塑钢门更新为不锈钢门共150扇,并为女厕大门加装半截门,为学生创造安全的住宿生活环境。海珠校区现有食堂容积较小,不满足现有师生用餐需求,拟在食堂旁边搭建简易板房,扩展食堂空间,改善师生用餐环境。目前总务科已经完成项目需求论证及撰写,交由项目办挂网招标,计划今年暑假施工。
(二)排除安全隐患 创造安全舒适环境
2021年4月,针对教代会提出天河校区篮球场太滑容易摔跤的问题,总务科积极立项招标采购防滑改造服务,利用五一假期完成篮球场防滑处理工程。今年五一假期还对篮球场与旁边的绿化带之间的高差地段进行平整改造,消除了师生在篮球运动过程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对于综合楼走道雨天地面湿滑的情况,在每层楼道铺上防滑地垫。为了解决教职工上班停车被终日曝晒的问题,总务科去年设计了停车场雨棚方案、通过招标采购供应商,利用国庆节假期搭建了停车场雨棚,受到师生的好评。
(三)增加运动场室 提倡师生强身健体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增强体质成了师生的必要需求。在学校领导班子的统一决策下,决定在有限的运动场室条件下增加室内体能力量训练室,倡导师生业余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2021年暑假将天河校区8栋512课室改造为形体舞蹈训练室,为师生增加课余舞蹈练习场所,受到舞蹈社团的极大欢迎。海珠校区增建室外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大大丰富了师生业余活动时间。今年将分别在两校区建造一间教职工专用的力量训练室,已经完成招投标工作,目前正在开展施工环节,预计本学期末将可交付使用。
(四)因地制宜做配套 构建便利会议环境
学校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各项工作协调会议增多,会议室申请经常有冲突,增加会议场室成为重要需求。学校现有办公场地非常紧缺,总务科因地制宜,量身订做,采购了3套会议桌椅,为副校长室外空地、谈话室等几处有限的空间做配套,创造更多便利的小型会议场室。同时更新教工活动室会议桌18条和老旧椅子50张、更新校务监督室会议椅子8张,确保会议场所配套齐全。
二、学出为民情怀 不断提升师生归属感
纵观党史,从张思德、雷锋到焦裕禄、孔繁森,再到张富清、张桂梅,一代代共产党人书写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动人史诗。这一桩桩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是否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坎上,是衡量初心使命的根本标尺。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是要把学习党史与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校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主动作为创条件 师生生活多保障
针对海珠校区食堂师生混合用餐的情形,于2021年下半年,购进教师用餐桌椅,设置教师用餐专区,为教职工创设更多面对面沟通渠道,同时增进其归属感。考虑医务室门诊师生通常站着排除候诊较辛苦,为两校区的校医室门口各添置2组等候椅,方便师生门诊等候休息。收到海珠校区综合楼一楼实训室蚊子较多的反映,我们马上安排人员采购并加装防蚊纱窗,减少蚊虫叮咬的痛苦,改善师生实训条件。随着学校专业布局调整,海珠校区学生人数逐渐增多,饮用水需求量将相应增加。今年4月,总务科及时做出各楼层增设直饮水机的方案,为教学楼每层增加一台两水龙头直饮水机,男女生宿舍各增加一台四水龙头直饮水机,满足师生饮用水的需要,还为两校区食堂配置净水设备,提升师生用餐水质。主动为校园西北门保卫室安装空调,为宿管办公室和广播站及各实训室更换老旧空调,积极督促空调维保服务公司来校全面检修空调,消除工作人员高温难耐的烦恼,确保高温天气师生保持舒适的教育生活条件。
(二)食堂服务增亮点 满足多样化需求
食堂膳食供应及服务水平是师生共同的期盼。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师生聚集排队取餐存在交叉感染风险。我校是广州市第一所尝试采用手机订餐系统的中职学校,师生可以通过手机提前订餐、现场凭刷脸或二维码取餐,减少现场点菜、结算的时间,大大提高取餐速度,减少排队聚集交叉感染风险。今年年初,原食堂外包服务合同届满,重新招聘新的服务公司,学校同意其在原来供应质量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窗口增设扒类营养套餐,并在疫情常态化相对封闭管理、学生购物不方便的条件下,食堂为住宿生供应水果拼盘,让学生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同时,节假日还免费为学生加餐送鸡腿和水果等应节慰问,令学生过得舒心、家长放心。教师窗口增设特色菜如水煮牛肉、蒜香排骨、猪扒等供教职工选用,满足教职工多样化需求。每周提供2次下午茶歇,教职工享用下午茶歇时光可增进同事之间的交流,同时舒缓工作压力,有利于赋能新一天的工作效率,提升师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感。
(三)师生福利共关注 努力实现微心愿
每季度创建一次京东福礼购物活动和一次政治学习与助农帮扶购物活动,以及工会三八妇女节和五一劳动节慰问购物活动,整体上提高教职工在校的获得感。根据学生线展示的心愿墙,我们高度关注学生关于食堂商品价格偏高的问题,积极做好市场调查,确认无误后,于2021年6月和10月、2022年4月分别组织食堂管理专员和服务外包人员开会协调商品价格偏高问题,在合理区间下调了相关商品价格,实现了学生的“微心愿”。应学生微心愿要求,在羽毛球场加装两盏照明灯并在篮球场更换两盏照明灯,增加夜间运动场地照明亮度,提高学生夜间运动安全保障。
三、勇挑重担 听党指挥严防疫情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一定要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别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应对并战胜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的生动故事讲深讲透,团结教育广大师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坚决听党话、跟党走。自2020年初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一直在持续流行,德尔塔、奥密克戎和XE变异毒株传染性不断增强,国内呈现本土疫情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的态势,入境输入风险仍比较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学校总务科作为疫情防控统筹部门,勇于担当,主动靠前,以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为前提,努力做好防疫工作。
(一)物资储备充足 提供防疫保障
疫情防控期间,防疫物资储备是关键。不论物资采购难度多大,总务后勤坚持做好充足的物资储备与管理,每月及时为教职工发放一次防疫物资如口罩、免洗洗手液、消毒棉片等,及时采购补充库存,确保防疫物资储备充足。同时,在学校公共场所和厕所增设感应水龙头、配置洗手液等,在教室及实训室门口统一安装置物架,配置免洗洗手液,并及时更新。加强教育宣传,提倡师生勤洗手,确保手卫生。
(二)积极推进疫苗接种 筑牢防疫屏障
预防是源头治理,治疗是末端治理。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冠肺炎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去年4月,在疫苗接种需要预约排除困难的情况下,学校总务科主动联系属地街道及医院,在校长及党委副书记的带头引领,利用校车分批集中组织师生前往学校附近的医院接种新冠疫苗第一针,目前在校师生接种率达100%。并于6月17日主动到街道联系长兴街防控办优先安排我校师生接种第二针,集中组织前往岑村医院接种疫苗,为师生提供了便利,同时很好的宣传引导师生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新冠肺炎的意识。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全面推进退休教职工疫苗接种工作。目前通过多种形式对退休教职工进行疫苗接种宣传,对于行动不方便的老职工,还派车上门、专人接送到其住所附近接种疫苗,共筑防疫屏障。
(三)主动担当 统筹常态化防控工作
常态化疫情防控是一项艰巨繁重又需要持久坚持的工作,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完善各种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对于社会乃至学校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去年6月份以来,学校总务科与属地社区及区教育局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对接落实好全员核酸检测和场地布置消杀工作。通过办公室和学生科的通力合作,配合社区及街道组织校园全员核酸检测约20场次,总务科及各行政科室积极安排志愿者约110人次,协助医护人员扫码登记检测人员信息和指导师生正确扫码,确保缩短检测时长,减少师生排队时间。密切留意社会面疫情形势及上级疫情防控政策和要求,及时制订学校防疫工作指引,至今累计不少于50份,每学期进行1-2次的新冠肺炎应急处置演练,强化各部门应急处置技能与协调作战能力。积极与校内外相关部门联系,协调解决师生健康码红黄码变化的相关问题,对于发热学生,按照各级防疫要求,安排专车专人及时送去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在校园范围内通过视频、宣传栏等方式,最大限度做好防疫知识宣传,提高师生防疫意识,共筑校园防疫屏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
四、齐抓共管 促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为了提高校园绿植面积,建设生态文明校园,连续两年来,总务科分别在停车场侧和足球场边种植小叶榄仁,在校道边加种龙船花等,定期修剪树枝、绿植,确保校园四季如春。去年植树节,总务科联合学校第三党支部开展“植树现场学党史 爱绿植绿护校园”义务植树活动,校领导全体班子成员参加了活动,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年年初总务科组织物业人员全面盘点两校区校园内所有大树,量胸径、查树名,根据树木所在地点认真做好登记造册,加强管理和保护。今年3.12植树节,与学生科团委联合组织学生举行“挂牌护树我行动,我为校园添光彩”的实践体验活动,为大树挂牌、涂刷防护液等,要求各班积极宣传、人人参与,将学习知识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增强生态文明及环境保护意识,为创建绿色校园增光添彩。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学校把学习党史同观照现实、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后勤服务工作密切结合,运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智慧对照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斗争本领,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担当作为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2018(5).
[2]新华社.学史力行践初心——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2021(9).
[3]赵淑梅.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党史学习教育成交转化为工作动力,2021(7).
[4]白弈菲.立足于“防”,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