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发展自身思维品质、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老师往往只注重于对教材文本本身的讲解,却忽视了向学生讲授阅读方法。事实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方面的能力,并对其进行发散思维、整合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训练。因此,本论文主要探讨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对教师的教学是有利的,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是有利的。而目前对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教学探究并不多,也缺乏成熟的、科学合理的操作经验。以下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建构高质量的思维导图提出具体策略。
一、增强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心理认同
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最终是落实在学生身上,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学习或迁移至语文其他方面的学习,才能使思维导图发挥出它真正的效果与价值。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学生必须对思维导图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认可思维导图的价值,才能在思想、行动等方面接受思维导图,调动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意愿。
首先,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时,向学生明确运用思维导图的目的和作用,传授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技巧,学生对思维导图能够有正确的认识,从心理上减少抵触感。其次,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需要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创设必要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最后,教师需要保证思维导图内容的实用性,考虑广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导图的设置不宜过于复杂,保证多数学生能够绘制出思维导图,保持学生绘制的热情。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
(一)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在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谁也不能代替学生自身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学习,去引导他们,让他们画出自己的知识网络。其实,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主要是看字形、字音、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写作技巧等。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画出自己的思想导图,从一张纸的中央开始画,然后在空白的地方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二)通过思维导图来展示重点和难点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软件来制作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深度的分析与讲解,让课文的内容更加清晰。比如《翠鸟》,最重要的就是描述翠鸟的外貌特征,而这一部分,则是必须要背下来的。学生在阅读和记忆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小结的优化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小学生们在整理系统知识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他们很难在脑海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因此,在学习了一套单元或者一本教科书之后,老师就可以通过思考导图的方法来进行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们逐步从机械的记忆中解脱出来,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四)运用思维导图组织群文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有效地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教学组织安排。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在课堂上完成作业,避免了逃课、粗放的现象,为课堂讲授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并使学生自行设计的思考导图得以完善。课后,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家庭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通过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方法,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记住这些知识。教师选择思维导图的方式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清晰的文字,清晰的人物关系与思维导图息息相关,而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同样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辅助学习。
(五)思维导图在复习环节的应用
在知识的学习中,温习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这种教学辅助方式,既可以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又可以极大地提高改善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
阅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小学生要从小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教师运用正确、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达到有意义的阅读教学。综上对思维导图这一辅助教学工具的探究,还需要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通过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甚至是语文教学中的其它环节,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科学合理应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萍.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2).
[2]谢晓凌.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2021.
[3]余小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20.