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探索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本文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为例,探索核心素养中怎样渗透落实在课堂中,怎样优选教学方法,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和评价任务,推进“教-学-评”的一致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化学教学

“教-学-评”一致性,是改进课堂教育,推动课题研究的新方向。崔允漷博士从基础理论分析,归纳出“教-学-评”一致性的三个重要理论模式,他指出,“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客观评价,三因素之间,应存在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并主张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需按照明朗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开展嵌入式的评价。强化了这一致性,可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促进教师对素养目标的有效落实。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对高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内容之一,它揭示了化学课程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揭示了化学知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巨大作用。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5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下面以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为例,探索核心素养是怎样渗透在课堂中,推进“教-学-评”一致性,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研读课程标准,关注核心素养,细化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并设置教学评价和进行教学的基础与依据。清淅明朗的教学目标,是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课堂教学目标来源于课程标准,并作为标准的具体表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教材是学生完成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因此,教学目标要从“研读课标”“ 解读教材”和“分析学情”三个方面来明确 。

(一)研读课标

课程标准中对这节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2)体会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在研究和生产中的指导性意义。

(二)解读教材

因为元素周期律阐述了元素与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呈现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性质,以及原子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周期律是本章课程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也因周期律能显明体现高中化学的规律性,所以教授元素周期律,对于全方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三)分析学情

学生在接触本课前,已初步学习过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与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则,也学习了钠、氯等代表元素及其化合物等的性质,已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础。但大多学生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学习,依然处于繁杂、零乱、离散的状态。

(四)教学目标

根据研读课标、解读教材和分析学生特点,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素养为方向,细化课程标准为课时目标,使教学目标同时满足可行性、具体性和可评价性的要求。

1.通过对同一周期或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的宏观事实探究,分析元素所具有性质递变的微观本质,体会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2.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根据周期表的排布特点,解答元素位置和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3.根据探究实验的现象与结论,分析元素间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性质与位置的关系,培养学生基于实证的推理能力。

4.以第3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为样例,分析元素的最高价正价和最低价负价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5.通过学习化学历史故事,使学生感受周期表和周期律在研究和生产中的指导意义,知道每种科学的发现与成功,都需要长期的不懈。在科学路上,我们应有一种敢于质疑的品质,一种乐于探究的精神。

二、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和评价任务,以推进教学评一致性

在课堂中检测学生教学目的是否达到,达到何种程度,这就是教学评价。教学与评价不是各自独立的,也不是先教而后评,而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整体之中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检测评价,在评价中调整教学,评价本是教学的一部分,它分为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中,过程评价显得更为重要。现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制定过程性评价任务。

【任务1】如何体会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1.原子结构包括了哪些内容?

2.元素性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3.原子结构怎样决定元素性质?

4.碱金属元素间的原子结构又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这导致性质上有什么区别?卤族元素间的原子结构又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这导致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5.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务2】如何体会元素位置和元素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1.现用的周期表,它的排布有什么规律?

2.对于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的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分别是什么?

3.若已知某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位置,能否推知它的原子结构?

4.若已知某主族元素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半径大小,能否推知它在周期表的大概位置?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微观探析过渡到宏观辩识,通过把整合集成教材内容,使各知识点关联成知识链,并实现知识点的结构化,促使学生从学科知识向学科素养转化。

【任务3】如何体会元素性质和元素位置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1】自主阅读课本,分析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随着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改变,出现怎样的递变规律?

【学生活动2】自主阅读课本,分析第3周期的元素的性质,随着位置的改变,出现怎样的递变规律?

设计意图:建立应用模型。帮助于学生明白元素性质和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两个活动并不是单纯重复,而是互为补充,活动1建构认知模型,活动2则是对认知模型进行应用与完善。在第3周期元素中,含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映元素由金属到非金属的转变过程,是对认知模型更深层次的综合应用。

【任务4】结合前面3个任务,认识周期表中“位-构-性”之间的整体关系?

【任务5】了解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学生活动3】 翻开周期表,用笔画出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届线。

【任务6】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它的具体应用有哪些?

【学生活动4】查阅课本,找出周期表和周期律有哪些具体应用?

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渗透学科素养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中要求: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要嵌入评价活动中,通过有序的环节,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落实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形成教学评一致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任务2,这里展示教学片段1:

【先动手,再动脑】请画出第3周期,从钠至氯元素的原子结构,以元素在反应中,最外层电子趋向于形成稳定结构为依据分析,标出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以及最低负价分别是多少?

【讨论与交流】1、金属元素中有没有负价?2、元素最高正价与最外层电子数间的关系是什么?3、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所处族序数间有什么关系?4、同一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思考】O、F的正负化合价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存在这个特殊现象?

【练习1】在给出下列元素中,最高正价数值最大的是( )

A.C B.Se C.F D.Ne

【练习2】若某化学式为H2R的气态氢化物,则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以是( )

A.H3RO3 B.HRO4 C.H2RO3 D.H2RO4

设计意图:学生透过分析元素原子间的最外层电子数,找到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间的关系。利用“思考”和“练习”,检测学生对位置和元素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的认知情况。

根据任务6,这里展示教学片段2:

【讨论与交流】各小分组根据以上的分析,讨论出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具体应用有哪些?

【阅读】请阅读课本,寻找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讨论与交流】阅读课本 “资料卡片”及化学史话(补充)

讨论1、在1871年,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一篇介绍未知元素的论文,大胆地预言了三种未知元素的性质,并将这三种元素称之为类硼、类铝、类硅,请问门捷列夫的作出预言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2、门捷列夫预言类铝的存在在1871年,为什么直4年后,布瓦博德朗才发现类铝(镓)的存在?门捷列夫自己为什么不去发现和制备?

讨论3、当类铝(镓)被发现后,而门捷列夫还没有看到镓时,就果断地写信给布瓦博德朗,说明类铝(镓)的比重应该是H2O的六倍。看信后,布瓦博德朗再次进行实验测定,结果显示类铝(镓)的比重正如同门捷列夫所预言的那样。这说明了科学家有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讨论与交流】一些气体如氨、氯乙烷和氯甲烷等,纷纷相继用作致冷剂。不过,这些致冷剂不是有毒就是易燃,极其不安全。请你通过周期表的研究,分析单质及化合物易燃性和毒性的递变规律,找到无毒和不易燃烧的致冷剂。

1.在第三周期中,单质的易燃性为:Na>Mg>Al

2.在第二周期中,氢化物的易燃性为:CH4 >NH3 >H2O

3.氢化物的毒性:AsH3>PH3>NH3 H2S>H2O

分析以上变化,在周期表上: 位置的化合物将成为理想的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化学历史故事的学习,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周期律,可以引导人们发现新元素;并知道任意一种科学的发现与成功,都需要不懈的努力;在科学路上,我们应有一种敢于质疑的品质,一种乐于探究的精神。

四、结语

以“教-学-评”一致性指导教学,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应像春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每节课中。它应以具体的内容作为课堂的载体,以任务驱动下的学生活动为主要培养途径。唯有研究课程标准,重视核心素养,细化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评价,和设定教学任务的课堂,才能够使每个学生在对问题与问题的反思中进行思想碰撞,感悟学习的真谛和提升学科的素养,才能促使每个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教书与育人 ”。

参考文献:

[1]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15-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3]“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探索——以”离子反应”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5):17-18.

[4]周明荣.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探索——以《生命的基础:蛋白质》一课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6):54-57.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